单亲家庭儿童困境研究文献综述

2021-09-10 07:22王宁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5期
关键词:单亲家庭困境儿童

王宁

摘要: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社会风险和社会压力的增加,单亲家庭也随之不断地增加。与此同时,处在单亲家庭环境下的儿童们,他们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经济尚未独立,失去父母中的一方,对他们会造成严重的打击,会使他们各方面出现缺失。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对于单亲家庭的定义与研究,探索单亲家庭儿童失去亲人后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从中寻找解决途径。

关键词:单亲家庭;儿童;困境

一、关于单亲家庭研究

(一)单亲家庭概念

国内外学者对单亲家庭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定义。在英国单亲家庭委员会的报告中,单亲家庭被定义为:“一个没有配偶与之生活(或同居),并与其未婚的没有独立的年龄在16岁以下,或年龄在16至19岁,但正在接受全口制教育的子女一起生活的父亲或母亲所组成的家庭”称之为单亲家庭。

二、单亲家庭儿童困境

(一)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困境

陈小普认为单亲家庭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儿童的自我评价偏低,单亲家庭的儿童面对家庭的破裂,由于心理还未成熟,常常无法进行自我调适,导致不能对自己的能力、行为做出准确的评估认识;二是儿童的自我体验消极,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失衡,敏感自卑,往往认为自己能力不够,在各方面都差于他人,渐渐从群体中脱离;三是儿童的自我控制无力,常会出现破罐破摔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意志力薄弱、志向水平低、懒散放任、我行我素、为所欲为、缺乏活力等,即单亲家庭儿童对自己的行为态度控制较差。在心理情绪方面,单亲家庭儿童对人、对事或对物往往会过多地表现出冷漠、恐惧、自卑、嫉妒等消极情绪和行为,且对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较弱。在吴筱珍、王攘业、林丽等人对西宁地区的测查中,有关情绪性行为的指标包括“撒谎或欺骗”、“情绪低落快活不起来”、“对什么都无所谓”、“冷漠无动于衷”、“觉得低人一等没脸见人”、“过分胆小或忧虑”等20项,测查结果显示,单亲家庭的儿童具有明显的情绪性行为心理障碍。顾琼、桑青松等人认为单亲家庭中的儿童时常会感觉到孤寂感和抛弃感、自卑感和自闭感、自责感和不安全感、猜忌心理和不信任感等;张寒秋也提出,单亲家庭的儿童在性格上表现出了孤僻、粗暴、偏激、敌视、害羞、封闭等问题。

(二)性别角色移位

不少研究结果表明,许多单亲家庭儿童都会出现性别角色移位的问题。在儿童的性别发展中,儿童对成人的模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单亲家庭的儿童只有父或母单方面的模仿对象,就只能模仿父母中一方性别的行为方式,因此单亲家庭儿童出现性别角色移位问题的可能性往往大于完整家庭儿童,尤其是在异性别的家长与子女之间。我国学者陈妙娥、邹瑾,李斯斯、徐习龙等人也在其研究中明确指出,在单亲家庭中,尤其是单亲异性家庭中,儿童缺乏直接模仿对象,很容易在性别角色的确认上出现困难,出现混淆“男孩女性化”或“女孩男性化”的倾向。同时,父母在家庭中属于两种不同的社角色,男女两性在发展上各具特色,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亦会带有各自性别特征。而在父母一方缺席的单亲家庭中,特别是家庭中缺乏同性父母时,儿童失去了性别角色的模仿对象,耳濡目染的几乎都是单一性别的生活方式,容易造成儿童性别认同障碍,不利于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

(三)社交与学习困境

在人际交往方面,单亲家庭儿童普遍存在一定的社交障碍,他们一般较内向、害羞,容易抑郁、生气,不喜欢和同学一块儿玩耍,也不喜欢待在学校,遇到问题也容易焦虑不安。郭慧颖在其研究中指出单亲家庭儿童的人际交往存在障碍,主要表现有:亲子关系冲突频繁,亲子之间沟通少,同伴交往分享与合作能力差,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同时交往时遵守规则和交往策略的应用能力低于完整家庭的孩子。吴筱珍、林丽则通过研究证明了单亲家庭儿童在与父母的亲密程度、对家庭和父母的满意程度和信任程度都明显低于完整家庭的儿童,在结伴难易、与好友的关系、与伙伴的交往等方面都比完整家庭的儿童差。王森伪也赞同单亲家庭儿童的社交力水平显著低于完整家庭儿童的观点。

三、文献总结

通过多位学者与研究人员对单亲家庭的综合总结,以及对单亲家庭儿童问题的归纳,我们清晰的看到社会工作理论在介入单亲家庭儿童的优势,从结构式家庭、社会学习理论、优势视角等多个角度出发,根据数个研究者独特的研究视角,我们看到社会工作理论在介入单亲家庭儿童问题上是全面的,也是值得无数社会工作者学习的。

参考文献:

[1] Bernard,J.M.&S.Nesbitl.Divorce:An (1981)Unreliable  Predictor  of  Childen’s Emotional Prides Positions,Journal of Divorce;页37-41

[2] Blechman,E.A.Are(1982)  Children  with  One  Parent of Psychologeical Risk?  AMthodological Review,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页179-191.

[3] Lamp,M.E.(1979)The    Effects   of   Divorce   on   Chidren’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Journal  of Divorce,页163一173.

[4] Shinn,M.Father(1978) Absence and 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opment.Psychologeical Bulletin.頁295一324.

[5] Schlesinger(1980)B.One-Parent Families: Knowns and Unknowns.Social Science.页25-28

[6]白生君.(2001).论儿童社会化与家庭文化氛围.陇东学院学报,页95-98.

[7]陈世联.(2006年3月).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8]陈帼眉.(2003).学前儿童发展.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陈克娥.(2007).家庭教养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探析.当代经济,页 38-39.

[10]代辉.(2008年2月).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弹性发展的影响.聊城大学报.

[11]吕丽萍.(2003年4月).单亲家庭子女人格的培养.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2]风笑天.(2000年6月).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页121.

[13]胡春雁.(2006).家庭环境创建与儿童健全人格塑造.华中师范大学.

[14]李桂梅.(2006).我国农村留守家庭的亲子伦理及其调.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15]马红.(2013)浅谈家庭文化建设中已婚女性的心理成长.中国校外教育.

[16]唐焕琴.(2002).良好家庭心理氛围有利孩子成长.家庭教育.

[17]徐安琪.(2001年9月).父母离婚与子女犯罪关系的学术拨正一20世纪90年代相关研究的回顾及评估.青年研究.

[18]杨利玲.(2004).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19]严苏凤.(2011年6月).单亲家庭子女的人格缺失及调适策略.社会心理.页177-178.

[20]张洁、庄晓薪.(2011年4月).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教育模式及其子女性格发展的比较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页 68-72.

[21]张宏发、陈建平.(2007).中国社会年报.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版.

[22]张铁成.(1990).离异家庭了女心理特点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猜你喜欢
单亲家庭困境儿童
跟踪导练(一)
浅谈高中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单亲家庭初中生心理行为分析及教育策略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也来谈谈班级管理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关于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
A Boy and His Tree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