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院系党组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考与实践

2021-09-10 01:12张悦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党建立德树人思想政治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者,有责任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立德来看,要立谋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之“大德”;要立守社会文明、风清气正之“公德”;要立严谨思笃行、严于律己之“私德”。从树人来看,要树内心和谐的时代新人;要树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要树有全球视野的世界人。关于立德树人,可以通过研教结合,建设高水平的立德树人队伍;融合互促,完善高效率的立德树人机制;守正创新,推进高质量的立德树人工作;氛围营造,优化高要求的立德树人场域四个方面开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党建;思想政治

关于立德树人的内涵,《左传》中指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在《管子·权修》篇写道,“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际,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可见,树人是一个艰难且长远的过程。

在新时代来临之际,习总书记围绕立德树人,对高等学校党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关于立德树人,应该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立德来看,要立谋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之“大德”;要立守社会文明、风清气正之“公德”;要立严谨思笃行、严于律己之“私德”。从树人来看,要树内心和谐的时代新人;要树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要树有全球视野的世界人。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者,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当前乃至以后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主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研教结合,建设高水平的立德树人队伍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增加思想的高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如习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上的讲话指出,当代中国伟大的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1]。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理论来辩证地思考和引领学生的思想。习总书记在全国思政工作会上明确指出,我们要通过四个正确认识引领学生的思想: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在实际工作中们可以利用具体的数字和事例给学生进行生动且深入地讲解。

二是提升能力武装,增加工作的硬度。第一方面,需要专业知识武装,包括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党的创新理论教育相关知识;党的组织建设相关知识;党内法律法规。以上专业知识有利于提升理论修养,也有利于增加对工作的熟悉度和精准度。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对于党员的发展要有清醒且深刻地理解和认识。比如,党员发展流程主要包括11个关键环节,即入党申请;入党积极分子确定;教育培训与考察;理论培训;发展对象确定;材料准备与预审;预备党员接收;入党前审批谈话;预备党员审批;预备党员教育考察;预备党员转正。在党员发展过程中的谈心谈话,应深刻把握好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对党的认识,既包括对党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也包括对党的历史以及党的宗旨的认识,还包括个人对党的基本理论的了解;二是入党动机,即为什么入党;三是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四是对重大政治问题的看法;五是日常的学习、工作中的表现情况;六是对党组织还有什么需要说明的问题。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谈话,基本上就可以了解待入党的同志们是否符合入党要求,是否有正确入党动机,以及将来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对其进行提醒和帮助。第二方面,需要综合素质能力武装,包括思想素质、个人修养、文化知识、心理素质和领导能力等。

三是增强交流培训,增加思想的广度。主要应在进修培训、朋辈交流、实践拓展中去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开阔个人的眼界,在互动和交流过程中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

四是做到关爱同志,增加思想的温度。当前,要想做好思想教育,不但要有态度,还要有温度;不但有道理,還要通情理;不但有意义,还要有意思;不但有天边,还要有身边;不但有漫灌,还要有滴灌。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既要讲原则,还要以情动人,温暖他人。在新形势背景下,我们要在“变”与“不变”中精准把握新时代师生对美好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需要。要知道当代大学生到底想要什么,要把准大学生的“心脉”,拆除大学生的“心墙”,化解大学生的“心结”,温暖大学生的“心房”,提升大学生的“心境”。面对学生多一些关心和关爱,就能将心与心贴在一起,把传统意义上的“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滴到每个学生的心田中。

五是学会用好网络,增加思想的精度。在当今这个伟大的时代,网络带给人们巨大的发展机遇,比如淘宝、微信、支付宝等深入人心,且深入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但在此形势下,网络也带来了巨大挑战,碎片化阅读,以及移动化的、及时化的、互动化的诉求,若不能满足学生此类诉求,必然带来学生对我们的抛弃。所以说,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如何利用现有技术,精准实现学生人生数据的挖掘,基于学生的多维度画像和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帮扶,给工作带来诸多思考。可以利用学生电子邮件、网页内容、视频、条形码信息,实现精准的“人生挖掘”;利用理想信念、学习过程、思想困惑、就业需求、心理问题等多维度“学生画像”;利用精准化、个性化、客观化的思想引导、教育管理、心理咨询、困难帮扶对策等。只有用好网络,才能增加我们思想的精度。

二、融合互促,完善高效率的立德树人机制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可见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围绕这些方面,在机制、体制方面如何做到融合互促,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是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互促。在新时代形势下,推动立德树人工作,首先应明确领导主体是党委;推进主体是各二级学院班子、支部及系主任;落实主体是每位教师;工作主体包括党建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要做好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互促,应做到党委工作与行政工作配合不扯皮;政治学习与教研活动融合不脱节;支部生活与科研工作结合不游离。要围绕党管人才去抓人,围绕教学科研去做事,围绕发展难点去凝心,围绕工青统战去聚力。

二是思政与教学科研结合互促。主要从班主任制度、学业导师制度、立德树人制度、绩效工资方案、研究生指标分配制度等方面入手,让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有机结合。现在,我们大力推行班主任制度,班主任与辅导员的配合可以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辅导员与教师一起工作,其效果是1+1>2的。制度的力量是很重要的,要真正让教师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事实上,引导教师发挥他们的主导性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至关重要。因为没有教师的多元化参与,学生的主体化创新,师生的协同化共治,教师的开放化培养,工作是难以完成的。要善于在工作中思考,不断规划化管理制度,积极发挥师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积极性,要将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落到实处。

三是本科与博士硕士融合互促。可以通过引导研究生指导本科生学习,引导研究生协同本科生进行创新实践和交流互动。以上方面又可以通过制定制度,将参与情况融入到博士硕士奖学金评定中去,以此调动博士硕士指导本科生的积极性。同时,在此过程中,博士硕士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组织能力、统筹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以便本硕互动、融合互促,能力相互提升。

四是党团与社团组织融合互促。党团组织引领社团建设,可以通过广泛引导学生建立和参与社团活动,大力推动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与实践活动,鼓励师生、本硕、校友等系列论坛,给学生搭建锻炼的平台,实践的舞台和参与的机会。通过制度等提升促进党团、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多样,也满足了新时代大学生对精神和文化的诉求。

五是学校与校友企业融合互促。开门办学就需要多方力量融合、互动起来,要借鉴高校教师的专业力量、学生骨干的朋辈力量、网络精英的网红力量、社会公众的友情力量、企业单位的技术力量、党和政府的领导力量等,形成协同育人的机制、体制,共同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在工作中,要善于利用校友资源,利用社会企业资源,一起来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守正创新,推进高质量的立德树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的讲话中提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想实现“三因”理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发挥示范力。在高等学校,诸多调研数据表明,学生的朋辈影响力最大。所以,我们要善于去发挥党员的政治表率作用,优等生的学习楷模作用,班团干部的工作骨干作用,同学间的生活挚友作用,调动这批学生的示范力为大家所用。同时,教师要做好把关的工作。第一,坚持标准,严把入口关。重点做到标准三突出:突出政治上的先进性;突出素质上的全面性;突出标准上的严肃性。在高校发展党员,思想政治应是首要标准,学习成绩是中心标准,工作能力是重要标准,日常表现是基础标准,群众基础是关键标准。如果学习能力好,工作能力强,但在日常表现中行为懒散,言谈举止不符合党员标准也是不行的。一个党员不能关心群众,不能把群众利益放到首位,那也是不符合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第二,规范流程,严把过程关。信仰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仪式化、神圣感,诸多因素形成的一个过程。流于形式往往会导致学生认为入党太容易、太轻松,从而对入党不尊重,甚至对党不感恩,容易造成易于得到的东西认为丢下也容易的错觉。严苛的入党仪式会提高入党后的珍惜度。严把过程关,才能让党员同志一生铭记,时时刻刻记忆犹新。第三,强化监督,严把知行关。在现实环境中容易出现理论学习和行为习惯的脱节,不能做到知行合一。应该做到承诺上墙,明确一个“小目标”;表明观点,重大议题敢于亮剑;亮明身份,网络公开一个“自画像”。通过这些方面严把知行关,真正能担当起一个党员应该担当的责任和义务。第四,持续培养,永远在路上。对于发展的党员应该扶上马,送几程,送出去之后应该开展“四支持”,即情感支持、学术支持、平台支持、人脉支持。同时也要完成“四步走”,即跟踪记录、反馈调整、继续教育、合作发展。通过持续培养,可以把党员紧紧拉在身边,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学校的关心,也能够铭记学校的持续培养,从而为高等学校立德树人源源不断的可持续机制提供保障。

二是创建立德树人品牌——增进吸引力。在新形势下,增进党建工作亲和力和吸引力是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应该警惕形式,创新党建融媒体新平台,现代大学生使用手机和浏览网页、APP等的时间和范围增加,要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就要不断创新融媒体平台的内容和形式。可以通过开发党建教育平台APP,和学生喜闻乐见的通关游戏相结合来进行党的知识教育、党的活动开展和评价效果反馈,以此使党建工作丰富化、生动化、移动化。在工作理念上可结合当下热门的“微时代”进行,搭建微平台,开展微学习,推进微行动,进行微示范,以上方面有效对接了新时代形势。

三是教育紧贴时代话语——提升亲和力。在当前这个伟大的时代,年轻人喜欢网络语言,喜欢生动活泼的段子,喜欢翻转反复的视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要适应互联网思维,积极对接网络话语和热门话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互联网时代,给学生做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应善于应用互联网思维处理事件,贴近学生生活,想学生之想。二要善用网络话语表达,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青年人使用网络的时间长、范围广,且喜欢用网络语言对话或交谈,善用互联网的形式和语言,能够有效拉进与学生的距離及提高教育的效率。三要紧贴热点创设议程,要紧扣移动互联网时代热点,利用好其爆发效果猛、传播速度快、有效时间短的特点开展好相关工作。

四、氛围营造,优化高要求的立德树人场域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要让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要建设积极进取的心理场域,建设潜移默化的文化场域,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场域。现在,微课、网络课堂、网络学校等形式发展迅速,但其永远不可能取代正规学校。因为正规学校是文化的场域,人在这个场域中受朋辈的相互影响,师生之间的相互侵染,就完成了教育系统地熏陶和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

第一,建设积极进取的心理场域。在这个场域中,每个人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逐渐形成良性发展趋势。同时,也能形成个体自育、朋辈互育、社会共育的氛围,在这种心理场域中,其立德树人的效果不言而喻。在好的环境中往往能形成好的风尚,在不好的环境中容易产生破窗效应。在学校中,形成积极进取的心理场域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第二,建设潜移默化的文化场域。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仅仅是因为有大楼和大师,而是因为有大楼和大师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其中,精神文化包括校风、校训、校史和院风、院训、院史。物质文化包括建筑、景观、绿化、美化等。这些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大学或学院良好的文化生态。

第三,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场域。这种生态是指在校园内要形成生生和谐,遵守校纪校规的良好生态,形成师师和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好生态,形成师生和谐,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操守的良好生态。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朋友关系、授课和学习关系、亲情关系和上下级关系的有机结合。在生生和谐、师师和谐、师生和谐之下就形成了诚信友爱、和睦相处、充满活力、互帮互助的和谐校园。这个良好的生态场域就有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和达成。

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但我们仍重任在肩,我们要建设高水平的立德树人队伍,做到能育人;我们要完善高效率的立德树人机制,做到愿育人;我们要推进高质量的立德树人工作,做到会育人;我们要优化高要求的立德树人场域,做到齐育人。让我们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起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做出新时代党建工作者应该做出的努力和担当!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D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9532649942658243&wfr=spider&for=pc.2018-05-04.

作者简介:张悦(1989.03-),女,汉,重庆万州,重庆三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重庆三峡学院 重庆市万州区 404120)

猜你喜欢
党建立德树人思想政治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