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地区深层页岩气开发压裂技术研究

2021-09-10 02:07王炯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深层储层页岩

王炯

摘要:随着埋深、构造、地质条件的巨大变化,适用于浅层的页岩气压裂工艺技术,不能有效解决深层页岩所面临的问题。因此,需要弄清深层页岩改造与中浅层压裂机理、工艺参数设计之间的具体差异;同时,深层页岩多处于构造复杂区,应力环境多变、复杂缝形成规律变化大、施工压力高,针对性工艺、材料、装备及经济性评价迫切需要开展攻关研究。为实现这些目标,笔者进行三个方面问题研究:从压裂难点到技术对策以及针对性的压裂工艺技术优化,以此来实现形成大体积复杂裂缝针对性的压裂工艺技术,为涪陵地区深层页岩气压裂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字:压裂技术,页岩气,涪陵地区,深层

随着涪陵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深入,3500m-4500m以深页岩气储层已经成为资源的必要补充,成为新的工作对象。3500-4500m储层在江东、平桥、白涛、白马等区块广泛分布,资源量大、开发前景广阔,是气田未来重要的产能接替阵地[1-3],也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但不同于浅层页岩的已有认识,深层页岩地质、构造发生巨大变化,具体表现在:(1)平面分布相对分散,不同区域物性参数、地质构造均变化较大;(2)纵向变化大,随深度增加,最小水平主应力、断裂韧性、杨氏模量、泊松比等关键力学参数增大;(3)温度增加,闭合应力增大,压裂材料尚需配套完善。因此针对深层页岩压裂改造以“大体积+复杂度”为目标,需要实现以改造体积、有效支撑的综合优化理念。

1压裂难点

1.1埋深增加,围压增大,塑性增强,导致施工压力增加

目前二期储层的垂深在2900-4000m,较一期的2500-3000m增加400-1000m,平均增加700m。按照上覆压力梯度0.023MPa/m计算,上覆压力增加16.1MPa,相应的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也在增加,如焦页A井最小水平主应力为49MPa(2408m,压力梯度0.02MPa/m),而焦页B井最小水平主应力则为70MPa(3431m,压力梯度0.0204MPa/m),焦页C井则为71MPa(3500m,压力梯度0.0203MPa/m),焦页D井为77MPa(3675m,压力梯度0.0209MPa/m),焦页E井为65MPa(3400m,压力梯度0.019MPa/m)。因此扩展裂缝需要的延伸压力需要增加,按缝内净压力5-7MPa计算,焦页F井延伸压力为75-77MPa,反推地面施工压力在80MPa,而焦页H井地面施工压力90MPa以上(按14m3/min排量计算)。埋深的增加导致的围压增加,使岩石呈现出塑性的变化特征,即脆性断裂减少,破裂岩石的难度增加。因此二期施工压力增加10-15MPa以上,甚至更多,对地面设备、压裂参数优化均提出了较高要求。

1.2物性变差,泥质增加,主裂缝扩展难度大,存在“Z”型缝

对比一期的石英、碳酸盐及粘土含量,二期物性有所变差。焦页A井脆性矿物含量为54.2%,粘土含量为31.5%,二期井中如焦页D井脆性矿物含量为47.19%,粘土含量增加为35.4%,焦页C井脆性矿物含量为51.4%,粘土含量32%。由于泥质的增加,压裂时易形成多裂缝,压裂液滤失增大,难以扩展,围绕在近井筒附近,无法形成长的远场主裂缝。由于压裂液效率低,缝宽窄,所以存在临界砂比,超过临界砂比后支撑剂则难以通过,反映在压力上就是上升,形成脱砂。由于页岩存在层理,当压裂裂缝沿层理扩展时,则存在水平缝与垂直缝相互共生的现象,由于水平缝的延伸需要克服上覆压力的作用,因此当施工压力梯度达到或超过0.023MPa/m时,则可判断存在水平缝,导致复杂裂缝形态的产生,使得加砂困难和压力升高。

1.3储层条件改变,适用于早期的压裂工艺需要优化调整

一期的压裂工艺针对区块的特点进行优化完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形成的单段少簇(2-3簇)、滑溜水+线性胶、分段加砂的工艺技术在一期的实践中增产明显。但二期由于水平应力差增加(8MPa)、脆性含量降低、物性变差,形成扩展明显的长复杂裂缝网络的难度增加,同时2-3簇射孔的改造效果差异明显,因此需要考虑进一步优化二期压裂工艺技术。首先如何降低和控制施工压力,二是如何提高单段内各簇的均衡改造程度,并扩展有效的裂缝网络和扩大裂缝体积,三是如何在目前压裂液体系上进一步改进,提高压裂液前期造缝的能力,从而形成有效延伸的长裂缝,提高改造效果。

2技术对策

2.1酸液配方和酸量優化,尽可能扩大酸作用半径,从而将起始裂缝从近井筒有效延伸

酸进入储层后,压力降可达20-40MPa,但一般集中在近井地带,当裂缝延伸后,遇到物性差的储层时压力仍会升高,因此适当扩大酸液作用半径,尽可能使压裂主裂缝延伸,这样可扩大裂缝体积,并从一定程度上控制压力。

另外,可考虑采用加重的压裂液体系,作为前置液进行破裂和延伸裂缝,控制初始的高破裂压力。

2.2分析储层的垂向和水平向岩石力学特性,认识其非均质性差异,开展针对性的射孔优化

页岩由于层理存在,使得其非均质性差异大。垂向和水平向的岩石力学参数(杨氏模量和泊松比)有着明显的差异,和砂岩储层均质性岩石力学性质不同。由于垂向和水平向的差异,使得垂向应力的大小存在差异(与均质方法计算的),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这个差异性带来的应力差异,考虑应力差异对裂缝扩展的影响,可有效指导射孔、裂缝延伸的分析。

2.3优选射孔位置,采用限流工艺,尝试单段多簇,有效延伸初始裂缝

针对各段的物性特征,进行射孔段的精细选择。如100m的射孔段内,优选脆性含量高、泥质低的段优先射孔,并采用多簇的方式,每簇的距离在0.3-0.6m,射5-9簇,每簇射4-6孔,针对物性好进行点射。这样可以控制起始裂缝的位置,并实现单段内多条裂缝的延伸。这样对控制起始的压力非常有利,并可控制初始复杂裂缝的形成。目前国外主要采用这种限流工艺,特别是更长的井段200m也采用这种方式,施工中间加入暂堵剂进行转向压裂。同时考虑采用深穿透的射孔弹,并结合水平段的位置和层理的情况,优化射孔方位,确保起始裂缝有效延伸。

3.压裂工艺技术优化

3.1裂缝参数优化

深层页岩气储层进行分段措施改造的目的在于扩大改造体积、提高裂缝复杂程度。对水平井进行分段、分簇设计,利用压裂过程中造成的地应力变化促使裂缝转向,是能否形成复杂裂缝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主要从应力场变化规律、优选射孔簇数和优化施工规模入手,实现体积改造。

优化段簇间距,能够实现全水平井筒体积改造的覆盖,达到最大化裂缝复杂程度的目的,当水平井簇间距过大,水平井筒存在未改造井段,适当缩短段簇间距能够实现全水平井筒体积改造的覆盖。

另外由于深层页岩各小层硅质含量较一期产建区北部井整体降低,粘土含量整体增大,①小层粘土含量增加3-5%,③-⑤小层增加明显(5-10%)储层的脆性降低,形成复杂缝网的难度增加,压裂裂缝的形态逐渐由缝网转变为到“缝网与多缝过渡区”。因此,针对复杂缝网所需的净压力、诱导应力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对不同裂缝间距条件下的诱导应力进行计算。随围压大,诱导应力作用距离减小,适当缩短段簇间距,提高全井段SRV。浅井簇间距在25m时,模拟诱导应力为10.8MPa,能够满足裂缝转向、裂缝复杂化要求。而随着围压增大簇间距由浅井的25-30m缩短至18-20m,簇间距20m时,模拟诱导应力9.6MPa。

综上所述,针对深井压裂主体压裂参数液量1800-2000方、砂量55-65方,缝长230-250m、缝高46-54m;线性胶压裂液(40-50mP·s)+减阻水压裂液(6-9mPa·s),缝宽满足支撑剂运移要求;二种压裂液比例1:7和1:9时,前置线性胶用量250-300m³,能够获得较好的改造体积 。

3.2连续铺砂

涪陵页岩气浅井加砂模式主要采用段塞式加砂,但是随着围压增大,闭合压力相应增大,段塞式加砂在深井压裂存在一定缺陷。段塞式加砂在裂缝延伸方向存在无支撑剂支撑界面,在高闭合压力条件下,这些无支撑界面容易闭合,连续导流通道中断,导致气体逸出受阻,不能完全释放储层产能。深井压裂采取中长段塞加砂模式(100-120m³),形成连续支撑剖面、提高加砂强度,以连续稳定的铺砂剖面来保证裂缝的长期导流能力。

同时增加小粒径支撑剂用量(25-28m³),控制微裂縫滤失,实现微裂缝的理想堵塞,提高深井压裂整体施工稳定性。当支撑剂颗粒过小时,支撑剂大量进入裂缝趾部,液体易在前端空间造成滤失。当支撑剂颗粒过大时,支撑剂在缝口发生堵塞,液体通过支撑剂间隙,依然容易造成滤失。理想的堵塞状态为支撑剂封堵微裂缝中部,避免滤失的同时对微裂缝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有文献表明,支撑剂粒径降低一个级别,沉降速度降低1/3-1/2,有利于远端裂缝支撑。这种连续铺砂模式配合小粒径支撑剂使用,对于深井,可以延缓压力上涨,降低施工风险,保证裂缝的复杂程度,达到对储层充分改造的目的。

4结论

(1)深层页岩气压裂的难点在于埋深增加,围压增大,塑性增强,导致施工压力增加;物性变差,泥质增加,主裂缝扩展难度大,存在“Z”型缝;储层条件改变,适用于早期的压裂工艺需要优化调整。

(2)针对深层压裂难点提出了对应技术对策:酸液配方和酸量优化,尽可能扩大酸作用半径,从而将起始裂缝从近井筒有效延伸;分析储层的垂向和水平向岩石力学特性,认识其非均质性差异,开展针对性的射孔优化;优选射孔位置,采用限流工艺,尝试单段多簇,有效延伸初始裂缝。

(3)压裂工艺技术优化:深井压裂主体压裂参数液量1800-2000方、砂量55-65方,缝长230-250m、缝高46-54m;线性胶压裂液(40-50mP·s)+减阻水压裂液(6-9mPa·s),缝宽满足支撑剂运移要求,能够获得较好的改造体积。

参考文献

[1]魏佳.页岩气压裂施工砂堵原因与策略研究[J/OL].中国石油石化,2017,(09):95-96.

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35

猜你喜欢
深层储层页岩
X射线元素技术在储层保护方面应用的研究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贵州复杂构造区页岩气赋存与渗透机制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让学生的主动参与由浅表向深层漫溯
储层岩石颗粒大小对波阻抗反演的影响分析
空城
低孔低渗地层损害原因与油层保护应用
我国启动页岩气高效开发研究
美丽 我要更深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