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滴”创始人鲁鲁:我有一群孩子,还有一个老父亲

2021-09-10 07:22包亚婷
时代商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水滴福利院孤儿

包亚婷

以前对公益是个情感认知,后来置身其中才知道公益是身心的熬炼。故事的主人公是鲁鲁,她在教助新生孤儿的路上行走了11年。她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全部奉献给了这些被救助的折翼天使!她经常告诉自己:为了能救一个新生命,被质疑、被污蔑、被诋毁又能如何?至少自己为了这些生命豁得出去。约翰,一个最美“老外”,是他引领我们加入公益救助群体。作为一个“老外”,他在中国坚持做公益22年,帮助了数以千计需要救助的中国宝宝!鲁鲁就是被这个最美“老外”所影响。她秉承自己的信念,努力坚持,只因她认为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鲁鲁是那个最可爱的母婴人,笔者希望把这个无私、富有大爱的鲁鲁介绍给大家。请你用心地感受这段真实的故事。感谢与我们同行的公益人,愿你我一起行走在公益的路上。

一件有着小水滴logo的白T恤,颜色有点发白,有经过无数次清洗的痕迹。她已经习惯背着着那个浅紫色旅行包辗转在火车、地铁以及公交车上。

很不幸运的是,那天的北京在傍晚时分下起了瓢泼大雨,她着急赶往太原福利院,从回龙观到北京西站有30公里路程,她在路上被淋成了落汤鸡。除了那个随行背包,她还带着另外几个包裹,里面装着给福利院孩子的护理用品和礼物,她紧紧的护在怀里不曾松手。

有一次她跟我说:她喜欢坐夜晚的火车。可以在驰骋的火车车窗前,看着外面的黑影点点,看着看着,天就亮了,而孩子们会远远的站在福利院的门口张着双臂要她抱抱。

这个女士,确切的说是女孩,专注公益11年,把无数个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残疾新生儿从死亡中拯救回来,她没有孩子,没有婚姻,没有个人生活,但她会写一手漂亮的英文字,会熟练的美式口语,还有一手纯熟的婴儿抚触手法,她把所有的热情和激情都专注在新生儿救助公益里,我们亲切的叫她:魯鲁。

认识鲁鲁是笔者做公益事业的开始,她直击笔者心底最深处。在人性的探知世界里,那些善良和执着的人物会像一个磁场,深深的吸引着一群人积极加入和深情拥抱。

一碗3块钱的米线

2005年春天,有个叫约翰的美国人怀揣40万现金要去捐助一个县城里的孤儿,当时担任太原市社会福利院的耿开文院长接待了他,并在送他回京的路上带他去吃了一碗3块钱的米线,这碗米线深深打动了约翰,他曾经也带着善款去其他地方寻求捐助,但是那些地方的领导都把约翰带到大饭店去吃3000元一桌的饭菜,让约翰深恶痛绝,他坚信眼前这样一个清廉的政府官员能真正把他的善款运用到中国孤儿的救助上。

“所有的生命都应该被尊重,哪怕他是个残疾新生儿。”这是约翰经常说的一句话,他和妻子在中国结缘相爱,又同步穿梭在中美两国,为中国的残疾新生儿筹集爱心捐赠和慈善资金,组织并救助了全国福利院孤残儿童数千人,许多先天性残疾孤儿在他的帮助下被国内外爱心人士收养,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他用22年的实际行动来守护这些需要被关爱和治疗的残孤儿童。

他还用自己的行动和爱心影响着周围的朋友和同事为公益不断接力,鲁鲁就是其中一个。2016年,在约翰的鼓励下,鲁鲁创办了小水滴新生基金。

今年7月,约翰带着全家回美国,我们的微笑挂在脸上,眼泪静静的流在心里。

永远记得那一次我们因为公益相聚甚欢,约翰在旁轻声细语的说:“请问,我可以说一件不太重要的事情吗?”“你有没有时间,我们聊聊天吧”每当这个时候,正在热烈攀谈的我们,总会安静的听他说话,他的涵养和思维超级简单和恬淡,让人如沐春风。

笔者曾数次想给他进行人物报道,却被他拒绝,他非常严肃的告诉我:“你要写的应该是你对面的那个人——鲁鲁,她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小水滴公益会在她的世界里生根开花。”

多年以后,我们依然会想起约翰为中国孤儿所做的一切,依然会热泪盈眶。曾经有这么一个美国人在为中国的孤儿鞍前马后,而我们作为中国人,更应为自己国家的孩子义不容辞。

公益路上并不平坦,小水滴成立初期,很多次鲁鲁疲惫的身影都深感无助,但是她的耳边总会想起约翰说的那句话:如果你继续做孤儿工作,但没有把小水滴坚持下去,我会非常伤心难过。

海明威曾经说过: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那些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鲁鲁的朋友、同事和家人,以及十几年来一起拥抱着走过来的几千个小生命的笑脸,让鲁鲁一次次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行。

和时间抢生命赛道

这个才出生4天的婴儿叫启程,被亲生父母遗弃在包头福利院,他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肛门闭锁,肚子涨得比身体都大。

在几个月前的晚上8点鲁鲁接到了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咨询电话,她迅速联系八一儿童医院咨询手术事宜,并让福利院的工作人员速度带上孩子赶往火车站补票来北京。

第二天一早,孩子到达北京后,八一儿童医院立即安排拍片,当天下午就做了急诊造瘘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发现婴儿的结肠处有两处穿孔,整个腹腔全都是大便。导致术后又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抗感染消炎治疗。

因为新生,又加上早产,孩子身体非常虚弱,在护理期间又因为两次腹泻脱水和肠梗阻住院抢救。全程鲁鲁和小伙伴们默默陪伴。

命悬一线式的积极抢救终于迎来了奇迹,小婴儿恢复良好,并预约了肛门成型手术,以及3-4月后的关瘘手术,尽管术后还需要扩肛半年到一年时间。但这些手术做完以后,孩子以后就可以跟普通孩子一样正常排便了。

这一系列的手术治疗和特殊奶粉的喂养以及专业的护理费用都是非常高昂的,但是鲁鲁却笑着告诉我们:能有什么比生命更无价呢?

目前,小水滴公益机构里12个造瘘孩子(何为造瘘:就是把肠子拉到腹部,形成一个造口,用来排便。)他们大部分来自太原、包头还有江苏,这些被遗弃的婴儿在等着成为正常孩子的那一天,他们在这里被享受着关爱和呵护。

“你不去尝试永远不知道结果会怎样,而这结果却关乎一条生命。”鲁鲁很庆幸自己在孩子面前没有半丝妥协和犹豫。

在省儿童医院,医生正式告诉宣布孩子没有希望只能回家等死,鲁鲁心里是很阵痛的。

她让同事抱着初生的孩子回到福利院,虽然被拔掉了呼吸机,但是这个900多克重的新生儿的微弱呼吸还在持续。

鲁鲁发邮件咨询美国朋友医生和护士,要到了专业护理意见,写成长长的两页笔记。她决定:带孩子回北京治疗,决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

第二天鲁鲁把孩子揣在怀里,带上输奶泵,特殊奶粉和辅助呼吸的药物,再谨记美国朋友教她的输氧护理办法,打奶吸氧,像袋鼠妈妈的怀抱方式,用婴儿背巾怀揣着进火车站。

安检时,还被火车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详细的盘问,当鲁鲁告知缘由后,工作人员看到带着氧气袋的孩子,一路开路灯让鲁鲁和孩子上了火车,来到了北京。

庆幸的是把孩子送到北京八一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时候,医生没有告知同样的噩耗。医生的一句“状况还行“让鲁鲁仿佛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

在医生和救护人员的悉心护理下,十五天后,孩子所有症状趋于平稳,做了一次全面检查,除了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其他一切正常。现在这个孩子已经四岁,成长的非常健康,正在公益机构等待被收养。

袋鼠式育儿是鲁鲁在公益救助路上的试点项目。在实地参访美国排名前十的儿童医院监护室里的袋鼠式育儿给患儿和家长带来的惊人变化后。鲁鲁决定把袋鼠式育儿实践到小水滴的早产儿。

她把美国实践案例分享给阿姨们,要求每个阿姨去抱孩子,把他们贴在胸口,让那些孤独和精神缺失的孩子拥有安全感和无私的关爱。

除此之外,她也要求阿姨们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抚触。“孩子爱摇晃不是一种病,也许你抱抱他就可以让他一下子安静”。一开始阿姨们不太认可这个做法,后来发现这样的拥抱,孩子确实睡得非常安稳,心率和血氧都比较稳定。

除了新生儿救助,小水滴还启动了儿童心灵救助。家庭式养育是鲁鲁和包头福利院深度合作项目,专为年龄稍大一点的孤儿提供家庭式生活环境,集合康复、教育、日常护理和情感沟通等内容,让孩子在有妈妈,康复师,阿姨的家庭式养育环境健康成长。对此,鲁鲁强调:这里的妈妈可以给孩子传递妈妈式的关爱,但不可以实施妈妈的责打惯例。

除了救命以外,给被遗弃的残疾孤儿营造一个稳定的情感依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公益路上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鲁鲁的好朋友孟孟老师在瑞典获得蒙特梭利教育硕士学位后,又特地去澳大利亚读儿童创伤治疗的博士学位,两人相约明年回来并肩作战,为孩子的身心康复教育做实践指导。

目前,小水滴新生基金在北京京都儿童医院设立多张床位,为来自地方福利院的早产病危、先天心脏病,膀胱外翻等患病孤儿进行医疗救助。同时,小水滴也为困境家庭提供医疗诊断,术前术后护理指导,康复指导,物资支援及跟踪回访等服务。

在过去的一年里,小水滴帮助了70多个孤儿完成手术、医疗诊断和特殊护理等。也帮助了40多个家庭患病儿童,给予患儿医疗救助、康复指导、物资支援,给予家长心理和情感支持等服务。

2017年,为了让更多的疾病患儿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小水滴新生基金在山西和内蒙古开展地方救助项目:为两地孤儿提供大约80张床位的特殊护理服务,同时也为当地困境儿童家庭提供一个可以及时求助的支持中心。

截至目前,小水滴共救助了100多位患疾孤儿。在帮这些孩子筹集手术费和生活护理费的同时,因手术难度高,护理周期长,需求物品多而杂让其在公益路上艰难挺进。

但是在小水滴负责人鲁鲁和公益志愿者陈女士等爱心人士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参与到这场公益行中,让这些即使深受疾病痛苦也依然被尊重的生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長。

身后还有一个老父亲

一直在孩子的救助公益路上前行,却让鲁鲁对家人多了一份内疚感。每个月领着微薄的工资,全部拿给父亲看病治疗,自己数度捉襟见肘,她却微笑的告诉我们:没事,暂时没有太大困难。

2012年鲁鲁的父亲急性胰腺炎和肝硬化并发,在地方医院治疗不了,紧急送到北京治疗才捡回一条命。

2013年年底,胰腺囊肿增大,脾粗大合并部分梗死,鲁鲁的父亲再次入院治疗并手术。之后因肝脾功能问题导致多种慢性病,严重贫血,消化道出血等问题,病情一直断断续续,多次住院治疗。

2017年2月鲁鲁的父亲再度胃出血,在大年初四紧急住院治疗。这是老人家几年来第三次在医院度过春节。而鲁鲁还在北京的小水滴公益机构忙碌着。

身为父亲的女儿,鲁鲁每个月只有一周时间在北京,其他时间都奔赴在包头和太远福利院做护理指导。

这个出生在东北的农村姑娘用她的行动默默的坚持做了11年的公益,她也想回家看看老父亲,照顾老父亲,但是这里的孩子仿佛更需要她,让她忘乎所以的为孩子们奔波忙碌着。

她甚至都没有时间回她的家乡陪伴她的亲人。

也许在这些被父母遗弃的孩子世界里,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们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笔者祈福这个世界的新生残疾孤儿能抓住生命的稻草,不遗余力的往上爬,拥有生的权利;

笔者感谢这个世界能有约翰和鲁鲁这样的公益执行人士,不遗余力的付出,让自己的生命绽放爱的花朵;

笔者也希翼我们的爱如《哥林多前书》说的那样: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我们透过孩子清澈的眼睛,也要不遗余力的活着、奋斗着、付出着。

(作者为知名媒体人,母婴前沿创始人)

猜你喜欢
小水滴福利院孤儿
福利院的孩子
清单
捉迷藏
BABY,COME BACK
日本儿童福利院频传性侵丑闻
长春|大爱筑家
赵氏孤儿
梦鸟
Little Sunny Water小水滴亮晶晶
儿童村·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