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中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培养

2021-09-10 07:22戴火灿
当代体育 2021年27期
关键词:技能运动素养

戴火灿

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为学生创造乐于参加体育活动的条件与平台,促进学生在日常的体育锻炼中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扎实的基础。文章采用了文献法、观察法及总结法等方法,提出了核心 素养理念下培养中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有效举措:树立以生为本思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体育情感,激发主动参与欲望;构建合作学习模式,打造团队协作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升运动实践能力等,旨在发展学生的体能与技能,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不断提升,力争达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的。

体育学习能力既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理念,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合格人才的需要。作为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一门重要课程,体育学科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授与掌握,淡化了学生健康行为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导致了大多数学生未能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抑制了学习素养的培养与形成,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一名新课程的实践者,教师要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思想,端正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动机,在激发学生运动潜能的同时,为他们提供充足而宽松的实践活动时间,提高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课外锻炼的积极性,并在充满愉悦与和谐的氛围中,较快地掌握促进自身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提升的自主锻炼方法,从而造就社会发展需求的一代新人。

1 树立以生为本思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强调的是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一味地听讲、练习,几乎没有思考和回答的空间,更没有自由讨论与探究的平台,这种不能关注学生情感及运动需求的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缺乏学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健康水平的提升。鉴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精神和创新潜能,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由、快乐地学习和锻炼,不断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学习能力。

例如:为了活动学生的肢体,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避免运动损伤,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练习的空间,于是,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的练习形式呈现在眼前:有的学生选择了花样跳绳跑,有的在音乐伴奏下进行健美操练习,有的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搏击操练习这种形式,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运动兴趣,提高了学生机能水平,有效地促进了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又如:为了提高学生排球垫球技能与方法,教师让学生结合实际选择练习方式,有的学生因未能掌握排球正确的触球部位和击球点,而选择了借助IPAD手段,边看技术动作边模仿练习,有的学生采用两人合作的“一抛一垫”合作练习,还有的小组则采用成员围成圆圈进行互垫的形式,学生不仅感受到自主与合作学习的乐趣,而且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运动技能与技术,促进了运动能力的有效提高。

2 培养学生体育情感,激发主动参与欲望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发自内心的倾听、尊重学生在体育知识与技能学习中的需求,切实履行育人职责,端正学生学习体育的态度,提供开展系列化的体育教学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热爱体育之情,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此,教师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明确体育学习与锻炼对促进自身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例如:通过学习保健知识,了解一些疾病的症状及产生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加以防范与克服;通过发展体能,掌握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训练方法,塑造良好的体型与身体姿态,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等能力;通过学习运动技能,发扬敢于拼搏、积极进取及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等,以此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欲望。其次,教师要注重师生良好情感的营造,不断创造樹立学生学好体育的信心及必胜信念的舞台,点燃学生满怀热情地参与体育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良好体育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主动、高效地学习。发展学生体育情感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体育竞赛。教师要善于通过开展趣味运动会、拔河比赛、运动会及校园集体舞等活动,让学生在浓厚的体育氛围中受到美的熏陶,达到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目的,同时因学生能充分展示自身的运动才能,更能弘扬体育运动精神,使学生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团体合作精神得以彰显。

教师还可利用室内课时间,结合优秀运动员、体育明星等先进事迹,学习他们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组织观看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等大型活动中的优异表现,让学生学习运动员那种顽强拼搏、永不放弃及“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热爱。

3 构建合作教学模式,打造团队协作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构建新型的教学方式。作为深受学生喜爱且无处不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它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及责任感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体育学科具有合作性强的特点,教学活动需要多人参与才能完成,它倡导每个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任务而同心同德、团结协作、齐心协力,这对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及团队合作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为了发展学生的耐力水平,倡导乐于合作精神,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练习,让小组每个成员手拉着同一条长绳进行耐久跑练习,由于每个个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等均存在着差异性,因此,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能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促进,既树立学生之间的信任意识与合作意识,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个人在团队中的价值及相互协作的重要性,促进了学生彼此间的共同提高与进步。

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自由组建“传帮带”合作学习小组,让技能掌握较好、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与体能、素质或技能较薄弱的学生建立互帮互助学习小组,并坚持不懈地对“落后面”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帮助和指导,不断树立后进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合作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短跑起跑后的加速跑”教学时,学生可根据实际,组成人数不等的合作学习小组,让技术动作掌握较差的学生进行练习,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在协助喊口令的同时,从“两手是否及时推离地面”“起跑后第一步距离是否太大”“身体重心是否过早抬起”等技术动作进行观察、提醒,并针对存在的错误动作,进行及时纠错、分析与指导,依次循环进行练习。这种“以好带差”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关注能力水平较弱的学生,让他们毫无压力地融入到小组学练中,而且能及时发现自身技术动作存在的不足及产生的原因,增加了“落后面”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提高了他们练习的热情和自信心,充分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责任意识与团队意识。

4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升运动实践能力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发展时期,他们对待学习具有良好的心理愿望,对体育课的学习则充满热情和激情,进取心强,但在情感上也存在易冲动、自制力弱、情绪不稳定、不想被过多管束及注意力不够集中等现象。面对这种现象,教师要结合中学生身心特征及教材内容等实际,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在运动认知、运动能力及体育品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要精选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高效教学与科学训练,不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潛能,促进自身运动能力的不断提高。例如:将街舞、啦啦操、武术操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引进课堂,这种具有大众性、吸引性及健身性的运动项目深受广大学生的热爱与青睐。学生可结合基础水平,进行单个动作或组合动作的练习,也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创编动作练习,甚至对运动的规则进行简化,开发出具有独具一格的练习队形或图案,此时此景,学生在享受到快乐体育的同时,激发了强烈的练习斗志,学生的素质、体能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学习素养得到了有效培养。

又如:教学方式的优化。为了发展学生的心肺功能,提高学生的耐力水平,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因人而异制定适合自己的练习内容与练习方法,有的学生选择了20米往返折回跑;有的小组选择400接力跑;有的则采用跑操的形式,还有的选择追逐跑、领先跑、让距跑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练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变“要我练习”为“我要练习”“我会练习”的巨大转变,既活跃了练习气氛,又引领了学生的高效学习,让学生在实践练习中提高了自身运动能力。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环境下,教师要深刻理会核心素养的精神实质,立足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断挖掘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精心合理地选择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更新与优化旨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兴趣性,挖掘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欲望和智力潜能,让学生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的基础上,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品格,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技能运动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不正经运动范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