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探究

2021-09-10 07:42刘亚华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5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刘亚华

摘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型教育理念中,核心素养逐渐在近年来成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与方向,指导着教师的教学工作,为培养综合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目标,以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跟进学生的学习成效,力争学生得以在更加科学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下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结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针对于语文素养的培育进行改革创新探析,为课程的创新教育发展提供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128

引言

核心素养的指向是以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于学科内容进行细化,要求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学科知识,理解知识涵义,亦需要能够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有效吸收与内化,以转化为自身的知识技能,有效运用于实际。比如,语文素养中则提出了语言、思维、文化及审美等素养,其都是以语文的知识为核心,进而围绕核心内容在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中加以延伸,比如,语文的教育作为语言类课程要求学生基本具备语言能力,为有效落实阅读理解则需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等等。基于此,教师则需通过教学改革创新,进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素养的发展。

一、创新教学情境——思维能力

情境的构建与创设对于课文的学习理解具有较好的推助效果,学生能够在情境氛围中有效融入课堂,从而提高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实现深层次的有效学习。同时,学生在此过程中亦能够提高对于课文知识的兴趣,使得课堂氛围有效提升。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则能够在此期间充分发挥其能动性,从而实现思维的训练与提升。基于此,教师则可基于思维素养层面,进行情境教学的创新,让学生的更加具有趣味的情境氛围中获得思维的拓展[1]。例如,在八年级《安塞腰鼓》中,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气息,教师在构建情境氛围时,可突破传统的语言构建形式,通过将腰鼓引入课堂的方式,构建更加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腰鼓,尝试利用腰鼓进行表演等方式,以促使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腰鼓。并在此基础上,将安塞腰鼓相关的视频内容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进而借此展开提问教学,如“安塞腰鼓的特点是什么?”“文中为什么说‘好一个安塞腰鼓!’,有什么涵义?作者为什么在文中不断重复这句话?”等,以此促进学生展开思考,并在合作讨论中加强思维的发散与拓展,从而实现思维素养的有效培育。

二、创新教学模式——人文素养

教学的思想理念决定了教师教学模式的实施,在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洗,教师则需立足于现代先进的科学性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开展,以推进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则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其将教学的目标及重心倾注于基础知识与成绩,且教学模式多以口头灌输为主,导致学生的学习发展存在局限性。因而在有效革新了教学思想后,教师则可借助于现代化教育资源——微课、多媒体等形式,创设生活化、小组合作等模式的教学课堂,从而推进学生人文素养及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2]。例如,在《背影》一文中,则可从生活视角展开教学指导,让学生在与父母生活中,观察其背影,并尝试据此进行写作练习,进而与作者所描述的“背影”相比较,以促进学生对于父爱的理解。

三、创新教学内容——审美能力

多数教师在语文的教育中并未能关注到审美能力的培养层面,事实上,审美亦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培养方向,对于学生人文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其不仅是以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悟,更是塑造学生“美”的品质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这一方面的培养教育中,教师则可通过教学内容的创新,加强学生对于“美”的认知与理解,以在此过程中提升其审美素养[3]。例如,在七年级《黄河颂》一文,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实际观察过黄河,因而在课文的学习时则无法与作者产生链接,形成情感共鸣,对于黄河的气势更是无法在朗诵中有效体现。因此,教师则可借助多媒体将黄河相关的视频资源为学生播放,使其能够在影视下直观了解黄河,感受其波澜壮阔的宏伟气势等。进而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形成对于黄河的情感认知,使得学生能够有效体会作者所描绘的景象,从而在此过程中推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再如,《木兰诗》中,作为国学经典内容,描绘了木兰坚毅勇敢、勤劳善良等品质,教师可将这部分影视内容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木兰的高尚品质,发现并学习其品质的“美”。

四、创新教学活动——语言能力

语言是学生成长生活基本的技能,亦是语文学科培养的基本目的。因此,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亦是初中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向,可通过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语言的构建、组织与表达[4]。例如,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时,则可让学生分别饰演主人公、阿长和旁白进行情境表演。同时,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让学生进行情节改编,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新表演。进而在此过程中,促使学生实现语言能力的锻炼。再如,在《最苦与最乐》中,则可组织学生选择“最苦”或是“最乐”为话题,展开演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等。

五、结束语:

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在以学科素养的基础上,应当从各个方面逐一实现,如教学的方式、内容、活动等,进而围绕素养的核心指标,让学生充分融入其中,践行现代教育中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进而构建创新型教学课堂形式,以推进学生课程知识的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在此过程中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嬴亿, 魏小红. 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探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27):84.

[2] 周红娟.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09):132-132.

[3] 罗德辉.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探讨[J]. 新教育時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 000(046):199.

[4] 黄韵洁.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课堂探究性教学实践[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 003(004):31-32.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改革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分班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基于CBET模型教学效果调查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