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爱国情怀培养研究

2021-09-10 07:22雷小利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雷小利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爱国情怀培养不仅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而且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基于此,教师要意识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爱国情怀培养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培养方法,可从模拟历史情景,再现历史事件;回顾近代史,引导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借助名人案例,升华学生情感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爱国情怀培养;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由此可见,只有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才能为建设和发展祖国奠定基础。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科学培养爱国情怀,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爱国情怀培养的意义主要表现再两个方面。一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生开始系统地学习历史学科,该学科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分析各个阶段的历史事件。教师可在课堂上给学生对比中国史和世界史,使学生从中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脉络,从而深刻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以此培养学生爱国情怀,让学生从中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深刻体会事件背后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让学生看待历史事件时更客观。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不少伟大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发展做出较大的风险,比如文天祥、范仲淹、王安石等等,他们身上有着永不磨灭的精神,这些爱国情感值得我们学习,且这些人物的精神正是现代改革中需要的。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爱国情怀培养有利于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爱国情怀,陶冶学生情操,升华学生爱国情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对祖国产生热爱之情,从而主动为中国梦的实现做贡献。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爱国情怀培养的策略

教师要意识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爱国情怀培养的意义,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培养策略。总的来说,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一)模拟历史情景,再现历史事件

教师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应主动给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这种活动实际上也可以称为“再现历史情景”。教师可通过模拟历史情景让学生被带入相关的事件和人物中,从而深刻地了解历史实践的复杂因素和前因后果,如此一来学生才能深刻体会历史事件的复杂因素,而且还增强对历史实践前因后果的了解,通过体会历史事件和人物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以教学《戊戌变法》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先是让同学们结合表格的方式梳理文章内容,如代表性事件等等,引导学生从阶级利益、思想主张、改革措施等方面探讨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两个不同派别的差异。其次以甲午战败和签订《马关条约》为背景让学生就戊戌变法的过程开展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课堂的最后同学们在教师的带领下模拟了三各主要的事件,即百日维新、公车上书、改革宣传。学生在细节方面的表演中深刻体会到当时清政府的无能和腐败,从而对维新人士坚定不移改革精神的敬仰,在对近代历史变迁的反思中不忘先辈精神,立志为建设和发展祖国做贡献。

(二)回顾近代史,引导学生立志报效祖国

可以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血泪史和屈辱史。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开始,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人民开始对外来侵略者产生了反抗。从近代化探索可知,不少爱国人士先后踏上改革道路,比较突出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其中,以维新派、洋务派等多种派别为代表分别进行改革,最终改革失败。近代史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和归纳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之后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课堂的最后由教师总结,让学生意识到“国家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以教学《鸦片战争》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结合了《鸦片战争》的视频片段辅助教学,学生在观看林则徐在面对国家为难时挺身而出,让学生这一历史人物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形成爱国决心。在此之后笔者让同学们思考“作为初中生,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爱国?”这个过程中学生意识到自己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在学有所成后报效祖国,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爱国情怀。

(三)借助名人案例,升华学生情感

历史课程中名人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历史学科需要学习和了解历史人物,而这些人物身上正好体现了家国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名人教学,让家国思想更直观,强化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以教学“北伐战争”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借助孙中山通过建立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的方式挽救中国危亡的事例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之后让同学们解读孙中山这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走进了历史人物,而且在解读历史人物中体会历史伟人身上的家国情怀,从而升华学生爱国情怀情感。

总而言之,家国情怀不仅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而且是一种担当和责任。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成长需要为基础,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途径增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识,在教学中科学培养家国情怀,让学生不断学习并内化自身素养和品格,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怀,这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耿霞. 浅论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8(2):43-43.

[2]宋淑琴. 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途径分析[J]. 孩子天地, 2020(4):162-163.

[3]魏武勇. 初中歷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策略[J]. 新课程导学, 2020(9):71-71.

[4]马志强. 探索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J]. 天津教育, 2020(24).

(作者单位:茂名市博雅中学,广东   茂名   525000)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