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革命传统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021-09-10 07:22杨莉丽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1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学生

杨莉丽

摘要: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承担着立德树人责任的重要学科,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正是通过语文教学去传承革命传统文化的。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它发扬光大,从而提高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实施革命传统教育能够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使他们带着使命感健康成长,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革命传统;学生;立德树人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己的灵魂。学校教育作为铸魂工程,到底铸什么魂、树什么人?近日,教育部印发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下文简称《指南》)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它明确提出首先是把红色基因植入儿童青少年的心灵,保持革命本色,让革命传统不断发扬光大。《指南》是第一个对革命传统教育进行系统规划的文件,不只是对课程教材建设,对整个立德树人工作都具有重大意义。

学校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语文学科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主要科目,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责任,教材中有相当份量的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这些篇目正是通过语文教学去传承革命传统文化的。

革命传统教育课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来源于具有影响力的革命历史,或者和革命历程当中的英雄人物相關。不管革命历史故事和我们相距多少岁月,它都需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常也需要由相貌、语言、动作、表情以及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于此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当带领学生们重点理解对于体会内容、品味人物影响较大的关键字、词、句,引领同学们多多品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从这首词的背景来看,此首词作于1936年秋,当时正值十年内战与抗日战争的交接时期。面临“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而蒋介石对日寇妥协抗降,节节退让,对红军则调兵遣将,疯狂进攻,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另一方面,由于红军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促进了抗日新高潮的到来。因此,在1936年2月,当毛主席率领红军抗日先锋队从陕北出发,开赴河北前线作战时,途经陕北清涧,正逢一场大雪,毛主席即被奔腾的黄河及其周围的壮美景象所深深震撼,引发诗情写下了这首气势雄浑的词章。

细细品读,词的上阕以描景抒情为主调,以宏伟壮阔的气魄描绘了祖国壮丽的山河。既有黄河的波涛壮阔,群山的银装素裹,也不乏秦晋高原的绵延万里。使我从这简短的文字中,便览阅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那江山的多娇,黄河的壮阔,读后顿觉:快哉,快哉!而后,毛主席笔锋一转,从对山河的描绘转至对历史的回顾,对现今的肯定。一句“江山如此多娇”是对上阕精练的概括,“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其对历史的回顾与慨叹!数尽历史风流人物,无不其皆有处下一面,不过是历史舞台上的一瞬一景而已。所以,在回顾历史之后,毛泽东引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肯定与坚信豪情。并庄严地宣告:“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在主席心中他坚信人民团结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黑暗势力,社会主义的旗帜定能飘扬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展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广阔胸襟和雄伟气魄,更是对历史的伟大定论。通过此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历史、懂得了历史、自豪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感受到伟人领袖乐观自信的革命豪情!

长征是载入史册的不朽伟绩,《老山界》是一篇典型的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的文章。文章记叙红军长征过程中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写的是“事”,展现的却是“人”,是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征服了重重艰险的红军战士。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时间和地点的线索,梳理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对事件(翻山情节)的梳理深化到对人物精神品质的体察,透过文章记叙的翻山过程中的一件件事、一处处细节,感悟红军战士的的乐观、昂扬的精神和革命必胜的信念。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红军的崇高精神品质,是本文所要赞扬的,让学生得到革命传统教育的熏陶。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坚强的意志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其次是必胜的信念和昂扬的乐观精神,再次是高度的纪律性和自觉性。老山界是高和险的,上山的路程有三十里,而且很陡,特别是雷公岩,几乎是是九十度的垂直石梯,只有一尺多宽,红军部队不是轻装行军,有伤员、病员以及马匹等随行,同时补给比较困难,战士们吃不饱饭,休息条件也很恶劣,后有追兵,需要一边阻击敌人,一边急行军。红军所战胜的这些困难,无不体现了他们坚强的意志、英勇的精神、乐观的态度。

红军的崇高品质是贯穿在文章当中,通过各处细节展现出来的。教学中,要注意避免机械地灌输,要善于引导学生透过文章的叙述与描写去感悟和领略。“我”是文章的叙述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主要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传达出来的,教学中首先就要关注“我”这一形象,不妨先让学生梳理相关细节,感悟“我”身上展现出的革命者的品格,再联系文中出现的其他形象,领略红军作为一个整体所具备的崇高品质。上完课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加深对长征这段历史的理解。课外反映红军长征的文章,如赵蔚《长征风云》、杨得志《大渡河畔英雄多》、李镜《大迁徙》、石仲泉《长征行》、杨成武《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等,进一步加深对这段伟大历史的认识。通过阅读课外读物不仅拓展了文本的内涵而且增进对长征的认识。更浸润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历史认同感,找准学生的阅读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历史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传承革命情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把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熔铸的革命精神在青少年中代代相传,让青少年一代把革命精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正让革命传统教育扎根于青少年心中,让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孙晓芳.例谈革命传统题材文章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5(10).

[2]黄思宁.论新时期革命传统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余虹.文学报,2014,30(22).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