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芦笙踩堂融入广场舞的创新型研究

2021-09-10 03:13杨思薇刘媛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1期
关键词:广场舞融入趣味

杨思薇 刘媛

摘要::广场舞起源于社会生活,它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舞蹈,是专属于人民群众的舞蹈,千百年来,广场舞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扎根于社会群众的生活中了。少数民族的芦笙踩堂由男子吹奏芦笙,姑娘们则围绕芦笙队跳踩堂舞,阵势庞大,热闹非凡,利用该特点创新像芦笙队一样围起圈一起玩耍的广场舞,丰富舞蹈的趣味并且提高人们在跳广场舞时的互动,相比单调乏味的广场舞更多姿多彩,更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广西是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我们可以通过调研、考察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了解芦笙踩堂这一活动,打造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广场舞,把非遗文化芦笙踩堂的特点融入到广场舞中,使群众通过广场舞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直观的了解少数民族文化,感受到少数民族芦笙踩堂时欢快愉悦的氛围,同时起到传承弘扬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广场舞;芦笙踩堂;融入;创新;趣味;传承弘扬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广场舞的历史背景、现状及特征

广场舞的历史背景:

舞蹈是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形式,早在人类语言还未产生以前,人类就利用舞蹈来交流感情,庆祝胜利。在历史长河中,人民群众创造并发展了广场舞蹈,使这一民间艺术之花深深扎根于广大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广场舞起源于社会生活,它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舞蹈,是专属于人民群众的舞蹈。

广场舞是舞蹈艺术中最庞大的系统,因多在广场聚集而得名,融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體,以集体舞为主要表演形式,以健身为主要目的。包括佳木斯舞步、坝坝舞、水兵舞等。

广场舞的现状:

近年来,广场舞成为普通人群最喜爱的健身运动方式之一,这项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广场文化重要表现形式的广场艺术,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广场舞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肯定,大家都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广场舞作为在现代城市广场发展的产物,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成为了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它一方面反映着城市社区的完善程度,一方面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活满意程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和象征。

国外尽管没有广场舞的相关研究,但是在欧洲及美洲等发达国家60%的人都有自己的健身俱乐部,而且会定期进行运动或锻炼,这种集体的行为及健身意识,为其在工作中的集体荣誉感开具了前提,因此,取其国外集体健身思想为国所用不失良策。

广场舞的特征:

1.特殊性:广场舞蹈不是在剧场表演,剧场表演舞台幕布把演员和观众隔离开来,分为舞台表演区和观众欣赏区,使观众和演员分开;而广场舞蹈是在观众当中表演,演员至少有三个面对着观众直接表演,演员和观众能直接交流,观众和演员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使观众有一种特殊的感受。

2.集体性:广场舞是群众参与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形式。表演方式都以集体舞出现,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场面红火热闹,广场舞蹈一定是在广场上表演,表演场地一般都比较宽阔。

3.随意性:广场舞是在广场上表演的艺术形式,同时广场舞的表演方式有很大的灵活性,时间可长可短,完全体现主客观的意愿和需要。

4.自娱性:自广场舞产生以来,自娱性是广场舞的主要特征;民众在参与广场舞蹈时并不要求名利,完全是为了自娱,大部分都是民众自发性的表演。利用舞蹈来抒发情感的艺术,使舞者内在情感得以宣泄,产生精神振奋的愉悦感,同时观赏者也得到精神享受,这使舞者得到表现自我的机会,产生自我价值感。

自发性:很多市民自发组织跳广场舞的活动,甚至自掏腰包买设备,虽然没有正规的场地,但他们的音响、镭射彩灯等设备一应俱全,在带动下跳舞的市民越来越多。团队中不少人主动从网上看视频学习舞蹈,学会后教大家,参与者敬佩义务教群众跳舞的人,为了集体的健康和娱乐活动,他们不计报酬,负责带音响设备的几乎不会缺席,带动了市民甚至是一个城市的舞动。

二、芦笙踩堂的历史背景和特色特点

芦笙踩堂在苗族民间,大多出现于群体活动,人们围圈起舞总是作为重要角色贯穿于整个节日活动的始终,作为凝聚力和号召力将苗族的心连在一起。芦笙集体踩堂舞的出现,无疑是苗族芦笙舞由个体化向群体化的过渡发展,使芦笙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大文化圈里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芦笙舞是侗族的传统民间舞蹈。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舞蹈气氛热烈而欢快,现已成为侗族民众在稻谷收获后至来年春播前农闲期间和各喜庆佳节时,由青年男女参加被称作《踩堂》或《踩芦笙》的自娱性、求偶舞蹈。

芦笙踩堂舞蹈的特色特点:

芦笙踩堂舞蹈的特点是既有舞蹈之柔,又有武术之刚;舞蹈的动律分为“踩”、“跳”两种,“踩”以两膝的轻微的屈伸并踏着节奏向前移动为特色;“跳”是由动力脚落地后,下肢的颤动以及抬脚踹动,上身随之自然地摆动为特色。芦笙踩堂通常是男吹女舞,跟着芦笙的节奏,舞步时而活泼有力,时而诙谐风趣,时而旋转如飞,一曲紧接一曲,芦笙不停舞步不息,耐人寻味。

芦笙踩堂一般由男子吹奏芦笙,芦笙音域辽阔,乐声悠远,笙歌宏亮,令人回味;踩跳芦笙舞的姑娘数十、数百人不等,她们穿着以银角为代表的银饰盛装,随着芦笙曲调翩翩起舞,尽情欢跳,场面壮观动人,形成银色的海洋,被誉为“东方迪斯科”。

随着时代的变迁,芦笙的形状和演奏技巧,除保持了原有的风格外,有了新的改进。其芦笙曲调,除保持原来的古朴、悠扬之外,曲调多变,节奏明快,特别是伴之深沉、雄浑的芒筒声,使陆生的声响和音量加重,格外委婉动人。芦笙舞蹈的动作和舞姿的变化更大,不但跳步刚健有力,而且舞姿潇洒自如,动作优美。

三、非遗文化芦笙踩堂融入广场舞的创新型研究

将少数民族的芦笙踩堂和广场舞相结合。在传统节日,部分少数民族会举办芦笙踩堂庆祝节日,人们穿着盛衣盛装欢快的踩着芦笙节奏,围圈而舞,脚步整齐,舞姿优美,为整个舞场营造了轻松、欢快、喜悦、热闹的氛围。抓住芦笙踩堂众多人围圈跳舞的特点和踩堂时营造出热闹的氛围,把握广场舞强身健体的理念,打造有互动、有交流、有少数民族风格的广场舞,让人们在舞蹈中获得健康和欢乐,在欢快起舞时传承弘扬我国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希望广大群众能在广场舞中舞出青春,舞出激情,舞出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以实现广场舞的真正价值,加强民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在广场舞的运动过程中,不仅能锻炼舞者的身体,还能舒缓精神压力,愉悦心情,更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将芦笙踩堂文化融入创新的广场舞将舞者的手拉在一起,使舞者们互相拉近了距离,达到共娱的效果,让广场舞变成了一项温馨的活动。

猜你喜欢
广场舞融入趣味
午睡的趣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广场舞与群众文化建设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