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报道的实践及案例分析

2021-09-10 07:22唐颖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网络新闻案例分析

摘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已进入深度融合阶段,这既肯定了之前媒体融合取得的成绩,也是对今后持续加大融合力度的深化。网络媒体必须牢牢抓住内容创新,发挥自身优势,融会贯通,在既有基础上,提高新闻产量,加快传播速度,优化传播效果,从做好整合新闻、即时新闻、互动新闻、可视化新闻等方面进行实践和创新,赋予网络新闻可看性,以充分发挥网络新闻传播的作用,增强影响力。

关键词:网络新闻;报道实践;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2-0215-02

網络媒体编辑记者需要充分发挥平台的优势和特色,创作更有利于突出信息展现效果的新闻作品。从时效性、互动性、整合性、可视性等方面创作新闻,形成高产高效的传播体系,从而占据舆论的主导权,进一步提高新闻宣传的引导力和公信力。

一、用碎片信息做好整合新闻

网络是一个聚合的空间,新闻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多,新闻之间无法形成有效联动。整合新闻可以把零散的信息资源通过一定的主题和样式彼此衔接,使其成为有价值、有效率的有机整体,产生“1+1>2”的效果。散点的新闻通过一定主题的串联形成新的报道点,旧闻新用并不是简单地蹭热点,而是让过去类似或相关的内容与当下的热点相结合,挖掘出新的意义和价值,形成信息增量,形成一个可以在时间上无限延长的、开放的空间[1]。

网络新闻专题的整合是对某一主题或某一事件相关新闻、资料及言论的集纳。比如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网络专题一等奖的作品《近平Style》,是由新华网创作的网络专题作品,立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地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形象,是将业内领先的新技术、新手段全面应用于核心报道的集中体现,作品“时效强、立意高、手段新”。新华网持续推出一系列特色鲜明、角度新颖、权威深刻、表达生动的重磅之作,精准把脉新闻传播规律,以磅礴之势抵达受众,彰显了主流媒体的气质和水准,得到了受众的广泛称赞。

二、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传播实时新闻

网络媒体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快速,将这种优势合理运用,既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又能满足受众感受现场的需求。对于可以预知的新闻事件,编辑可以提前在页面上告知受众直播时间和主要内容,发起一些讨论话题。活动现场可以采用图文直播和视频直播,让网友一起经历新闻事件,置身新闻现场,也可以回看直播过的内容并发布弹幕或点赞互动。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在2020年4月15日,与中国电信联合推出系列慢直播“珠峰十二时辰”,首次将珠穆朗玛峰24小时实时景观变化向全国观众进行了360度全景呈现。中国电信“5G+云网”技术,让所有人通过手机就能够欣赏到神圣的珠穆朗玛峰,VR视角和4K高清画面,让人们感受到了这场“慢直播”带来的现场体验,引发了网络热议。

对于突发事件的实时报道,网络媒体并不占据优势,甚至媒体的话语权不断被削弱。越来越多的民众作为第一目击者通过网络对突发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及时发布新闻现场信息,能有效弥补专业媒体记者无法及时到达现场的遗憾,提供后续报道的素材。但需要注意的是,网友拍摄的内容比较碎片化,由于个体差异,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新闻失真,也容易出现主观性过强,不利于网络舆论引导的情形[2]。网络媒体编辑要做好把关,对突发新闻进行跟踪报道,使新闻报道的速度和透明度有所提高,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

广西云客户端网络直播报道了百色市大雨引发山洪,通讯员发回现场视频后不幸遇难的新闻。这则新闻启动突发事件报道应急机制,通过图文、短视频结合的移动直播对灾情进行了及时、准确、完整的报道,同时第一时间记录下原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从拍下生前最后一段视频投稿,到失联,最后确认不幸遇难的过程。直播内容被多家媒体引用、转载,对社会上流传的多种不实信息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体现了主流媒体的担当和引导力。作品饱含人文关怀,引发了媒体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全程性、贴近性移动报道的生动案例。移动实时采集编发技术和需求,正倒逼传统媒体不断创新传播理念、重塑传播流程,这一直播报道让受众感受到了媒体融合的生机和感染力。

三、开展有效互动,与受众形成报道合力

互动性是网络媒体的独有优势,编辑记者要善于引导受众参与网络媒体互动,发挥他们的力量参与新闻创作。比如,网络调查是互动新闻的重要手段,互联网作为信息沟通渠道具有的开放性、自由性、平等性、广泛性和直接性的特性,使网上市场调查具有传统调查手段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通过调查搜集民意,形成受众意见表达的畅通渠道,通过设计有效合理的问卷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写成调查新闻,这样的新闻无疑更有参考价值和实用性。人民网的“人民调查”栏目,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优势,调查结果受到网友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解读社情民意、提供决策参考的重要依据。新闻标题用数据来表现网友对一些新闻事件的态度,具体直观。

网络媒体还需要做好网络访谈,这也是网络原创内容的重要来源,网络媒体选择某一个时间段的重点热点问题,邀请嘉宾到网络媒体的互动平台与网民进行对话和交流,这种方式可以拓展网站的内容来源,还能够发挥解答疑问、进行议程设置的功能,进一步起到引导网络舆论的作用。网络编辑和主持人对网友的问题进行筛选,将有价值的内容纳入话题,并在现场拍摄图片,对文本内容进行审核,访谈结束后提炼关键信息形成要点,完成完整的访谈互动流程,通过受众提供内容,展现多元化、多视角的信息内容。比如,解放军报社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录制访谈节目,是历年全国两会报道的保留节目。2019年推出创意访谈栏目“一秒见代表”,“无论天涯海角,一秒见代表”这句开篇语深入人心。大屏幕、小屏幕、移动的屏幕、固定的屏幕,栏目一方面在屏幕上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让受众了解士兵动态,另一方面在短视频中加上了很多短视频平台常用的功能,比如“跳一跳”,轻松实现报道的“秒”速转场,使报道形式鲜活灵动。网友可以留言表达心声,栏目还邀请了来自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全国人大代表进行访谈,秉承了报社一贯坚持的世界眼光、中国立场、军队角度,又用鲜活灵动的形式和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增强了内容的可看性,成为两会报道的一抹亮色[3]。

四、展现信息可视化之美,用数据报道新闻

数据化、可视化是网络信息的特征,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產生的数据新闻是指对数据进行挖掘抓取、分析统计及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的一种新型新闻报道方式,这是大数据与新闻行业的有效结合,也改变了传统的新闻采制方法和流程。把数据渗透进新闻产品,用数据说话,能够让受众获得更加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防止片面性和偶然性。将历史数据进行关联,产生新的数据价值,并通过对当下数据的分析预测未来。数据化的表达让新闻报道成为“聚光灯”和“探照灯”。

2012年,新华网启动了数据新闻项目,在媒体中率先开始了数据新闻的探索。2015年,该栏目获得了中国新闻奖名专栏奖,推出了众多优秀作品。2017年,作品《征程》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该栏目以“用数据传递独特新闻价值”为理念,以“数读新闻,图观天下”为口号,将数据可视化作为新闻报道的独特形式,化繁为简,直观形象地呈现新闻,得到了受众的普遍喜爱,很好地发挥了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作用。比如2020年“双11”的数据新闻,呈现了几家电商平台的成交金额,参与商家的数量,直播带货观看人数、点赞人数、销售数量,带货群体的分析,观看带货群体的分析、历年电商的发展脉络等,通过数据,从多个维度分析了电商的经营现状和历史发展情况。

“数说70年”是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数据新闻可视化系列短视频,其选题重大,内容丰富,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宣传的优秀作品,从饮食、生态、大国工程、数字经济、外贸、消费六个方面出发,以具有纵深感的视角,具有话题性的内容,充分展现了7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并持续提升的发展过程。这组作品为互联网传播量身打造,将单调枯燥的数据制作成网民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是重大主题宣传中一次很有价值的探索和创新。作品将图像和数据有机结合,两者相互补充,对信息进行了更为精准的传达,让数字不再枯燥单调,将数据进行有效对比,以动态的方式展现发展变化,真正做到了强化选题策划,优化切入视角,精炼文本语言,细化设计方案,丰富产品配套。

五、结语

网络媒体在新闻报道中有其独特的优势,网络传播者需要将其有效利用,选择合适的新闻选题与报道方式,呈现更为丰富、立体的新闻报道生态。在媒体深度融合的环境下,助推新闻报道创新发展,使其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瑞.全媒体时代新闻整合的方法探析[J].科技传播,2019,11(18):61-62.

[2] 王运涛.突发新闻事件中的网络直播报道探析[J].记者观察,2020(18):88-89.

[3] 张博.解放军报社短视频《一秒见代表》带你换个视角看两会[EB/OL].人民网,http://media. people.com.cn/GB/n1/2019/0319/c40606-30983750. html,2019-03-19.

作者简介:唐颖(1982—),女,四川渠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新闻、新闻编辑。

猜你喜欢
网络新闻案例分析
浅议网络新闻传播的实现途径
新时期如何做好网络新闻的编辑工作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
如何做好网络新闻的深度报道
网络新闻失真的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