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经典诗文涵养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的价值和方式

2021-09-10 07:22刘光明黄东民李占涛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诗文德育

刘光明 黄东民 李占涛

摘要:大学生德育工作是高校思政人员常谈常新的问题。相较于说教与指正,如果更注重实现精神、气质、道德的内化,“涵养”所达到的影响会更为深远。在此认知基础上,涵养的载体及配合该载体采用的方式值得探讨。当前社会掀起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潮,传统经典诗文作为其中的突出代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其在大学生人文素养养成、道德品行优化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价值愈发明显。高校思政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以传统经典诗文涵养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的价值,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推动大学生对传统经典诗文的学习和认知,涵养学生道德品质,最终实现德育方式的创新。

关键词:诗文;涵养;道德品质;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5-0082-02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传统经典诗文广泛存在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其中,初等教育阶段的传统经典诗文教学着眼于音、字、义的识别,中等教育阶段在其基础之上深入,落脚于词句、段落、内涵的理解和掌握。然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科开始专门化和精细化,课程亦围绕专业进行设置。传统经典诗文教育因此被边缘化,甚至被抛弃,其德育价值未被很好地挖掘和利用。德育是系统化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思想品德行程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影响”[1],在高等教育阶段,系统化的传统经典诗文学习和研读应当发挥其德育价值,并应当以多种方式持续开展。

一、传统经典诗文涵养大学生道德品质的价值

(一)传统经典诗文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文化自信的支持,如包心鉴先生所言:“任何正确道路的选择和拓展,都离不开特有的‘文化依赖’。”[2]国人是否對本国文化保有高度的自信,是否对本国文化持有浓厚的兴趣,是否对本国文化抱有崇高的敬意,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和未来发展关系紧密。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更应当树立这种自信,提升这种自信,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去。

在令国人自信的文化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经典诗文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代表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七一”讲话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精神的精神标识。”[3]传统经典诗文将工整的对仗、和谐的韵律、优美的意境、含蓄的抒怀、深刻的哲理和真挚的情感有机结合,体现出极具中国特色的优雅和妩媚,展现出其他文字无法比拟的独特魅力。因此,传统经典诗文可以成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抓手,在有效的学习形式和宣传形式的配合下,亦可以成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

(二)传统经典诗文蕴含的“家国情怀”有助于增加大学生文化认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形成的对本民族文化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4],以家庭为中心向更广维度、更高层次发散,是中国社会文化、华夏民族价值认同的固有传统和独特思维方式,也是实现文化认同的路径之一。由12个词语共计24个字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公民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分为三组,同样是“家国情怀”符合社会发展形势的高度凝练化表达。从古至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始终发挥着对国人自我价值实现的正确指导。

在传统经典诗文中,这种“指导”广泛存在:“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叹惋中有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忧虑;“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写出了爱国志士坚定的爱国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发出了把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摆在首位的时代强音……这些诗文以生动而又曼妙的语言文字,在劝勉、抚慰作者的同时,也对激励了读者,深刻影响、警醒了后人。这些满溢“家国情怀”的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高校思政工作者关注,也会在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上发挥出重要作用。

(三)传统经典诗文之“美”有助于大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观

诗是美的艺术,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奇葩,其艺术美、形式美和思想美,在今天也足以令人神往。邓小军先生在评价“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陶渊明《和郭主簿》)时说:“‘余滋’,乃是指自家菜园里那些一次种植、多次生长、多次收获的蔬菜割了又长、摘了又长。不同于那些只生长一次、收获一次的蔬菜,割了、摘了不会又长,如白菜、青菜、萝卜、豌豆等。‘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蕴含了中国农家生活广开资源、细水长流、有余不尽的意味。”[5]有学者将这种叙写定义为“生生之美”,体现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流连。不胜枚举的诗文名句,将情、景、意勾连,打造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蕴含着道德美、思想美、哲理美、人情美。这种美需要被发现,亦能够被发现,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

二、传统经典诗文涵养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方式

(一)以大学语文课程为抓手开展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现传统经典诗文涵养大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方式之一。首先,自1904年出台的癸卯学制规定“国文科”为高等学堂(大学预科)必修科,到如今大学语文课程在全国范围的高校开设,我国的“大学语文”课程已有百年的历史,丰富的经验积累增加了教学效果实现的筹码。其次,当前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较为模糊,尚处于探索阶段,定位不明晰是教学开展的阻碍,但定位的模糊为大学语文教学核心向传统经典诗文教学倾斜提供了便利,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重点探讨了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的问题,且已经出现了“重传统文化教育”的声音。

由此观之,大学语文课程具备承载经典传统诗文教学的能力和条件。课程主讲教师通过调整教学思路、实行教学改革,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倾斜,达到以教学促进德育的新高度。

(二)以创新性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烘托传统经典诗文的学习氛围

道德品质教育不能简单依赖教育者课程知识的传授,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适应了大学生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对大学生个性发展与成长进步具有促进作用,其参与性高、趣味性强等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取得的教育成效甚至可能超过课堂教学。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前提下,网络媒体、电视艺术经过不断创新,以生动活泼但不失严谨的形式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这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借鉴。

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经典诗文存在晦涩艰深、枯燥乏味的一面,尤其对于非文科类学生而言,需要兴趣的引领。高校在发挥学生灵动活泼的优势,将传统经典诗文的学习与传播内化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以另一种鲜活的方式解读和演绎诗文,增强趣味性,不失为降低“晦涩”的方式,亦可成为提高校园文化活动层次的手段。各高校可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再创新,系统组织以学习传统经典诗文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坚持对传统经典诗文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达到调动学生学习传统经典诗文的兴趣,最终实现涵养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目的。

(三)以自媒体等新兴信息传播手段,丰富传统经典诗文的学习引导途径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自媒体平台的井喷式发展,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内容一旦赋予新意,即能体现时代性、民族性、实效性与科学性,便可成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6]網络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运用,可以利用其针对性强、时效性强、大学生乐于接受等特点,将其作为推广信息、实施教育的有效工具。其一,高校可以利用已建立规模、形成影响的自媒体平台对传统经典诗文进行宣传推广;其二,可以建立并丰富以宣传推广传统经典诗文为核心的自媒体平台。

三、结语

涵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手段。相较于宣教和指导,涵养达到的效果更具持续性,可形成集体取向,营造出群体氛围。与此同时,涵养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实现内化,这需要高校思政工作人员的长期坚持和不断创新。传统经典诗文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进行高校学生德育的肥沃土壤。通过多种授课、网络宣传、集中活动开展等多种方式,有效挖掘和利用传统经典诗文,势必将在实现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提升,满足当代大学生德育要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宜威.浅谈德育过程及规律[J].西安社会科学,2010(06):108-109.

[2]包心鉴.道路自信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底蕴[N].成都日报,2017-04-12.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4]秦宣.关于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几点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06):18-23.

[5]邓小军.古典诗歌注释与农村生活经验———以陶渊明诗、黄庭坚诗为例[J].晋阳学刊,2010(04):96-102.

[6]梁健惠.论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及转化[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S1):130-133.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诗文德育
品质培养势在必行
走遍万水千山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
“好奇”的代价
千金碎琴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