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篮球运动员中锋技术训练方法探究

2021-09-10 07:22隆京效
当代体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锋篮球运动篮球

隆京效

隨着篮球行业的不断发展,篮球各位置的技术特点将视角转向从小培养与巩固的方向,由此更加注重小学篮球运动员位置技术的教学与训练;同时,根据目前中锋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中锋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篮球中锋技术发展的建议。通过现代中锋技术的发展,分析小学中锋技术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小学篮球中锋技术教学与训练方法。

1 前言

篮球运动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集体性、对抗性等特点,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可以从其中获得知识,培养兴趣,掌握技能;同时,如果适时地开展有趣味的篮球比赛,并鼓励运动员参加篮球比赛,对构建良好的体魄、培养团队意识以及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和社会体育运动环境都有极大的好处。

2 小学篮球运动员中锋技术的现状分析

篮球运动是一个趣味性极强的体育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健身活动,它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就目前小学体育课程中篮球运动的教学与训练来看,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家长态度、训练安排等,所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篮球在小学阶段的发展,但是篮球是具有一定历史的运动,提高它的普及率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小学篮球阶段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篮球运动兴趣的培养和基本功的训练,利用灵活有趣的训练模式来提高小学生运动员的参与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 小学篮球运动员中锋技术训练方法

3.1 加强中锋运动员对篮球兴趣爱好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阶段的篮球运动员来说, 因为他们自身受学习能力的制约,促使其主动学习最大的动力就是兴趣的激励与挑战。在此之前,他们有可能被之前的篮球模式影响,因此,就必须要关注他们的专业技术,就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小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兴趣着手,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切实发挥他们自身教学主体的作用, 通过有效的篮球教学与训练以培养他们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3.2 注重中锋运动员的基本功训练

中锋运动员特长技术的培养不仅要体现出其独特性和实效性,更要能够体现在运动员的个性培养。在现如今,篮球中锋技术逐渐向着攻击能力强、技术全面、快速灵活、战术配合能力强、场上意识好的方向发展。这更加直接地强调了中锋应当全面加强身体训练、个人要“一专多能”,要培养中锋的对抗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就更加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作为保证,如果连基本功都不具有,只盲目进行篮球运动,对于运动员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就需要更加注重小学时期,因为小学时期是篮球教育的启蒙时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在小学阶段做好指引作用,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主动性,更能使中国篮球的后备力量逐渐增广,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小学生运动员是篮球技术学习的主体,是今后篮球发展的重要导向。这样的新角色赋予了篮球更高的要求和新的使命,也使得篮球运动具有强有力的责任感,从而为提高篮球的普及率创造了一个更高效的模式。

3.3 提升技术应用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的提升既要注意动作规格和要求,又要着眼于技术动作能在高速度、高强度的激烈对抗中完成和运用,这个要求对于小学生而言还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实践能力”的训练与提升是不可缺少的。其次,全面训练与重点突出,对本身具有特长技术抓住不放,精益求精。搞好配合训练,提高队员多个技术动作的组合运用能力。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既以教学为主,又可适当安排比赛;其次还可以练习性比赛为主,但又不宜安排过多的正式比赛。要让小学生运动员对于中锋技术的学习做到不浮躁、不畏难,保持学习的畅通性。

4 结论

篮球运动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球类运动,它的基础性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启蒙阶段开始培养,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促进小学篮球教学质量的提升。小学生篮球运动员是篮球体育发展的后备军,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中锋技术训练,是推动我国篮球运动整体水平的提高的必要手段。

第二、应当加强小学篮球队教练的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认识,更新理念;在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的基础上,将训练方法落实到训练当中。同时,中锋技术的学习和运用要进行多方面练习,并且在小学生发展的“敏感期”更加重视该项技术的全面训练,建立科学化的体能训练系统,并且在以“小学生”为主体的条件中,在未来不断创造出更多适合小学生篮球运动员中锋技术的训练方法。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猜你喜欢
中锋篮球运动篮球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鞍山市岫岩自治县中学篮球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快乐篮球进山乡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拍篮球
A Contrastive Study of Progressive Aspect in English and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