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唱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

2021-09-10 07:22伍碧泉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群众活动建设

伍碧泉

摘要:社会主义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是满足社会民众精神需求的重要方式,国家十分重视对群众文化的建设,不断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创新群众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合唱是一种应用较为普遍的群众文化形式,既可以实现文化内涵的传播,提升群众自身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培养群众的团结意识、群体意识,起到稳定社会发展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合唱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合唱;群众文化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为了引导和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国家大力建设群众文化,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整合各种社会力量,群众合唱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群众在参与合唱的过程中,增加了情感与思想的交流,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与创新,构建了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体系。

一、合唱的内涵特点

合唱是易于群众接受和参与的活动,群众合唱是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形式,具有随意性、业余性、合作性的特点。

随意性表现为:演唱场所不受限制,任何场所都可以进行合唱活动,合唱人员具有流动性,缺乏专业连贯的训练与规范,在歌曲选择、组织纪律、人员来去上也都具有随意性,参与门槛较低、方式多样、形式灵活【1】。

业余性表现为:合唱的人员非专业组织与人员,也不具备系统化、专业化的训练,通常是群众业余时间自发组织的活动。

合作性表现为:合唱更加强调的是团队精神,要完成一首作品,需要成员间互相配合,全心投入。在合唱中群众对自身的声音优势进行挖掘,承担不同的音域表达,如女高音、男低音等,通过合唱表达演绎强烈的情感,最后再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合唱的艺术效果十分明显,群众可以通过参与合唱产生团队合力,实现节奏声音的统一,从而形成和谐的关系,表达美好的愿景,熏陶艺术情操,宣传文化,净化灵魂,奠定群众文化的基础。

二、合唱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

2.1丰富群众生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还追求精神上的富足,高层次的精神追求,需要丰富的娱乐生活,尤其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退休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有很多空闲时间,也追求健康养生的休闲方式,群众文化有着较为深厚的发展基础,可以在群众文化中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消磨时间的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唱歌是很多人的爱好,也是较为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人们通过歌唱宣泄自己的喜怒哀乐,达到心灵上的平静,合唱则是思想与心灵的组合,在合唱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与思想的提升,使参与者融入到相应的情感氛围内,创造美好的意境,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合唱可以把更多的人员集中到一起,共同合作演繹歌曲,不仅可以消除老年人的寂寞感,增加老年人交流沟通的机会,还可以搭建艺术的交流渠道,发展合唱人员的兴趣特长和业余爱好,在合作过程中,产生各种情绪体验,合作成功后,收获成就感与友谊。通过合唱释放生活中的压力,缓解各种矛盾情绪,丰富群众生活,调解身心健康,同时还可以锻炼身体机能,振奋精神,因为形式灵活,便于群众快速参与,可以在短时间内建设群众文化,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2.2传播知识文化

虽然群众自发组织的合唱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性,但也并不是谁都可以参与的,也需要一定的知识与技巧,最基本的歌唱能力,比如掌握节奏、音调等技巧。此外还需要不同的力度变化,高低音的搭配,音调的转化,整体的协调性、统一性,都需要音乐相关的知识与技巧,在合唱中融合所有参与者的音域、音色,比如男女的不同音色、不同高度的音域,使合唱效果更好。当然并不需要每一个参加合唱的人,都懂得较多的音乐知识,会有一些退休的音乐工作相关人员,或者兴趣深厚的音乐爱好者,在合唱中负责组织与指挥,在合唱的组织过程中,也会实现对音乐相关知识文化的传播,比如认识乐器、弹奏乐器、调音变调、把握节奏、读五线谱等。音乐的歌词,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表现,咬字方式、韵脚变化、与乐曲融合出来的美感等,都传播了文化与美,增强了群众的民族文化自信,在参与了合唱过后,增强了自身的自信,更敢于表现自己,同时提升了群众的知识文化素养与审美情操。

2.3培养团队精神

参与合唱的人员一般都不具备专业的水平,而且并不会进行专业的训练,每个人的演唱水平都不一样,演唱也各具特色,有的人互相熟悉,有的人互不相识,作为一种集体艺术,无法通过个人的力量来完成,要使大家在合唱中互相配合,注重发音的协调、节奏的把控、情感的表现、速度的掌控、效果的呈现等,在合唱中通过统一的指挥,把独立个性的个体,经过协调与磨合,完成整体的合作,锻炼群众的团结合作意识【2】。

与其它的文化形式相比,合唱更容易统一群众的思想,较少出现思维的碰撞与派系矛盾,在选择合唱歌曲时会选择具有普及性、积极性、节奏明快的歌曲,这种歌曲容易实现声调的统一,进而实现思想的统一,即使有成员出现演唱上的失误,也会被整体的节奏调整过来,构建了和谐的氛围。

作为一种集体行为,参与者需要遵守一定的流程和规则,基于群众的不同个性特征,在合作中要懂得协作与配合,在合唱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还要与他人的优势相配合,如果只突出自身的个性,与集体不协调,就会导致合唱的失败,因此通过合唱,可以培养群众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群众的个人品德和个人行为,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2.4提升思想境界

群众合唱的主题,通常是快乐生活、歌颂祖国和党的正能量积极主题,这些主题通常围绕着爱之大义,通过歌词和情感的渗透熏陶,使群众具有更高的思想境界和精神修养,懂得奉献,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爱国,不被物欲横流的世界迷惑,不受拜金享乐思想的影响,懂得个人服从于集体,在集体中发挥自身的能量【3】。由于生活背景、生活阅历、性格爱好、思维文化都不相同,群众的思想境界、文化素质、精神修养会有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合唱歌曲统一主题思想的感染,陶冶群众的情操,提升群众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为,升华群众的思想感情,统一群众的思想意识。通过对比观察就会发现,参加合唱的群众,都有着较高的精神文化水平,更懂得为人处世,更注重自我提升,因此合唱对于建设群众文化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提升了群众的思想境界,有利于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与社会面貌的建设,渲染和传播了团结友爱、爱国爱家、和谐友善的文化内涵,形成健康的社会风气,促进了群众文化的建设。

2.5提升社会参与度

群众合唱在群众文化建设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经过社会属性的变化和历史的演变,从早期的歌咏性群众合唱,转变为生活属性的合唱,虽然不再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更加倾向于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但是依然发挥着参与社会的作用,比如在七一、八一、国庆、元旦等很多节日里,都会在文化馆、社区等场所举行合唱活动,满足群众娱乐生活的同时,还承担着参与社会文化建设,宣传文化思想的作用,群众在参与过程中,提升了对社会的参与度。参与者在各种演出活动中,享受集体的氛围,享受自己在演出中的表现,充分感受到美好的社会情感与自身的社会价值,随着群众合唱的普及发展,群众合唱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标志,群众通过合唱形式,表达对美好愿景的追求与向往,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使人们的精神生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了社会凝聚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精神动力支持。

三、发展群众合唱的建议

为了更好的发挥合唱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还需要加大扶持力度,由于合唱屬于群众的自发组织活动,会出现合唱团体与其他群众的矛盾现象,比如影响生活作息等,还会出现合唱场所不合理、合唱曲目有争议等,影响了群众合唱的发展,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帮扶活动,比如资金支持、装备支持、场地支持、专业指导等,鼓励群众开展合唱活动,并对合唱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创新,与当地的民俗文化进行充分的融合,宣扬当地的特色文化,实现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此外还需要为群众合唱搭建表演平台,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在经过专业的指导后,可以组织群众在广场表演合唱活动,在剧场、文化馆等进行表演活动,还可以参与当地的各种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各种艺术节、比赛、文化活动,为群众合唱提供更多的表演平台,发挥其建设群众文化的作用。

结束语:

群众合唱在建设群众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提升群众素养,因此要引起重视,并积极推广支持。

参考文献:

[1]潘青丽[1].群众合唱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意义探思[J].艺术家,2020,(9)

[2]景跃进.浅论合唱走进群众文化的特色及现实意义[J].北方音乐,2017,37(4)

[3]赖婷[1].群众合唱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意义探讨[J].新丝路:中旬,2019,0(11)

(广东省文化馆 广东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群众活动建设
“活动随手拍”
寒露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