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街道立面文化保护性更新设计研究

2021-09-10 17:13边新元崔秀英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化保护

边新元 崔秀英

摘要:在十四五规划的新时期,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下,乡村的建设也要根植其文化基因,实现乡土文化的建设转译,乡愁精神的实体承载。本文选取位于河北省的惠营房村为探究对象,其作为清朝守陵营房发展而来的村落具有独特的文化基底,村庄内的民居多为满族样式的传统民居,在乡村的面貌建设与美化活动,街道立面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对村庄文化进行系统性的汇总,进行文化符号提炼,探究立足其村庄文化进行文化保护性的村庄街道立面更新设计。

关键词:文化保护、街道立面、惠营房村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在被《关于开展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工作的通知》文件进一步明晰后,设计下乡成为了乡村建设的新目标,面对原本的乡村基底,设计应如何与其交织,形成具有独特乡土特色,文化传承的新乡村景观。乡村的建设现状是其内在文化的映射,因此从乡村的文化入手,构筑适宜文化传播的建造符号,在利用设计更新乡村面貌的同时也让文化留存发展。

1惠营房村街道立面现状评析

1.1惠营房村街道立面发展概况

惠营房村的发展具有鲜明的阶段性,从清朝时期因守陵迁至此地,经历了营房、建国、新农村、乡村振兴四大时期。

(1)营房时期

营房时期的惠营房村具有鲜明的军营特征,整个村庄布局规整,道路宽阔用于马匹的通行尺度较常规村落宽阔很懂,街道功能单一仅承载必要的交通功能,带来的街道立面十分单调,仅有民居的围墙与门户。

(2)建国初期

清朝覆灭后,惠营房村从守陵的营房逐渐演化为了普通的村庄,到建国初期其已完全变为了万千普通村庄中的一个。营房到村庄的转变让街道增添了生活的气息,衍生出的杂物间、小块菜地等功能侵占着街道的空间,立面的景观较营房时期丰富了很多,但也因为没有约束而杂乱了起来。

(3)新农村时期

在美丽新农村的建设时期,惠营房村的街道面貌得到了集中整治,街边的杂物的清理与街旁绿化景观的植入,街道立面重新整洁了起来,但是快速的改造村庄的街道立面设计趋于统一,造就了千村一面的情形。

(4)乡村振兴时期

乡村振兴的提出,将乡村的建设从面貌改善升级到了文化与精神的植入,承载着乡村生活重要活动部分的街道空间的功能也逐渐丰富起来,交往、产业、景观、文化等多元的发展也在街道中展现出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也涌现出来,为街道的立面增添了很多自主发挥的人文色彩。

1.2惠营房村街道立面问题汇总

2018年,惠营房村支书带领村民自发的对村庄面貌进行了整治,整个村庄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道路宽阔平坦,两侧是精心搭配的绿化植物。但是面对新时期的文化与精神的建设需求,惠营房的街道立面整治仍有很大的发展余地,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立面景观的同质

惠营房村的街道整治行动,借鉴了普通村落的景观设计,采用水泥与路缘石板的现代建材完成了整个村庄的硬化与美化工作,加之延续营房统一规整的民居布局,不仅导致了村内立面景观的同质化,同时也掩盖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基底导致了区域内的村庄景观同质化。

(2)建材搭配的差异

村内,有以青砖、石块、瓦片为代表的旧时期建材,同时也有红砖、彩钢瓦、瓷砖等新时期建材。但基于乡村建筑修补的建造理念,新旧时期的建材搭配,差异明显,造成了街道立面景观的美感失衡。

(3)文化元素的流失

满族拥有很多特殊的建筑构造的设计,可以用砖块排列出人字形、十字形、万字形等丰富的造型形状,以及刻有具有满族文化特色图腾的瓦面、砖面等。但近期的村庄面貌建设中被外来的建筑元素有如瓷砖壁画等,传统文化元素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2惠营房村文化汇总与文化符号提炼

2.1建筑建材中的色彩符号

结合目前惠营房村中建筑立面的主要建材:红砖、青砖、白色涂料、灰色涂料、红瓦、黑瓦、水泥等,提炼出灰褐、深青、砖红色、亮白色惠营房村典型的村庄建材的色彩意向。将根植于现状提炼的色彩符号延续到未来的村庄设计引导中,完成对现状建设色彩的有机发展。

2.2传统民居中的构件符号

惠营房村是一个满族的少数民族村落,拥有十分独特的民族文化,从建筑的方面看,满族的传统民居拥有很多独特的建筑细部构建。例如:建筑屋脊的尽头伸出的斜向装饰,取名探海;屋顶在硬山式的统一建筑样式,有当地独特的烟囱构件,因其形状酷似清朝将军官服的帽子,故取名为将军帽。沿边部的瓦片砌筑出不同的造型;建筑的中部,门窗多为对称的几何造型,其中经典的满族格式窗最具有代表性,山墙面的装饰根据主人的审美而有所区别,但总体也是对称式的结构。

2.3历史故事中的装饰符号

惠营房的文化基底中交织着满族的民族文化、营房的守陵文化与官营文化、区位的山水文化、生活的社交文化等。其历史发展中的故事被村民用文化性的语汇进行重新演绎描述。以紫气东来为例,最为一个历史故事演化的文化词语,在民居的建设中常见具有其含义的影壁雕塑,以及面向东方开户门的院落布局。如此的例子在村中可以寻到许多,瓦面的雕塑、砖块的排列多有从历史故事取义的表现。

3文化保护性立面更新设计策略

3.1传统文化的保护性传承

惠营房村所拥有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建筑文化是无价的,在文化软实力日

凸显的今天,传统文化的保护是乡村建设中的必要环节。因此对于惠营房村的街道立面改造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性传统,可以通过走访记录的方式将村内有价值的街道立面景观进行标注备案,对破损部位进行适宜性修补。并对提炼出的色彩、构件与装饰符号进行宣传与设计的示范引导,重新塑造村民对本土文化的审美情趣。

3.2新兴材料的协调性融入

科技的发展为民居建材的选择带来了极大的突破,轻便快捷的钢材料逐渐成为了村民建房的首选,但是其余村庄原有砖石建造的建筑肌理产生了极大的冲突。同样的冲突换发生在红青另种颜色砖块的混搭使用上。新兴材料的便利与性能的优越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应妥善处理其与村庄原有立面的景观协调性,对不同质感的建筑材料融合上尽可能做到色彩的一致,对不同色彩的融合上做到过度有序、搭配协调的原则。

3.3时代精神的共生性表达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快,人民物质需求被满足后,精神需求成为了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在惠营房村的发展中,也正是这样的历程。乡村的建设不仅要满足亮化、美化、硬化为生活提供便利的建设目标,更要满足时代精神中对美的追求。因此乡村的街道立面设计中要注重美观性与实用性的共存,完成时代精神在设计中的共性表达。

4总结

无论是从历史看还是从政策看抑或是从村民的意愿看,乡土文化一直都是乡村中最珍贵的存在,但是却常常被忽视。面对乡村振兴的必然趋势,如何更好的引导乡土文化在建设中发展,从保护文化的角度进行乡村设计是文本思考的重点。在惠营房村所做的街道立面的调查与研究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期冀这微薄的努力能为乡村文化保护性设计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孙新颖,龙家汉,吴筱荣.传统街道的景观改造研究——以桂林半塘路为例[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01):26-27.

[2]子恺. 基于“形态学”特征的昆明“民国风”建筑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20.

[3]汪海鑫. 满族传统民居特色及演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

[4]姜欢笑. 自组织美学情境下的东北满族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學,2014.

[5]周益.美丽乡村建筑设计方法的应用研究——评《建筑师的乡村设计:乡村建筑保护与改造》[J].建筑结构,2020,50(19):130.

基金项目:华北理工大学 2020 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2020008)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唐山 063000

猜你喜欢
文化保护
彝族阿细文化保护的政策实践及对策建议
对殖民建筑保护的思考
岭南社区住宅建筑保护与创作探索
海北州民族文化发展研究
贵州民族文化保护方式、问题与对策
民族传统体育观光化开发模式构想
九龙山采茶戏文化保护与传承调研分析
从甘肃庆阳窑洞的发展来看传统建筑文化
浅论扬州口头文学及其传承与保护
民间组织保护和传承村落文化的动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