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科研文献探究

2021-09-10 07:22王金聪王力晨
当代体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体育

王金聪 王力晨

随着中国梦的提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蓝图的构建,大学生肩上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极其重要的: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一文中明确提出卡了大学生体育成绩不合格不能毕业的相关意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高校学子未来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全网数据库,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为检索词,以“篇名”、“主题”为检索项,不限起始年到当前(2020.5),其检索文献共计1727篇文献资料。通过对文献的整理筛选,统计所能检索到的所有体育类核心期刊64篇和高校硕博士毕业论文82篇,对国内学者有关此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相关研究的萌芽与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众多学者开始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与探析。见图一。譬如,成守允等人在校园“小群体”文化氛围初探中提到,“要正视校园小群体的体育文化,经常性恒久性开展体育活动使之尽早步入正常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轨道”;而贾爱萍等人在阐述了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的相关概念后也表示,“虽然二者是新兴的文化名词,人们的认识也不够深刻,那么我们更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千禧年过后,我国关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呈现明显的积极态势,包括在各类的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也有了较大声音,检索见图二。更多的也引申到高校体育文化的功能和建设的相关研究。陈媛媛等人提出,“坚持政府的相关政策,引导学生参与并且实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化等”。王平等人表示,“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对发展校园体育文化,推进高校工作开展和师生的生活健康,都有积极的作用”。

自2003年起,开始有高校硕博学生开始关注并研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并在11年左右达到顶峰。在所能检索到的文献中,2008年到2015年都保持着一个相对高的水准,见图二,七年中所发表的文献占总数的58.4%,迄今为止,学者们不仅仅只着眼于分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功能、发展的影响因素等,而是思考探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和其他因素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2 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的现状

对于校园体育的影响因素,众多学者不约而同的都提到了经济因素的影响,可见经济条件的优劣,是直接作用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的。

薛萌提出的“师资力量与体育经费不足”;龚建林指出“场地设施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它的发展规模和水平直接影响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速度”,诸多学者对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短缺问题,已经达成一个共识。

而姜志明的等人认为“体育运动的宣传”是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体育运动宣传对外不仅能够加强人们对大学校园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大学知名度,提升大学声望,对内可以使大学生积极关注大学体育运动,了解大学体育文化价值观,激发大学运动文化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还有许多学者都谈到相关人员和部门要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问题,早期周征在1997年就提出“体育器材昂贵,有较少的经费来办体育是杯水车薪,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十分重视这个问题”。

在我国因为地域性和政策的影响,地域贫富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何在贫穷的地方,体育教育相对而言比较匮乏的地方,发展校园体育文化,是需要学者和相关部门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培养优秀师资的同时,是否可以考虑完善某些地区的体育基础设施,为学生提供一个最简易,但是可以进行体育运动的场所,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3 相关因子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在所能搜集到的146篇核心期刊和硕博论文中有36篇主题是某项运动或某类赛事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在相关赛事方面,董世杰提出,“CUBA联赛对陕西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影响较低,仅对部分高校有较大影响,相关学校领导对赛事不够重视”;而对于CUBA对广东省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一文中,王艳艳表示,“有73.9%的学生和66.7%的老师认为CUBA赛制不合理,对校园体育物质层面影响一般,对体育制度文化层面影响较差”;陈勇则表示“赛事的专业化强,特色项目少,湖南高校体育赛事经费相对不足等等都制约着体育赛事对校园体育文化的發展”。

在相关运动方面,王强表示,“网球运动对辽宁省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辽宁省高校的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和方法文化建设等都有很好的促进效果”;李伟顺提出,“羽毛球运动与长沙市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相互促进,羽毛球运动在长沙市高校体育文化发展中极具价值”。

当地传统体育项目也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有着一定的影响。李亚南,杜银铃提出,“民间传统体育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培养文化自信上具有突出的作用”;李蕾,曹玉华则表示,“在陕西非遗体育文化进校园时,会面临着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和冲突,要采用合理的策略,建立起兼容‘求真’、‘求善’、‘求美’价值大体院课程,对高校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由此可知,赛事类的相关体育运动,会由于参赛时间和设施设备,学校领导重视程度等等因素,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反而像平时可以随时进行,并且具有观赏性和互动性的运动,能够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起到积极的影响,并相互促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民间传统体育进校园也为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增加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以及得到更好的继承和传承。

4 不同视角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有的学者对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定义是从“宏观”角度。譬如,王艳云提出“校园体育文化是体育精神和物质的总合”;张鑫华进一步阐述,“校园体育文化是由学校广大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也有其他学者从文化构成元素这个视角分析校园体育文化。姜志明和刘甄悦提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而梁柏武等人则认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定义更加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囊括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的一种群体文化”。

总体而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受到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相互影响交融而产生的,严格来说,是受到整個国家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影响,是具有丰富含义。

从20世纪校园文化的定义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去延伸的,但是其主体是不会改变的,就是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和校园体育物质文化,而这两者是校园体育文化萌芽、发展以至于兴盛的必要构成要素和基本元素。

5 不同视角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学者大都从两个视角去分析。

在学生层面,马万风等人提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健身功能、教育功能、情感功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都有积极的作用”;赵峰同样表示,“校园体育文化对于学生的健身以及愉悦身心,还有教育教化功能”;傅强等人则着重表明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提升学业自我、提高社会自我、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情绪自我、能提高身体自我的正确性”。

在学校层面,徐伟则谈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可以发挥体育精神文化引领、感召和辐射的作用;可以让原先没有生命和情感的客观物质条件变成无数个隐形的‘教育者’;引导学生行为和提供深刻的体育实践体演”。

校园文化的功能,不仅仅作用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学校可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当然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学生对于体育方面所展现的兴趣,热情和参与都促使了校园体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校园体育积极氛围的产生。我们还需要去思考和验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于当地的体育文化是否有反哺的作用。

6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也有了更多的方法和策略。侯猛在2019年提出“互联网+体育可以提升体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体育文化的建设效率,利用互联网技术收集数据,清晰了解学生的体育爱好”。

在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概念,体育文化与互联网的结合,是值得学者探究的事情。任莲香则从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角度谈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问题,“首先是学校领导层个体育主管部门的共同任务;其次要有任务实施的长远计划;最后保证学生和教师等人员对于任务完成的实施工作要保证”。

刘勇等人也在校园体育文化与社会相结合上提出来一些观点,“要走更开放的校园体育文化模式,改变以竞技水平为唯一目的的运动竞赛活动,更新观念,校社共建,资源共享”。

通过互联网+的模式,让校园体育更容易的开展,从而营造更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尝试校社结合也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观点,在充分利用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性的同时,与社区体育结合起来,与当地体育文化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7 结语

纵观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26年的研究史,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学者的增多,对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通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来更好的完成学生的德育和美育,不断的去思考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影响着学生怎样的成长成才,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坚实的基石。

在研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涵时,不能割裂的分析校园体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要充分的结合辩证的思想,两者是相互辅助,相互影响的。我国如今的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的确确是面临着一些难题,如设备陈旧,从事体育的专业教师不足,体育赛事的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这更加考验了当地的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相关领导。

在科技发展的新时代,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引导和督促学生参加校园体育活动,一旦有了好的校园体育氛围,那对于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也就不是难题了;重要的是结合当地发展情况和地域性差异,有选择的发展适宜当地体育文化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相互靠拢,合理的利用校社结合的策略,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讯作者:王力晨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体育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