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道路设计与交通规划的道路选线优化模型

2021-09-10 07:22刘元元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16期
关键词:道路设计遗传算法

刘元元

摘 要:国内交通设施,在各单位努力下逐步完善,相应开展了道路网路化建设,交通工程整体的规划设计效果,直接作用于道路设计的可行性,影响着交通便利性。因此,本文以道路交通规划的整体视角,探索交通路线优选方式,以全面掌握交通网络运行状况,提升道路选线优化性,为相关单位交通管理提供便利条件。

关键词:道路设计;遗传算法;最优线路

0 引言

在道路规划期间,采取路线规划形式,提升交通网络优化性,减少施工资源浪费,缩短路程时间,以保障交通工程运作能效。因此,在优选道路期间,采取模型设计方式,具有路线选择的平稳性,便于设计人员提升路线优选效果,以期获取最优的线路方案,助力道路规划、交通运营各部门有序运行,发挥路线优选设计的积极作用。

1 道路路线优选模型的使用必要性

1.1 工程路线设计需求

在道路工程各项工艺获得成长的同时,显著增强了建造工程效能。然而,在短时间内增涨的工程材料使用量、工程成本,受到了工程资金、造价限额的制约,部分工程运作会采取暂停方式,提升了道路工程施工发展不确定性,在增加工程运作周期的同时,提升了工程建造所需成本[1]。因此确定了工程路线设计需求,以减少工程建造不利事件发生。

1.2 工程路线优选的积极意义

在工程道路开展线路选择时,侧重于工程建造成本模型的操作结果,以获取最优线路为重点,确保线路设计的科学性,以减少工程使用成本,合理控制突发成本使用问题,维护工程所在环境的整体管理效果。在建模期间,开展道路规划与选线设计,以发挥建筑资金使用效能,加强工程应急防护能力,有效控制工程资金过大的问题,为工程造价高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3 选线优化模型的使用价值

选线优化模型的建立,对工程施工周期、工程推进能效形成了一定积极作用,能够合理提升模型使用的优化性,加强工程资金使用有效性,合理控制工程成本,显著提升工程效益。由此可知:在道路工程施工运作时,应提升选线优化模型的使用效能,有助于交通造价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在道路规划设计期间,各部门应建立交流沟通体系,合理发挥选线优化模型的使用能效,有效控制工程方案,使用恰当的管理方式,进行造价管理,达成降本增效的工程管理目标。

1.4 选线原则

1.4.1 技术性

在进行道路选线时,应充分利用先进性技术,合理分析选线方案的设计合理性,以期提升方案完善性,保障选线方案设计的可操作性。

1.4.2 安全性

选线方案旨在有效控制工程量,保障车辆交通运输状态的安全性,以期最大化创造社会经济综合效益。

1.4.3 农田保护性

在道路选线设计期间,应尽可能回避农田用地问题,减少农田占用,以提升环保工作执行效果。

1.4.4 综合考量环境因素

加强客观环境因素考量,减少恶劣环境中进行道路选线设计,比如沼泽、沙漠等,以维护选线的合理性,保障选线方案的最优性。

2 使用选线模型确定空间最初位置

2.1 设计规划模型的基础信息

对道路开展的路线规划工作,在交通网络环境中具有较高适用性,便于准确获取最优的空间位置。大多数道路规划工作,以路线途径位置为关键性控制项目,确定路线各位置的走向,以综合分析路线整体规划情况,比如路线走向、工程成本等。在工程运作初期,开展了节点方位的确定工作,勘察项目包括:工程周边环境、节点方向等,便于道路规划获得准确的决策结果。同时将勘察结果,编辑在模型的基础信息对应项目中。

2.2 数字高程模型获取最优规划方案

通常情况下,运行数字高程模型,能够准确反馈地面高程各项工程参数。此模型在运行期间,其网格形状的形成,借助于其序数值阵列,用以完成地面地形信息的显示,保障显示结果的准确性。然而,在构建优化模型期间,工作人员应侧重关注高程模型各项参数情况,比如数值、网格参数等,使用合理计算方式,保障参数确定的准确性。优化模型的使用,能够获取最优规划方案,提升道路设计合理性,控制成本使用量。在建模期间,较为关键的是融合算法。算法使用时,以遗传算法为主,具有方案对比性,便于获取最优路线设计。

3 选线模型中遗传算法的使用

3.1 遗传算法介绍

在方案对比期间,使用遗传算法能够全面确定每个方案存在的利弊问题,对其进行客观性评价。遗传算法在使用时,以计算模型为运行平台,以达尔文生物进化为原理,开展高效搜索,模拟生物进化演化路线,在模拟演算中获得最優答案。当一个问题的解答方案有若干个,以具有代表性的解集,对其进行编码,形成答案种群,对答案种群进行优选的过程,即为遗传算法。遗传算法中,所继承的是染色体,集合若干个基因后,以组合形式表现继承物质的特点,个体外观形态能够决定解集的外观形态。

3.2 遗传算法最优解的获取理念

比如黑色头发所具有的染色体特性,其基因组合表现出抑制功能。因此,以编码操作为方法,对计算主体进行外观特点与内在规律的逐一对应。由于基因编码过程较为复杂,通常情况下采取编码简化形式,在第一代种群生成时,结合种群优选理念,获取相似的最优解,逐一进行最优演化,由每代种群进行问题确定,从中选择具有适应性的个体元素,借助组合交叉等形式,有序落实自然遗传过程,获取的最新解集具有较高代表性。在遗传算法使用期间,能够自然净化种群新解,使其对环境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最优解将会在解码完成时,成为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法[2]。

3.3 遗传算法在道路选线中的应用

遗传算法使用期间,较为关键的是数字串处理期间,对道路空间最初位置具有一定依赖性,在遗传算法的操作基础上,能够获取最新位置,继而对最初位置进行循环处理。选择具有较高适应性的函数,对遗传算法的使用产生积极作用,比如收敛表现、最优路线等。由于计算演化发展程序中,遗传算法并未使用计算主体外在客观表现信息,由适应度函数确定为遗传计算理论依据。在进行数据确定时,合理使用了种群适应度理论。遗传算法获取最优解,表现出计算的复杂性特点。因此,应采取简化设计方法,提升适应度函数的运行能力,以控制时间复杂性。

4 使用选线模型中道路规划方法

在地理信息程序中,模型对于新建道路给出了多种表示方法,比如平曲线,能够使用其圆曲线中的折点,进行新建道路的标记。对于圆弧曲线的模型表示方法,设计时对其进行直连连接处理。在模型表示最新开发的道路时,使用相邻两个控制节点,进行线路设计。以数学关系视角,建立切线与半径关系表达式,以获取圆曲线半径对应结果,便于进行交通规划。在地理信息程序中,开展选线设计时,使用中竖曲线,能够确定纵断面的有效控制节点,以竖曲线设计为方向,截取相邻较短线路,确定二次抛物线为切线长。

在道路设计中,平曲线、竖曲线的确定方法:

(1)两线应相互重合,同时平曲线应大于竖曲线。在道路设计等级较高情况下,可选择此种组合形式,相应增加两个曲线半径,提升线路设计的协调性,在凹型竖曲线位置,可设计较高车速。

(2)保持两线大小均衡性。依据德国算法可知,如若平曲线半径处于1千米范围内,竖曲线半径=平曲线×a,a∈[10,20],以达成两线平衡性的道路设计目标。

5 结论

综上所述,以地区道路交通为视角,对其建设交通网络,提升其路线优选效果,有助于提升道路规划有效性。在深入分析路线优选时,采取建模分析形式,以期获取较为合理的道路规划方案,完善路网服务功能。因此,在后续设计人员优化路线设计时,应以建模形式,获得最优路线方案,提升城市交通规划的合理性,便于集中解决诸多道路规划问题。

参考文献:

[1]裴旭东.基于道路设计与交通规划的道路选线优化模型[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0,18(8):221.

[2]李军.基于道路设计与交通规划的道路选线优化模型[J].居业,2020(8):22-23.

猜你喜欢
道路设计遗传算法
基于海绵理念的道路设计
面向成本的装配线平衡改进遗传算法
基于遗传算法对广义神经网络的优化
基于遗传算法对广义神经网络的优化
基于遗传算法的临床路径模式提取的应用研究
基于遗传算法的临床路径模式提取的应用研究
遗传算法在校园听力考试广播系统施工优化中的应用
物流配送车辆路径的免疫遗传算法探讨
分析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
低碳生活理念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