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德育教育路径

2021-09-10 07:22张倩文
清风 2021年16期
关键词:教师应环节美术

张倩文

当前,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贯穿德育元素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美术教学能提升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艺术鉴赏力及创造力,从而不断完善其艺术修养、思想境界及人文素养。本文基于对美术学科教学与德育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如何在小学美术的日常教学中通过欣赏和评述、创意与实践活动以及课堂互动等环节,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互助协作意识,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

美术学科的德育教育价值

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塑造其思想品质。美术学科的教学围绕艺术创作技巧和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不仅让学生逐步掌握绘画、工艺美术等领域艺术语言的运用方法,还有助于提高其观察身边事物、获得思想与创作灵感的能力,从而在思想水平、审美情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取得进步。

此外,美术学科的造型、色彩运用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审美水平,更让学生养成从不同视角观察生活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对其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因此,美术学科的教学对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探索有效途径,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

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教师应在欣赏与评述环节融入德育元素。欣赏与评述环节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教材中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趣味以及教学目标要求,设置相应的主题和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鉴赏和聆听教师的解析提高审美水平并掌握相关知识。这一教学环节可以非常自然地将美术教学延伸到人文历史领域,非常适合融入德育教育元素。例如,在《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带领学生赏析不同时代和地域的经典古建筑之美,还能丰富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其个人修养,产生自主学习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的动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养。

教师应利用创意与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小学美术教学中有大量涉及动手操作的内容,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其掌握艺术语言的运用技巧并展示艺术创作才华。利用美术教学中的创意與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德育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学会关注社会热点并思索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例如,在手工课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关注和探究环保话题,调查各类包装材料的使用与回收利用状况,并且使用废弃物品制作有使用或欣赏价值的作品。这不仅能让学生找到创作的灵感和锻炼创作能力,也能促使学生深入了解环境保护与资源再利用的社会性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互动渗透德育教育。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的互动中,传递的信息和展示的形象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美术教师在语言运用方面要注重科学的技巧,基于对小学生心理和个性特点的了解,既维护自身作为师长的权威形象,又让学生产生信任,从而使学生不仅能仔细聆听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美术学科知识,还能接受和领会教师通过语言或行为传达的其他信息,促进其正确行为习惯的养成,在面对不同事物的鉴别以及评判方法等方面也能取得不断进步。教师通过在美术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达到提升其文化品德修养的目标。

教师应在教学评价环节提升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教学评价环节在美术教学中有特殊的作用,通过对学生作品、创意以及学习方法的客观、深入点评,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就美术课程学习展开交流。美术教师在进行评价环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或学习小组之间展开交流和相互评价。例如,在手工创意课堂上让不同组别的学生交流作品的创作过程、展示最终的团队成果,使其在相互欣赏和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养成善于听取他人看法和学习他人长处的习惯。教师在美术教学评价环节可以针对具体课程或学生作品的内容与主题引入德育素材,如在《家乡的桥与塔》一课的最后总结评价环节,结合当地的情况引入爱国主义或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不知不觉中达到实施德育教育的目的。

美术教学对小学生的审美取向、思维模式及品行有重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探究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保障小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教师通过在各个教学环节增添德育内容,让小学生获取艺术创作技巧、知识的同时,在品德与思想方面也得到同步提高,体现了美术学科在塑造小学生思想品德以及提升其文化修养方面的价值。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猜你喜欢
教师应环节美术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美术篇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