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021-09-10 04:43黄晓纯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9期
关键词:算理计算训练

黄晓纯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主要教学内容有计算和解决问题两大模块。其中,计算能力是一个最具基础性的模块,无论是解决数学问题还是生活实际问题,都离不开计算。本文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从培养口算、内化算理、优化算法等方面进行实践,并有一套清晰、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关键词:计算;算理;优化;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9-

一、强化口算训练,培养口算能力

口算是小学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估算、笔算的基础,口算的准确程度以及速度制约了估算、笔算的准确性和敏捷性。《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运算方面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口算的训练,循序渐进,采取阶梯式的方式,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基础。

例如在学生学完表内乘法之后,接下来要对这块知识进行一个重点复习。教师可以采取家庭作业或课堂几分钟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课前训练还需和本节课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如在教“小数乘小数”之前,教师可以设计先小数乘整数的运算,对前面知识进行一个复习,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题目如下:

根据学生认知方式和认识发展的规律,口算训练需要持之以恒,强度上要进行一个量的整体把握以及次数的整体规划,既要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又要避免过度训练引起学生的反感。在这过程中教会学生一些便捷的小技巧,如在20以内的减法口算的时,可以教会学生退位减法“加八减二,加七减三,加六减四,加五减五”,提高学生的速度。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

算理的正确运用是做好计算的前提,学生在学习计算时,首先学习的便是“怎么算”。因此,在教学中做好学生算理的理解和应用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一个重要保障。

(一)利用案例講解,在实际生活中理解算理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对算法的理解,既要懂得怎么算,又要懂得为什么这样算,这个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准确性和迁移能力。

【案例1】以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片段为例

师:通过直观图展现17个15连加的和是多少?

生1:先求出7个15的和是105,接着算出10个15的和是150,最后把两个数加起来得255。

生2:把17看成20,先算20个15的和就是300,然后减去多出来的3个15,得到300减去45,得到255。

在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之后,得出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先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1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2个乘数的(十)位的数去乘第1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然后(将两次的积相加)。

从案例中可以看到,该教师利用案例讲解,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这样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二) 利用教具演示,在动手中直观讲解算理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具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技能,恰当的教具是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可以看到,动手操作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将算理从理论过渡到实践的点上。

【案例2】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位数除两位数》的教学片段为例

在“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时,如果只是在书上进行讲解,学生会很难理解,我们可以利用小棒子来解决,教学操作如下:

师:如何准确地将24颗糖分给2位小朋友呢?怎样列式?

生:把24平均分成2份,求一份是多少?列式为24÷2。

师:大家能不能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估算下?

生:把24看做20,24÷2≈10(棵)

师:我们可以精确计算出来吗?应该怎样计算呢?其实我们可以借助小棒操作一下。大家拿出24根准备好的小棒,4人合作摆一摆。

这样的教学环节,充分利用了教具,学生通过小棒在实践中分一分,教师通过多媒体操作,在大屏幕上动态演示各种分小棒的过程,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算“一位数除两位数”,最后得出算理。

教具的合理使用,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加简单地运用算理。同时,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

三、 在对比中优化算法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仅要求做好计算,更在于选择什么样的计算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提高计算能力的途径就在于选择何种方案去进行计算,这个便是计算的创新思维以及优化选择。

【案例3】以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的教学片段为例:

师:乐乐去买玩具车,一只玩具车是2.5元,要买3本,请问要花多少钱?怎么列式?

生:2.5×3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整数与整数相乘,大家可以尝试算出结果并交流。这时教师请不同算法的学生汇报一下,并全班交流几种做法的异同,从中选出最优化的方法。以下是学生汇报的几种不同解法:

解法一:2.5+2.5+2.5=7.5(元)

解法二:2×3=6(元),5×3=15(角)=1.5(元),6+1.5=7.5(元)

解法三:2.5元=25角,25×3=75(角),75角=7.5(元)

几种算法的比较让学生进行选择,很明显,几种解题方式都没有错误,但最后一种方法是最佳的方法,也就是把原来的小数乘整数转换成了整数乘整数来计算。通过上面的训练,让学生懂得运用多种解法做题并最快找到最简便的方式,减少计算量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开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把口算摆在重要的位置,加强计算能力的教学,让学生动口、动脑,在比一比,算一算中进行有效的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6

[2]刘兼,孙晓天.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

[3]何应春.浅谈小学数学计算的培养.[J].基础教育读与算,2013(20):69

猜你喜欢
算理计算训练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经济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