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职业转型对高校财会类大学生就业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1-09-10 07:22宫利影
时代商家 2021年15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人工智能

宫利影

摘要:人工智能对会计职业转型带来了积极的创造效应,以及消极的替代效应。高校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以及大学生的就业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就业方式转变以及职业和岗位的技能需求提高,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错综复杂,需要对该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关键词:人工智能;会计职业;大学生就业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智慧社会”的全新科学理念。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也强调: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加快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结构、就业方式转变以及新型职业和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

时代创造了智能化会计,财务机器人在各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使用人工智能解决核算工作,其工作效率让财会人员感到震惊。

2018年7月8日,主管全国会计信息化工作司副司长指出,高度重视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会计信息化领域的应用问题,是财政部在会计信息化领域下一步将重点开展的三项重要工作之一。因此财务人员转型已是迫在眉睫,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和管理能力的提高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職业转型对财会类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破坏机制与替代效应

这里的破坏机制和替代效应是财会行业转型面临的挑战。BBC 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数据体系分析了 365 种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其中会计概率为97.6%。有学者和专家也曾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未来可能有50%的基层工作逐渐被智能化机器取代。

基础核算以及重复性的工作范围内,人类的工作效率与AI技术的工作效率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在会计领域,人工智能的使用给财务会计带来了很多便利,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人工成本。但这样一来,也导致了许多核算岗位开始裁减工作人员,造成大批基础会计核算人员下岗。所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计机器人的普及会造成社会对会计行业的劳动力需要大幅减少,特别是初级会计从业者、银行柜员、超市柜员等。届时这些会计岗位的失业率会大幅度上升。从这个角度上考虑,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会计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补偿机制与创造效应

补偿机制和创造效应是指人工智能技术对会计行业发展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一方面人工智能实现了集中财务共享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简化了业务处理流程,改变了重复、枯燥的工作模式。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带来了会计职业转型的新领域。会计人员的需求由普通核算人员向管理会计人员转型。即使人工智能可以模仿人类的智慧,但是始终达不到和人类一样的智慧水平,因此会计行业中广泛涉及分析、预测和统筹等的管理会计将是财会人员的新发展方向。人工智能能够快速汇总各种数据,管理会计将有价值的信息从这些数据中提取出来,对其进行综合处理后发挥其管理职能。

同时,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也改变了传统会计工作的职能。对于财务领域来说,财务软件、税务软件和审计软件等的运用就是人工智能迈向会计行业的第一步,今后的行业发展中,战略、顾问和服务三项职能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型中呈现为金字塔形。

二、高校财会类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财会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更重要的是对人才需求和人才技能的挑战。高校财会毕业生是就业大军中的主要力量,面对职业转型,财会类毕业生就业也出现各方面的问题。下面就从用人单位需求层面、学生层面、学校层面进行分析。

(一)用人单位需求层面问题分析

①职业的转型导致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变得更高。首先企业的规模大小对会计岗位的需求有一定差异。在我国,大企业财务部门相对完备。小企业由于业务相对少,因此需要的人数不多,甚至直接委托代理记账公司。其次,会计智能化使企业需要技能更加全面的人才。目前机器人具有运行准确高效率的优势,是传统会计人员无法拥有的,简单记账工作完全可以由智能系统来进行,所以企业更加需要的是管理型会计人才。

②企业更加注重工作经验和能力。多数企业对于刚刚毕业没有经验的实习生不愿意投入更多的培训成本。企业注重工作经验,在人才类型选择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也使得学生从校园走入社会会遇到一定挑战和困难。

(二)学生层面问题分析

①缺乏科学的规划职业生涯。学生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求职中盲目跟风,错失很多机遇,在就业单位和就业岗位的选择上喜欢扎堆。例如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倾向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不管自己的职业理想是否在此,常常一窝蜂地去参加应聘,能签约的先签约,遇到更好的企业又签了后约毁前约。

②就业观念落后。一方面“慢就业”现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学生的择业期望过高。追求收入高又稳定的工作,忽略自身客观条件和长远目标,实则能力不足,经验有限。另一方面,就业区域的选择出现极端,一种现象是“家乡宝”,一般集中在生源地。另一种是盲目追求“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因为城市经济发达,开放性很强,就业机会多,发展空间大,成为大学生就业首选地区。同时依赖心理严重,独立性差。

(三)学校培养模式方面分析

①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一些高校输出人工智能人才的能力有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爆炸式增长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高校在教学理念、合适的教学模式以及实用的配套教材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②师资队伍方面。由于高校人工智能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甚至部分高校存在人工智能师资力量严重欠缺的现状,同时教师缺乏人工智能方面的实践经验,即使高校教师能够第一时间获取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资讯,但不了解企业内部人工智能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也很难有效地进行人才培养。

上述问题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条件限制。因此面对人工智能对职业转型的冲击,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有待增强,面对陌生的职场信心不足,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过渡还有待加强。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财会类大学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一)重塑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工智能带来机遇和挑战。跨界融合、创新驱动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显著特征,因此,新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会计专业需要适应时代需求主动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互联网技术和思维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例如会计学科与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多种其他学科领域相互交叉的状态促使学校在人才模式培养中注重“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目前部分高校提出的学分制改革可以和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起来,实现最优的培养模式。

(二)强化校企合作建设

高校可以引进一批大中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优秀人士担任实践导师,同时也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去”深入社会实践,强化实践能力;鼓励、资助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与交流学习。挖掘校企合作内涵,破解批量会计实习瓶颈期难题,追踪历届校外跟岗班学子培养成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保障校外顶岗实习的有序

运行。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工智能对人才提出的挑战和机遇。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结合国家战略规划,及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有步骤地推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人工智能发展迅猛,市场环境竞争日益加剧,我们应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结构带来的影响,除了克服人工智能带来的负效应外,更重要的是要扩大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创造效应,协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和就业质量的提升,加强会计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促进人工智能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均衡发展。因此,智能技术浪潮的到来并不意味着财务人员将被淘汰。因此要积极了解人工智能,提高人工智能素养,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潜能,适应时代发展和职业转型趋势,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姚国瑞.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2):33-34.

[2]罗涛.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路径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01)41-42.

[3]吴云秋.会计职业的未来展望与会计人员的转型升级分析[J].冶金管 理,2019(17):150-151.

[4]杨浩.新型会计人才培养与职业转型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18,18(03):100-101.

[5]张晓萌.AI发展对会计从业者的影响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21):182-183.

[6]财政部会计司.强化法治理念完善法制体系依法推进会计改革与发展——《会计改 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之七.财务与会计,2017-3-20.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