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汉”升职记

2021-09-10 07:22邱俊霖
清风 2021年15期
关键词:硬汉百姓皇帝

邱俊霖

黄绂,字用章,明朝时贵州平越(今贵州省福泉市)人。历史上,黄绂的名气并不大,但他晚年却有一段火速的“升职”经历。

正统十三年(1448年),黄绂成为平越第一位进士,当时他年仅二十六岁。不过,他得到的第一个官职却是“行人”,这是个明朝特有的官职。顾名思义,行人是一个专门在各个大衙门之间跑腿的岗位,也是真正的九品芝麻官。

但黄绂业绩出色,后来到了南京担任刑部郎中,负责管理当地司法事务和州府刑狱。当时南京有一个背景复杂的谭千户,仗着权势强占百姓芦场,官吏们竟不敢追究,相互推诿。但黄绂却深入追查,最终将谭千户侵占的万亩芦场夺回来还给了百姓。于是,当时百姓送给黄绂一个外号——“硬黄”。

或许正是因为太“硬”,年轻时的黄绂在官场打拼多年也没有太快升迁。直到成化九年(1473年)才调任四川左参政,这时黄绂已经五十多岁。黄绂虽是“硬汉”,却不是大老粗,相反,他很细心。黄绂曾下县巡查到崇庆(现四川崇州),当时崇庆城外有一座寺庙,寺后有一口大池塘,过往行人经常诡异失踪。

黄绂前往调查,发现庙中竟无香火,佛像上也沾满灰尘,主持是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人,寺中的煮茶铁锅还沾有荤腥之味,这些迹象表明这些人不可能是真和尚。于是,黄绂迅速調遣兵卒缉拿这些和尚,终于真相大白。原来,寺中和尚经常在夜间杀人并沉尸塘中,然后瓜分劫掠来的财物,甚至还在寺内的洞窟中藏纳妇女,这桩惊天大案最终在“硬汉”黄绂的手中了结。

此后,黄绂升任湖广布政使,其间正赶上明朝南北两京搞维修工程,当时湖广地区摊派了筹集白银二万两的任务,按惯例,这些银两都得由湖广地区的老百姓分担。黄绂却没有给皇帝面子,直接以府库结余的钱支付维修任务款。后来,湖广当地的藩王奏请迁祖坟,黄绂担心这样的工程会侵扰沿途百姓,便坚决不同意,这件事在黄绂的抵制下最后不了了之。

不给皇室面子的黄绂却没有因此断送自己的仕途,反而开启了火箭般的升职之旅。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黄绂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北疆的延绥地区。黄绂看见戍守边疆士卒的亲人们衣不蔽体,叹息道:“边防健儿家贫至此,我有何脸面居其上位?”于是立即预支三个月的兵饷,并亲自抚慰士卒。

此外,黄绂还弹劾了参将郭镛、都指挥郑印、李铎等一大批违法乱纪的官僚,并将这些人全部绳之以法;同时增建了墩台、城堡等边防设施,明朝北疆防务为之一新。

弘治皇帝登基之后,准备再让黄绂升职。当时的官员都很惧怕黄绂,便对皇帝说:“黄绂这几年升官太快,不合常规。”看见百官的反应,弘治皇帝竟直接将黄绂提拔为左都御史,这可是正二品的都察院长官,管的就是监察、弹劾的事情。

这下朝廷里的官员可炸开了锅,更加卖力地在皇帝面前吹风,说以黄绂之履历尚不足以担任左都御史。弘治皇帝却当众将黄绂的履历簿给烧了,然后说:“任事贵在得到合适的人选,按资历功劳的远近大小授官,并不是朝廷设官的本意。”可见,人见人怕的“硬汉”黄绂正是皇帝心中最合适的监察官!

黄绂为官四十余年,而他的升职过程也是由慢到快,最后终成朝廷大员,得到了百姓和当时统治者的肯定。《明史》在评价黄绂时说他有性急和缺乏宽容心的缺点,遇到事情就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没有什么顾虑。

的确,“硬汉”黄绂敢于碰硬,不惧权贵,对贪官污吏、黑恶势力嫉恶如仇,严惩不贷,从这点看,他确实性急而且缺乏宽容心。但在百姓眼里,他却是“铁汉柔情”,是一位廉洁奉公、刚正不阿的“斗士”,他那刚直清廉的品格和为民情怀也正是他得以升职的“法宝”。

猜你喜欢
硬汉百姓皇帝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无所不为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百姓看家“风”
酷爱学习的小皇帝
百姓腰包更鼓了
赢韩!球迷陪国足硬汉战长沙
马德钟:硬汉也需柔情
硬汉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