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来哉,一起“温习”苏州人的习俗

2021-09-10 07:22陈佳慧
现代苏州 2021年11期
关键词:雄黄酒温习苏州人

陈佳慧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蕴含了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也以节俗内容丰富著称。苏州的端午节活动历史悠久,展示了苏州地区富于江南特色的民俗传统,也体现了吴地文化与江南文化。让我们一起通过双塔街道百步街社区提前举办的端午活动,感受一下苏州人过端午的传统习俗。

裹裹“小脚粽”,品味独有味道

苏州人过端午,不得不先提吃粽子。从前每到端午节前夕,在苏州小巷深处,朱门半掩,厅堂里妯娌婆媳团团围坐,或者就在巷口路边,小藤椅几张围拢来,满目青绿的箬叶,糯米的晶莹。傍晚就飘来了香气,还有邻居互相端碗送去,交流各家手艺。这是现代人生活里难得的悠远古风,小脚粽更是沿袭了此古风,是苏州人至今还是津津乐道的佐餐美食。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时,苏州粽子的香甜让这位“风流”刺史印象深刻。在《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中,他满怀感慨地回忆起苏州的这一风味:“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活动这天,居民王鑫阿姨搬着小竹凳坐在吴衙场演示如何包小脚粽。只见她手法娴熟,两片粽叶一叠压,卷成一个圆锥状,放进糯米,加一点赤豆,把粽叶翻过来、卷进去、再用嘴里咬着的一根粽绳打几个圈,一个粽子瞬间就包好了。苏州人不说包粽子的,都说是“裹粽子”。“无论是白水粽还是赤豆粽,蘸上白糖,咬下一口,这大概就是苏州人小时候的味道。”王阿姨笑着说。

准备好“五黄”,驱除夏季毒虫

许多苏州老人的童年记忆中都有一大堆关于端午节习俗的片段,即使他们有时并不清楚究竟为什么要在端午这一日吃“五黄”,但依然“执拗”地沿袭着这一传统,为家人祈祷一个无恙的夏天。“五黃”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从前,苏州端午节风俗照例要饮雄黄酒。民间传说白娘子在端午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吓死了许仙,这个故事原型是《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在明朝苏州人冯梦龙写的《警世通言》里第一次出现。古人发现饮雄黄酒能杀百毒,将雄黄研磨成粉末,把菖蒲的根切碎,也有单独用雄黄浸酒的,泡在酒里,叫作“雄黄酒”。

这天,居民殷建芳阿姨正在亲手泡着雄黄酒。“把雄黄粉放在这个白酒里面,泡好后涂抹一点在小孩子的额头、手心和脚心,过去我们住的都是老房子,在墙角落里撒一些,用来驱除毒虫。”

“端五景”、挂菖蒲,体验别样习俗

《昆新合志》云:“五月五日端阳节,瓶供蜀葵、石榴、蒲蓬等物,曰‘端阳景’,簪艾叶、石榴花于头,以辟邪。”苏州的妇女在头上插上艾叶、石榴花,称为“端五景”。居民陈珊阿姨把石榴花插入瓶中,“石榴花红,红在端午。一到了这个季节,我看盛家带的石榴花都已经在枝头开放了,这么多年来它已经成为了端午习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端午节时,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百毒齐出,蚊虫滋生,疫病增多。苏州人家就会在家门口挂上艾草、菖蒲、大蒜,将艾草、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用来杀虫驱毒。“好像从我记事起每年端午节门上总会挂上这么一束菖蒲,这才有端午的感觉。”殷建芳说道。

佩戴“健人”,留影古色风情

旧时江浙一带端午时妇女要佩戴一种饰物,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清代记录苏州风俗的《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健人一说与艾人同意,似此则当有驱邪辟疫之作用。这边社区工作者杜中红把带有粽子形状的簪子插在发髻上,“你看我带了这个簪子,是不是很有古风。” 活动中,阿姨们戴着簪子争相拍照。

挂上裹绒铜钱,祝愿孩子健康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亦称佩帏、容臭。其制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这次,居民们缝制了小绣囊,类似荷包的形状,里面装上雄黄,叫作“雄黄荷包”,这边方菊英阿姨把铜钱系上彩色的丝绒,“这个做成五色符,就叫作“裹绒铜钱”。而这两种饰物都是系在襟带用来避邪。吴曼云《江乡节物词》亦有《咏网蒜》诗:“不随葱薤付兰锜,网结千丝压线迟。绝似帘波垂影处,误他银蒜入罘罳。”选择不分瓣的大蒜,编结线网将蒜装在里面,系在身上做装饰,叫作“独囊网蒜”。“苏州人家也会找来独头蒜,外面结线网装好给小孩佩戴,”姜东红阿姨边放独头蒜边说道。

苏州人过端午节很讲究,同时也很特别。跟其他地区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过苏州人别样的端午,让传统民俗浸润在江南文化中,也让居民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猜你喜欢
雄黄酒温习苏州人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入静止观的苏州人
最是那水一般的温柔
温故知新
我们用雄黄酒互证清白(外二首)
张建霖
五毒五黄,御百毒侵袭
温故知新
切莫乱饮雄黄酒
漫画论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