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特色小镇发展路径

2021-09-10 07:13王峥王晓晞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发展路径

王峥 王晓晞

摘要:新形势下,随着“全民旅游时代”的到来,特色小镇建设就如雨后春笋般的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从全域旅游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需要地方结合自身的特色,提供历史性的机遇,展现民族文化魅力,促进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路径。特色小镇综合体达到延伸之后,就形成了全域旅游产业链条。以当地经济为突破口,集“产、城、人、文”于一体,诠释全域旅游的内涵,助力地方经济的转型与升级,务实基础,加大基础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首先提出了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与问题,之后,地方性根据当前的现状,分析发展的意义,并且在内涵的解读中,全面推动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指引,针对性的构建出科学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特色小镇;发展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的全域旅游,就是在一定的区域当中,以旅游为核心产业,完成这个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实现关联结构升级,达到产业融合的境界。全域旅游需要具备地域全局观,要素协调观,领域全覆盖,服务体系化,生态可持续化[1]。所谓的旅游特色小镇,就是以特色产业为基础,需要保持生态环境,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服务功能性格,突出特色两个字,完成综合性旅游项目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从内在的需求看,需要以“旅游 +”推进产业融合,打造特色旅游产品集群。加快产城融合,确保发展成果全民共享[2]。加快小镇建设旅游化,实现旅游要素配置全域化。调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增强居民文化认同感。也就是说,需要以旅游为主导实现产业融合与产品创新,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旅游化,挖掘与彰显特色文化,促进当地居民的自觉参与和维护。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旅游产品不够丰富,旅游产业全域联动较为薄弱,以旅游景观全域化还没有实现。交通、餐饮等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建设和服务有待加强,景点建设不够科学,旅游成果全民共享还没有实现,无法完成旅游景观全域化[3]。地域文化融入不够,小镇居民参与度偏低,政策缺乏统一管理。鉴于此,如何使用旅游特色小镇的优势适应全域旅游战略来加快发展?如何助力各地区经济转型和升级,为推动乡村振兴夯实基础?如何从全域的角度对旅游小镇进行规划?

二、全域旅游背景下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加大各地区资源要素协同整合,实现地区经济发展

从本质上看,在不一样的地区当中,各自的文化历史背景与特色都是不一样的。全域旅游背景下的特色小镇发展建设,需要将当地的经济与文化,社会相互结合起来,统筹发展,加大基础建设,提高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最大限度的增加当地的就业问题。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的优化结构,提高民众的参与程度,加大资源共享,增强质量和服务水平。另外,还需要在整體的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民众的素养,加大环保建设,形成和谐共处的局面[4]。

(二)提升地区产城融合发展,完成经济社会文化的和谐共生发展

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特色小镇建设,也需要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在全域旅游的基础上,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将特色产业和生产有机的融合到一起。另外,还需要跳出原有的思维方式,在平行的时间或者是空间中,保持产业特色发现,并且还保持和谐性,并不是冲突性。另外,还需要在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中,统筹发展,加大区域融合。

(三)探究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化,为未来特色小镇提供借鉴

在当前的视角看,在整体的角度上看,全国上下已经存在着200多个特色性的小镇。这些小镇都存在自身的特色,并且形成了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可以在多元化的基础上,统筹发展,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有部分地区的特色小镇,还在持续性的建设中,并且处于观望的局面。在地域全局化的视野下,协调发展,打造区域效果发函,呈现城市功能,完善公共设施,打造属于自身地区的名片[5]。

三、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特色小镇发展路径

(一)嵌入区域全域旅游整体规划,差异化各地区特色小镇旅游产品

在进行小镇旅游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品种单一的问题,并且需要弥补结节性的不足,向着一体化的发展路径实施建设,丰富旅游产品,将观光休闲、度假运动、展览购物等相互结合起来,提升大家的互动性和文化性。另外,特色小镇整体布局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联系。此时,就可以完善交通设备,加大风俗习惯的差异。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竞争力。另外,还需要结合特色产业的差异化,形成资源互补,体现不一样的功能性[6]。让大家一个熟悉的环境中,向着另外一个特色的领域进行感受不一眼的风土人情。根据自身特色,流形成虹吸效应,带动小镇其他的产业发展,并且互利共赢。

(二)在全域旅游中,加大特色小镇旅游供给与体验旅游市场需求之间协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很多的小镇当中都是以乡镇为基础,将地方的优势呈现到大家的面前。在一些沿海的地区中,他们就会以水产为基础,发展自己的特色小镇,并且解决本地的就业问题。在一些中西部的地区,也存在自己独有的资源优势,展现不一样的韵味。特色小镇融合了地区优势,关注产业和规划的融合,保持了产业文化和生活的发展。只有不断的结合,才可以建立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格局,并且在实时性的发展路径中,不断的创新。例如:乡村休闲、婚纱摄影、餐饮购物、商贸产业等都可以在整合中,形成特色结构,加大体验、商业、养生、度假等内容的附加值拉伸,形成产业大格局[7]。

(三)建立区域一体化旅游品牌,创建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在整体的大格局中,将文化传承和“现代时尚”文化融合起来,以文化为引领,打造民族品牌综合景观,推进品牌战略。建立小镇的主题游活动,延伸旅游轴线。使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形成品牌联动,扩大对应的知名度。打破原有的消费格局,促进地方旅游和区域的协同发展,建立产品体系,以消费者的心理,整合思想,向着多元化的方向进行延伸。在空间和时间的整合中,对相关的文化、自然、产业等进行融合特点,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历史文化的建设,加大特色品牌的发展。

(四)以产城融合战略,营造特色小镇可持续增长优势

一般的情况下,当前的社会发展与整体的路径发展存在着很大不一样的地方。按照不一样的思维逻辑,可以分为重产业特色和重旅游特色两个类型。在跨区域的基础上,统筹发展,加大基础建设,破解基础难题。把控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建立全域的模式,保持产业融合。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延长当地的产业链,为以后的其他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深圳蛇口地区,就是结合自身的实际,将旧的工业区和建筑、文化相互融合起来,提升了城市的转型,保持了科学的发展动力[8]。

(五)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特色小镇公共服务体系

需要在生态“三生融合”的基础上,保持“多规合一”的建设路径。将本地居民和旅游者相互结合起来,不断的完善公共基础建设。在营造宜业、宜居、宜游的视野下,增强的功能品味。不管是当地的居民,还是外来的游客,都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要改善不同景区之间的道路联通,为自驾游的客户提供更多的便利性,建立居民生活的综合功能体。提升当地民众的参与性,构建咨询和共享平台。在旅游外加新业态的基础上,完善配套的设施,保障居民的生产和发展需要。

四、实践分析

例如:浙江仙居县神仙氧吧特色小镇,就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保持战略化的全局发展,将历史资源和自然资源相互结合起来,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生态产业、美好生活”的旅游产业,展现了“六美”的形象[9]。建立了“全域景区化、景区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打造绿色生态的山水新城特色小镇,并且一跃成为了全国5A级景区。在“旅游+新业态”的产业方向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域旅游特色小镇新典范。打破体制壁垒,多部门统筹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多景点与服务体系共同开发。探索旅游深度,统筹地区全面发展,成为了“中国山水画城市”。也就是说,借助自身人文与自然资源优势,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找准发展方向,统筹资源实现发展目标。统筹社会发展要素,全面协调整体社会发展,成为了典型的特色小镇样本。

例如:大丰荷兰花海旅游小镇,也是在全域旅游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建设发展。在“旅游 +”的基础上,加快产城融合,统一风格,应挖掘在采摘、观赏、休闲等方面的价值。调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性,将文化精神巧妙植入。推进花卉与旅游业的融合与创新,开展花卉修学旅游与技术,发展乡村嘉年华等活动[10]。彰显异域风情特色,将乡土民俗和历史遗存,传统工艺,舌尖美食等内容相互结合在一起。另外,当地还使用摄影大赛的方式,爱情文化与婚庆相互结合起来,延伸旅游产业链。

例如:江苏溱潼小镇就是在全域旅游的基础上,建立“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平台。湿地公园风景区成为国家 5A 级景区,存在“苏中周庄”的美誉。不仅有历代的诗人和画家前来撑腰,还会在原生态“水上庙会”的基础上,造就了溱湖簖蟹等系列特色产品,与此同时,还形成了特色的茶文化。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属于当地的PPP融资模式,增强当地居民参与力度。另外,还会挖掘文化重点,建立会船文化表演,特色龙舟赛。延伸旅游产业链,建立地方特色餐饮企业,实施农家乐垂钓体验项目。打造了独一无二的“夜”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溱湖八仙宴”。另外,在湿地公园内部还增加了和游客的互动项目,让大家在真实的活动中,感知不一样的世界。茶花盛开的季节中,还可以组织游客前来采摘和体验,熬制地方性的特色茶花酱。春天可以赏花吃海鲜,夏天可以逛夜市,吃八鲜,秋天可以吃螃蟹,游湿地,冬天可以泡温泉,吃当地的特色小汤包,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保持了世行的需求。

例如:广西民族特色小镇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方向实施转变。完成多维度功能文化创新,增加人文情怀。完成特色资源文化创新,将生态文明、民居建筑、人文艺术等内容相互结合起来,归纳总结。完成文创产业艺术创新,突出民族建筑风格。使用新的工艺,打造具有绿色环保。在壮、汉、瑶、苗、侗、毛南、回、京和仫佬等民族的基础上,扩大文化内涵,总结经验,立足本体特色,使用自然环境,促进业特色设计发展。

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全域旅游下的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以旅游引领融合为稳健发展路径,以统筹助力发展为和谐宜居旅游环境,以文化凸显特色为旅游的精髓,打造特色小镇品牌建设,以生态保障民生,向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方向惠民经济,低碳发展。满足经济转型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打造自身特色产业链,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找到景观节点,传承当地特色,顺应发展趋势,建立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全域旅游和特色旅游小镇相互融入,改善民生,促进城镇化发展,突出当地文化韵味,保持特色文化与产业经济融入,促进当地区域圈建设,为以后的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此来实现大家共同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徐鲲,王英,唐雲.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旅游经济效应研究——来自地级市准自然实验的数据[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7)

[2]史立华.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长李全明 “全域旅游”托起秀美湖州的新梦想[J]. 当代企业世界(透明楼市). 2016(10)

[3]厉华笑,杨飞,裘国平.关于目标导向的特色小镇规划创新思考——结合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实践[J].小城镇建设. 2018(03)

[4]王永祥,骆爽,王松.全域旅游视角下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以云南玉溪市江城特色小镇为例[J]. 城鄉建设. 2020(07)

[5]吴自涛.文化型海岛建设的思考与对策——基于外伶仃岛的分析[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2018(05)

[6]郑梦真,朱朝枝.福建省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发展评价研究——以嵩口镇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3)

[7]周颖,王兆峰.长江经济带旅游资源开发强度与生态能力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1(01)

[8]郭玉兰.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文化旅游强省建设——以山西省为例[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9(05)

[9]周慧丽,陆晓雨.打造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的全域旅游 助推经济转型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 2020(27)

[10]白鹏飞,程思语,陈妙.全域旅游视域下延安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对策分析[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3)

课题:本文为“2019度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结项论文 课题遍号:2019031203013

1.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065000

2.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韩村镇中心校 065000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发展路径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嘉峪关市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探索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