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赣边区土客籍矛盾的由来及对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影响

2021-09-10 09:14李琢
科技研究 2021年10期

摘要:明清时期,湘赣边区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人口的锐减以及大量无主荒地的出现为闽粤地区移民的迁入提供了可能。受户籍制度、土地分配、文化教育等方面等影响,土客籍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土客籍矛盾更是直接反应到根据地建设过程中,并对井冈山地区的土地革命和党政军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关键词:湘赣边区;土客籍矛盾;井冈山斗争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1928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湘赣)边界各县还有一件特别的事,就是土客籍的界限”。湘赣边区的土籍居民,主要指 2000 多年前受战乱影响从北方数省迁到湘赣边界的移民 ,他们占据了本地区大部分土地。客籍居民则是指明末清初从闽粤地区迁入湘赣边界的移民。受户籍制度、经济发展程度、文化习俗和地方治理措施等因素等影响,土客籍存在着激烈的矛盾,并对井冈山地区的土地革命和党政军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一、移民迁入的主要原因

明清时期,闽粤居民之所以持续不断迁入江西境内,是江西经济社会残败与自然灾害频发的结果,同时也与政府政策密切相关。明初的“土寇”、明中后期的流民、明末农民起义、明清之际的王朝更替等各种变乱持续不断,加上自然灾害频发,给地方社会秩序的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导致“赣湘边缘数百里人烟寥绝。 ”同时,江西境内土地兼并严重,大部分土地掌握在地主手中,农民无田无业,繁重的苛捐杂税又使得部分小农弃田不耕,社会经济残破凋敝。人口的大量减少和大量无主荒地的出现为移民提供了生存空间。

而闽广两地,由于受倭寇扰民、“三藩”之乱的影响,社会环境动荡不安,加上闽粤地区地少人多,迫切希望寻求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在这种背景下,闽粤移民逐渐移居江西。

二、土客籍矛盾产生的原因与表现

(一)土地之争是土客矛盾的主要经济原因。

在迁徙初期,由于移民数量较少,而土籍居民缺乏劳动力,湘赣边区又有多余的田地和广阔的山林, 土客籍居民在短时间内得以和平共处。 但随着客籍人大规模的迁入和快速开发,田地山林逐渐成为稀缺资源。同时,客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格使得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辛勤经营从原来的无产无业变得“驯致富饶”,而一些土籍人却“日益贫” ,移民通过经营而购买土地成为地主、反客为主多现象在这一地区屡屡发生,土客籍之间的矛盾伴随着双方经济地位的变化而产生。

(二)户籍制度是土客矛盾问题的实质所在。

随着土地山林资源的竞争日益激烈,土籍人为了保持自身权利的优势地位,利用户籍制度对客籍进行了严格制约。土籍居民可以取得本地正式的户籍,单客籍居民只能取得单独立册的临时户籍,即“寄籍”,无法取得科举考试的权利。在此户籍中,客籍完全受到 “里长户”的控制和约束。 由于土地私有和科举考试是封建社会流动机制下实现阶级跃升最重要的途径,而正式的户籍则是这两种途径的基础,因此户籍制度成为区分和固定土客籍社会身份的制度性因素,是造成土客矛盾的根本原因。

(三)文化教育的冲突固化了土客籍之间的矛盾。

随着土客双方在地方政治经济权利等方面的纷争日益增多,湘赣边区的土籍逐渐从从封建宗法、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客籍进行限制。在客籍移民初期,可以自由修建祠堂,但随着移民规模的扩大和经济地位的提升,为了从文化方面对客籍进行制约,土籍对客籍修建祠堂的数量和规模进行了严格限制。在教育方面,为了减少客籍的科考机会,控制着绝大多数教育资源的土籍学校禁止招收客籍学童 。为了增强自身身份的认同,将土客籍区分開来,土籍编修了《土著志》,企图以书面形式将两者的差异固定下来,从而完成了自我区分。文化教育之间的冲突增强了土客籍双方的自我认同,固化了土客籍之间的矛盾。

三、土客籍矛盾对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影响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说:“这种土客籍的界限,在道理上讲不应引到被剥削的工农阶级内部来,尤其不应引到共产党内部来。 然而在事实上,因为多年遗留下来的习惯,这种界限依然存在”。 而湘赣边界党组成成员构成与革命军队构成的差异使得土客籍矛盾直接反映到根据地建设的过程当中,成为井冈山革命斗争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由于土籍经济上的优势,其子女有更多的机会收到教育,接受先进理论的影响,因此在井冈山革命时期,湘赣边区发展的共产党员大多是土籍。龙超清、刘辉霄等土籍子弟在受到共产主义思想影响之后返回故乡参加革命,积极扩大党的组织,参加农民运动。但由于土籍居民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强烈的族群认同,党组织的扩大往往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同时也使得主要党组织的负责人几乎都是土籍。

1925年后,袁文才、王佐在井冈山地区各掌握了一只主要由客籍组成的武装力量,因而成为客籍利益的保护者。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 通过团结和改造,将他们正式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这只主要由客籍掌握的革命军队成为井冈山地区的重要军事力量。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既离不开以土籍为主的党的政权组织, 也离不开部分由客籍人领导和组成的工农革命军,更离不开当地的土籍居民和客籍群众。因此,土客籍矛盾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深入进行,不可避免地触动到了各方面的利益,土客籍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一)土客籍矛盾影响了基层政权的稳定性。

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地区建立了若干革命政权,但由于土客籍矛盾的存在,政权的领导权与宗族利益紧密联系。在宁冈县,土籍出身的文根宗担任宁冈工农兵政府的第一任主席,在其任期结束后,客籍出身的甘金皇继任。但在不久后,以土籍群众为主的党组织以甘金皇文化水平低为由将其撤职。对此,客籍群众表示强烈不满。最后,在袁文才的协调下,客籍人谢桂标又继任主席。革命根据地主要负责人因土客籍之间的矛盾而频繁轮换,影响了基层政权的稳定性。

(二)土客籍矛盾损害了根据地的群众基础。

“打土豪、分田地”是土地革命吸引贫苦大众的最有效手段,由于土籍人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农民协会所抓捕的土豪大多是土籍人。由此看来,农民协会做出的决定不无道理,但是土籍往往从族群关系的视角去解读此类革命斗争行为,并极力阻挠。除此之外,由于土籍人长期控制着本地的教育资源,客籍人在打土豪时就往往将其当作土豪劣绅的大本营而烧毁,由此导致了土客籍领导干部的直接冲突。土客籍矛盾所导致的群众的不满和不理解,经常被土豪劣绅所利用,激化群众矛盾,损害党在根据地的群众基础。

(三)土客籍矛盾延缓了土地革命的进程。

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也是导致土客籍矛盾激化的直接因素。在湘赣边区,土地分配问题土客籍矛盾的一个焦点问题。 在分配土地时,双方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异议,从而使土地分配工作难以有效进行,《杨克敏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中谈到“因土客籍矛盾,宁冈的田已经分了三次,使农民厌其麻烦,而损失苏维埃的威信。 ”因此,土客籍在土地分配上的矛盾延缓了土地革命的进程。

(四)土客籍矛盾削弱了井冈山革命的力量。

大革命前后,井冈山地区的土、客籍矛盾,突出表现在以龙超清为首的土籍同以袁文才为首的客籍之间的矛盾。他们在捉拿人事任命、土地分配和打土豪等问题上都存在分歧与争议。 受左倾思路影响的中共六大错将绿林出身的袁文才、王佐划为土匪行列,更是让土籍占大多数的党组织找到了向客籍发难的机会,袁文才、王佐因此被错杀。由于袁文才、王佐被错杀,其亲属与部下马上“电省反赤”,投奔国民党部队,使得湘赣边界的革命力量遭到极大削弱,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随之完全丧失。

结语

土地之争、户籍制度的制约以及文化教育的冲突导致了土客籍之间激烈的矛盾,这些矛盾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通过人事权的争夺、土地分配、打土豪等方面反应出来,对基层政权的稳定性、土地革命的进程和党的群众基础造成了不良影响。面对此类矛盾,应当及时加强党内外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教育、引导党员和群众认识土客籍矛盾的本质是阶级矛盾,从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参考文献:

[1]姜文.中共对湘赣边界土客籍矛盾化解的考察[J].党史文苑,2015(14):12-13+23.

[2]谢宏维,叶丽燕.湘赣边区的社会矛盾与苏区革命[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6(01):89-97.

[3]万芳珍,刘伦鑫.江西客家人入迁原由与分布[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4]万芳珍,刘伦鑫.客家人入赣考[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5]肖小华.井冈山斗争时期土、客籍矛盾的由来与影响[J].党史纵横,2012(07):62-64.

[5]孙媛凤,聂雪华.井冈山斗争时期化解土客籍矛盾经验对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启示[J].党史文苑,2011(24):65-67.

[6]肖小華.土客籍矛盾与井冈山斗争[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03):5-8.

[7]谢宏维,邹芝.袁文才、王佐事件再研究——中共党史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的视角[J].中共党史资料,2008(02):181-190.

[8]黄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社会秩序重构[D].南昌大学,2019.

[9]杨克敏.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B].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2.

[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作者简介:姓名:李琢,2000.09.15 ,女,汉,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