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究

2021-09-10 10:22李文超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创新创业

李文超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背景下, 我国高校成为“专创融合”教育最大、最有效的“人才孵化基地”,应该主动回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冲击。地方本科高校面临着 教育理念陈旧、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分裂、教学方法单一、师资队伍匮乏等难题,无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迫切需要探索专 创深度融合的方法及路径,通过多种渠道,将创新创业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关键词:创新创业;专业教育;路径

随着全球科技的发展,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知识学习和人才培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世界上很多知名高校探索人才创新的途径,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属于复杂的、对知识和技能要求很高的活动,具有跨学科性。在某种程度上,从事创新创业的人员必须是“通才”。所以,开展专创融合教育,成为创业教育创新的突破口,并逐渐成为创业教育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

一、高校开展专创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部分高校对专创融合的理念缺乏正确的认识

受传统教育模式和思维的影响,高校教师普遍认为认为创业教育属于“业余教育”,高校教师认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依旧把专业教育放在学生教学的首位,认为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取决于专业教育实施的效果; 学校可以增加一些创业培训的课程,但是不需要将专创教育全面融入,如果一味地强行融合,勢必会破坏已有的教学模式和体系,会加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同时学生对专创融合的认可度低,学习热情普遍不高。这些因素导致一些高校疲于应付政策要求,对专创有效融合的探索在原地打转,使专业教育、创业教育成为“两张皮”。有的学校缺乏对政策理念的深度思考,仅仅将原有的课程、师资、活动等进行简单的、模式化的机械叠加,没有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统筹设计。认识不足导致专创有效融合的实践及管理难度加大。

(二) 缺乏有效的教学模式和体系

一些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没有真正融入高校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未被纳入整体教学计划方案,也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中也忽视了创业教育基础理论与创业精神、创业素质的培养,缺乏系统的课程设计顶层思路。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并没有纳入必修课程,只是停留在“第二课堂”阶段,课程覆盖面狭窄,没有与专业教育实质接轨。专业课程也只是改变了原有专业的教学内容、名称,内容并没有改变。

(三) 创新创业的专业师资匮乏

传统的高等教育以学科为基本单元,每个学科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完全相同,寻找不同专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共同点是专业融合的重要方面,这对创业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业教育师资要求教师具有比较全面、专业的基础知识,在创业教育的不同阶段也需要运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而实际上具备多元专业背景的教师严重缺乏,很多教师存在创新创业理念不新、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创业指导能力严重不足,再加上缺少相关的师资培训机制,高校专创融合的师资严重缺乏。

二、高校专创融合的路径探究

(一) 提高高校对专创融合的重视程度

深入研究高校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台相应的政策帮助高校解决问题。政府还应该做好财政补助和创业教育政策实施的监督工作,在经费投 入、招生指标、教改项目获奖等方面对高校给予支持。高校可以整合各级各类政策,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核心的三级组织形式,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制订合理的校内政策支撑体系,从而更好地落实专创融合。

(二)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专创融合的重要性,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专创教育深度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创业课程纳入高校的通识课程平台和专业课程平台。可以“技术转移”为抓手,将创业实践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形成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品牌。

(三)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的学习理念

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出发点和着力点,由传统的信息素养转向创新素养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在教育理念方面,高校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自觉性,加强创新素养培养、引导,让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伴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使之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不断完善,持续发展。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将发生较大的转变:教师要摒弃传统照本宣科、默守陈规的教学方式,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区分学生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其理清思路,选择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方向,并适当鼓励其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学生自身则要注重做好自我认知,找准发展方向,激发自身创新潜能,在创新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四)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

要增加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制度,引进和培养理论素养高、学术水平强、企业工作经验和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大兼职教师聘任力度,可以从校外聘请一些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或有过创业 经历的杰出校友走进学校,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育,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大众创业、大众创新”的背景下,“专创融合”教育需要多方协同,共同推进。在结合国内外“专创融合”教育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国内高校“专创融合”教育模式,探讨了高校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的原则和内容,提出了“专创融合”背景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为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建议。。各个地方的高等院校在基础状况、地方政策、专业设置等方面均有差异。所以,“专创融合”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优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蔡艳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创业月刊,2019,32(12):134-136.

[2]田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225.

[3]董彦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智库时代,2018(33):241-242.

[4]温娜,田献宗,付兵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Z1):56-59.

[5]林觐民,李海滨.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14):22-26.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9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创新创业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