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深度教学探究

2021-09-10 07:22杜冬
高考·上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杜冬

摘 要:高中地理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地理能力的学科。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深度学习,需要关注核心素养,从“深度”处激发兴趣;整合教学内容,从“深度”处引发思考;运用背景资料,从“深度”处综合理解;丰富课外实践,从“深度”处进行研究,培养学生地理技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学习;高中地理教学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提出:“学习有用的地理”。地理是以了解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运用地理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在当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还存在重视基础知识,忽视学生地理能力的不足;地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书本知识与课外实践之间路径没有完全开放的不足;地理课堂教学重视教学形式而忽视教学价值与教学内化的不足。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地理深度教学,要关注不同教学目标下的“深度”解析,进行基于“深度”的教学重组,利用学科教学内容作为培养学生地理意识的课程载体。本文结合“中国的地形”一课,试论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教学。

一、关注核心素养,从“深度”处激发兴趣

高中地理的人文素养首先是人地协调。就是能够准确认识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地理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知晓当下的人类生活影响了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地理环境;其次是综合思维。就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能够全面认知其中所包含的变化规律,辩证的讨论地理问题;再之是区域认知。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够从区域的视野关注地理现象,认知区域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区域开发的观念;最后是地理实践。能够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在社会实践当中运用地理工具进行地理探究。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师常常是将地理的知识进行直观的出示,让学生通过机械重复的记忆完成地理知识的积累。这样的学习没有关注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发展,容易使教学过程陷入表面化、浅层次和机械性。因此需要从教材的深度处引发学生的思考。

如“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教学中,根据图片资料,学生能够得出“中国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大于平原面积”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是基于阅读图表就能够得到的,这是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非地理能力。从地理学科来看,学生还需要进行深度学习,需要学生从地图上能够正确的区分五种地形,了解不同的色块所表示的图形意义。根据图形地势的起伏变化,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通过阅读所获得的地理知识运用的识图当中,为下一步了解我国的地形骨架提供支持,為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与名称提供帮助。

二、整合教学内容,从“深度”处引发思考

理想的高中地理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力与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习惯。教师应当在地理课堂教学当中对于学生需要了解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构建整体思维。在这样的学习过程当中,当碎片化的知识经过学生的自主建构,就形成了从“点”到“面”的知识网络,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得整体的思维。在本课当中,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学生需要学会通过读图,了解我国的地形主要特点。通过认识地形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走向、名称、分布;从过程与方法角度来看本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地理图形的认知与分析能力;通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来看,就是通过对我国地形的认知,感受祖国的壮丽多姿,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运用地理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围绕这样的三维目标,教师就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环节,不断的渗透地理思想,帮助学生走向深度思维。

如在教学“地形骨架”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环节:

师:同学们,我国的地形呈现阶梯分布,这样的分布是以山脉为骨架。其实,我国地貌复杂,山脉众多,这就构成了祖国基本的地形结构。老师带来了祖国的山脉分布图,请同学们先自主的读图,接着小组讨论,找出不同走向的山脉。

学生自主读图、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讨论的声音渐渐的小了,看来同学们对于我国的基本山脉都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分小组汇报一下。

小组一:我们小组讨论的东西走向。从东西走向来看,我国的主要山脉集中在天山山脉到阴山山脉一带。

小组二:我们小组讨论的是南北走向。从南北走向来看,则是从贺兰山开始,到六盘山结束。

小组三:我们小组讨论的是从东北到东南的走向。这个走向的山脉显得特别的长,它从东北的大兴安岭开始,先后途径千里太行,一直到西南部的山水武夷;如果继续向前,越过台湾海峡,还应该连接到玉山。

小组四:我们小组主要讨论了青藏高原的山脉走向,这样的山脉呈现了一个弧形,与其他的山脉走向都不相同。

师:同学们,这些山脉组成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让我们感受到了地形地貌的丰富多彩。自古以来,人们就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请你们从地形图上找一找,“五岳”分别在地形图的什么位置,又分别位于哪个区域板块,离我们的位置如何。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者就有意识的将教学的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有读图、交流、汇报;有能力的生长,也有情感的熏陶,学生在具体的运用当中发展了核心素养。

三、运用背景资料,从“深度”处综合理解

地理学科的课程属性决定了在不同的地理区域有着不同的人文风貌、社会经济、资源分布。借助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将陌生化的地理知识转化为熟悉的生活语言,让原本与学生有距离感的地理区域,拉近到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学生对不同地理区域的认知。

如在“中国的地形区”学习当中,中国的地形呈现西高东低的天然走向。西高东低,具有哪些地理优越性?学生由于所处的区域位置较小,很难从全国的视野来分析与探究这个问题。如果教师实时的引入背景资料,就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这个问题。

如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环节:

出示关于中国的母亲河长江与黄河发源与流向的文字资料,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如下:

猜想依据:根据“西高东低”的地势,据此可以推测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

猜想假设:猜想一:可能是自西向东;猜想二:可能是自南向北;猜想三:可能是没有规律。

讨论交流:根据中国地形图的三级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海拔高度不相同。从第一级的四千米以上,到第三级的500米以下,中间存在着极大的落差。

背景验证:在黑板上通过直观展示祖国地形西高东低的走向,用粉笔根据海拔的走势,画出河流的情境图。

背景补充:这样的背景材料还无法说明河流“自南向北”的流经区域,教师还需要继续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教师可以继续出示《黄河流域途径区域及历史变化写实》一书片段,以及地理学家尤联元的“在母亲河长江与黄河从事流域调查”的文字摘录。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诗句来进行验证。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补充谚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等。

这样的探究过程,关注的是学生在背景资料运用当中综合理解学习材料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学生在通过对地理知识的自主探究中,获得了对地理知识的运用感知,丰富了学生的地理活动与地理知识的获得。

四、丰富课外实践,从“深度”处进行研究

地理教学要想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就需要设计与学习内容相关,与学生生活相关,与学生能力发展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通过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联系起来,增强地理学科的社会性、实践性、操作性。

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内容后,借助这些知识,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方法,与学生的校园生活进行联系。通过课外实践的方式,让学习的知识得到迁移,学习的空间得到拓展,学习的内容得到整合,激发起学生学習的兴趣。

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将学校的运动场看台想象为“高原地区”、楼宇想象成“山地”;高低错落的绿化带想象成为“丘陵”;运动场为“平原”;校园的人工湖为“盆地”。这样整个校园就具备了中国所共有的基本地形,接着让学生根据校园的建筑进行地形图的设计。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首先来判断校园地势的高低;接着围绕这些地形来进行地图标注;最后还可以根据等高线进行颜色的填涂。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将学到的比例尺的知识运用到对校园的不同“地形”之间位置关系的测量;可以围绕地理图形的基本图例对校园的不同“地形”进行注记;还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等高线;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围绕校园的主要“地形”,看能不能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山脉走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让学生以校园建筑、校园的地理位置为载体,制作地形图为的过程为实践任务,能够丰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合作,花费的时间虽然不多,但是对地理知识的生活化复现效果却很明显。这样的活动过程,学生对地理认知的视角多元,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思维指向高阶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在这样的地形图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打破了课堂的界限,指向学生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促进了学生在有意义的课外实践活动当中增长学科能力,更发展了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深度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经历地理知识从感性走向理性的认识;重视学生从地理学科的书本知识走向地理学科的知识运用的发展;重视学生在地理知识识记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内化;注重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高中地理教学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已然成为高中地理学科的重要任务,这也是发展高中学生地理能力的主要路径,更是是指向地理学科高考的主要过程。因此,高中阶段的地理学科教师还需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现学生地理能力持续、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灵溪.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整合——以《数据图表及其分析》为例.中学教学参考.2020(09):29-31页

[2]樊志姜.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情境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探究.中学教学参考. 2020(09):第83-86页

[3]陆才稳、孙汉群.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三阶段.教学与管理.2020(02):49-51

本文为淮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深度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20GH078)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