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内吉他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2021-09-10 07:22赵禹臣
乐器 2021年1期

赵禹臣

摘要:作者通过调查来自全国22省吉他爱好者大数据①,以及网易云发布的《中国音乐人现状报告2020》②为背景基础,展开对民谣吉他未来教育方向的探讨,以老师的装备认知、家庭的环境氛围,以及学校的教育方向为论点,阐述如何面对民谣吉他教育问题。

关键词:吉他老师  家庭氛围  学校教育方向  吉他未来发展方向

本着了解吉他爱好者目前现状及学习方向为出发点,陈彦宏吉他学院从11月5日起发起了“吉他爱好者调查问卷”。截至11月25日,学院共收到来自全国22个省274名吉他爱好者的回馈,其中最小琴友年龄为6岁,最大的52岁。

问卷中得到的数据结果,显示了现阶段的吉他爱好者们的状态,其中遇到一些问题欲跟各位探讨。

一、教育之重——老师

每当大家提到乐器的时候,都会说钢琴是高雅的,小提琴是优雅的,即便是说到民乐琵琶也会有种素雅的感觉。而一提起吉他,有人就会认为吉他给人感觉是廉价的,脑海中还浮现出街头流浪歌手彈着破木吉他的画面。同样是世界三大乐器,不知乐器之间为什么会有贵贱之分?也不明白是什么原因让现在的大众对吉他有了这样的认知?!但从这些数据中,我仿佛找到了一些答案。

(1)民谣吉他老师无制度考核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吉他教育工作者,我认为目前这个环境是个很“奇妙”的现象。其他基本上任何带“老师”称谓的工作皆需要不断学习及考核,好像唯独民谣吉他老师这个行业是不需要“持证”上岗的。现阶段民谣吉他老师大都处于由爱好者直接变成“老师”,常常出现琴龄3年教龄2年半的状况。

我们国内最早一代玩吉他的老前辈基本是在80年代初(唐朝乐队吉他手老五、捞仔及黑豹的吉他手李彤等等都是80年代初学的吉他③),由于条件匮乏,学习方式基本都以书籍和听卡带为主。当时极少有院校可以教授吉他,所以我们的吉他学习之路也都是靠着老带新,一代影响一代这样进行着,其教育方式大 多也是以自己学习的过程为主。但并不是每一代都能把上一代老师的“功力”完全吸收的,长久下来,可想而知现在“缩水”的状况。当然,在没来学习之前,我也想当然是其中一员。看着身边的同行老师,好像这样也没什么不妥。

但再看看同为三大乐器的钢琴和小提琴。若想成为一名钢琴老师或小提琴老师,不光需要从小开始不断练习,长大以后还必须考相关专业的院校,基本都是要达到演奏员水准和通过教师从业资格考试,才能够有教授的资格。相比之下,我们想成为民谣吉他老师是“容易”得多。并不是乐器有多简单,而是作为老师,我们怎么看待这件乐器而已。学习音乐不是一个速成的过程,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更不是一件易事。在暂时没有标准制度的考核情况下,更需要我们老师常常告诫自己:越是没有“游戏”规则,越容易结束。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音乐素质,我们的学生以后才可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吉他并不比其他乐器低廉!

(2)民谣吉他老师对本专业的认知

大多老师仍以民谣吉他是一种弹拨类伴奏乐器为方向去教学。有的老师会告诉学生:“民谣吉他分为弹唱和指弹。‘弹唱’就是边弹边唱,‘指弹’就是只弹不唱。”那请问Jon Gomm的《Passion Flower》④,Petteri Sariola的《Wake Me Up Before You Go-Go》⑤,Phil Keaggy的《Shades of Green》⑥这些作品属于什么呢?

当我们跟学生所表述任何事情时,他们会把我们说的话当作“标准答案”。同样以后他们有可能会把这份“标准答案”带给他的朋友或学生。这种错误的认知一传十、十传百地延续下去,也就难免会有大众对吉他“廉价”的误解了。

如今网络便捷,网上的音乐类型层出不穷,孩子们很多都喜欢属于自己的个性音乐。但往往我们的老师教出来的,还是“另一个自己”。自己喜欢民谣弹唱,所有的学生就都弹《成都》,自己喜欢摇滚,就带着学生们一起《海阔天空》,自己喜欢押尾,学生们全都《Fight》……其实每个孩子内心有个小宇宙,作为老师要做的是把他们带到他们的星球上,让他们可以在自己的星球上发光闪亮,尽情玩耍,而不是所有学生都成为你的“影子”。所以身为老师的我们,应尝尽各类“佳肴”,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把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带给学生们,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菜”。我们通过吉他这项乐器媒介,让他们了解音乐,包容音乐,爱上音乐。我认为,这才是作为老师更应该做的事情。

(3)院校钢弦木吉他专业的空缺

从数据不难看出,其实还是有大部分人想要学习的,即便知道过程艰辛。可是现阶段高校专门教授民谣吉他专业的实在太少了,导致很多学生求学无门。目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音乐系、浙江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北京现代音乐学院爵士学院指弹系、上海音乐学院爵士吉他系、星海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吉他系、陈彦宏吉他学院现代吉他演奏系,均有开设针对木吉他或爵士吉他的专业课。但知道的人、学习的人还是太少。我国有大约有8000万吉他爱好者,可专业院校屈指可数,实属可惜。正是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更需要我们老师极度警醒,我们能带给下一代的学习内容、眼界及渠道,就是民谣吉他未来的方向和高度!

(4)线上教育者的出现

从网易云发布的《中国音乐人现状报告2020》来看,更多的音乐人采取了线上学习的方式。受上半年疫情的影响,许多人在家又重新捡起了“沉睡”已久的乐器开始学习。

网络上的“老师”们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有很多优质的老师,他们的音乐素养和专业水平都很高。不可否认,线上的学习方式确实帮助了很多学生,如B站里指弹吉他up主“元子弹吉他”(图一),B站“哎呀音乐”里的蔡剑老师(图二),或Youtube上的音乐类up主“好和弦”(图三)……他们用制作精细、有趣的影片形式,让学生透过视频回放反复观看,以达到学习的目标。

但不知各位老师想过没有,若是只能线上教育的情况下,这些老师讲的东西又细、又全,还免费,我们一般的吉他老师拿什么跟他们竞争呢?如果学生想学的东西,你没法帮他们解决,网络上大把优质的老师在等着他们。所以,全面提升自己真的很重要!

不过其中也难免有些仅仅看似“优秀”的老师在误人子弟。“4/4拍的意思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两拍(图四)”“爵士乐是很不实用的东西(图五)”“大家都知道宫商角徵羽分别就是Do、Re、Mi、Fa、Sol(图六)”……这些看似笑话的段子常常会影响着大家对一个领域的认知。不管作为吉他爱好者还是老师,皆需谨言慎行,我们说的时候笑一笑事情过去了,但难免会给以后的人留下印象:“吉他就是街边艺术”“爵士乐就是动次打次动次打次”“宫商角徵羽就是 Do、Re、Mi、Fa、Sol”……長久于此,学吉他和玩音乐就难免被别人误解。

二、教育之中——家庭

有句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确实,好的家庭氛围的确会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生活情趣及审美。像Vitaly Makukin、Stevie Wonder、Tommy Emmanuel等很多演奏家都是有很好的家庭氛围,他们或是出生于音乐世家,或是他们的父母会影响他们对乐器及音乐的热爱。即使看中国的少年天才刘嘉卓和miumiu,他们也都是受到家人的影响才有了现在的成绩,所以好的家庭氛围尤为重要。

很多人说“我们没办法啊,家里往上几代也没有玩音乐会乐器的啊,我这辈子想玩音乐是没希望了。”如果没有家庭氛围,我们就做第一代“家庭氛围制造者”,由我们直接改变下一代的现状。陈彦宏老师在2017年参加TED演讲时讲到一个细节,他去美国Kansas(堪萨斯州)参加Fingerstyle吉他比赛时借宿在当地一户人家里,他们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定会在小朋友面前弹弹琴唱唱歌,小朋友每天会在这种氛围中感受音乐,音乐也很自然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所以我们看到一些国外的小朋友年纪小小,就能手指纷飞,演奏各类乐器,被我们惊叹为“哇,神童”的时候,对他们来说,只是像平时一样在玩儿罢了。

现在我们的时代是多元的、包容的。60年代人们为了裹腹;70年代为了稳定;80年代为了突破;90年代为了创新;00年代以后应该就是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中活出自我吧。每个孩子都会有他的闪光点,与其让他跟“别人家的孩子”相比,不如找到他的闪光点,让其在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每个人的使命不同,未必让每个孩子都走同一条路,能活出自身的价值,也是有意义的。希望我们的下一代可以通过艺术、音乐让他们更早提升审美,感受到生活带来的喜悦。

三、教育之终——校园

校园的存在意义在于能给学生一个多元、优质、快乐的学习环境,以辅导的理念和方法激发孩子们的潜能,培养出阳光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但如今多数的校园,只教书,很难做到育人。让每个孩子知道自己的价值是什么,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总能在某一处发光发亮,在他们的脸上能看到自信阳光的笑容,这才真正展示了一个国家的强盛。

校园也可以说是能最快提升艺术标准以及推广的地方,学校越重视对美育的平衡培养,对一些想要求学的莘莘学子来说越好,全面受教育的机会才能更多。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将艺术类课程排上美育教育的正轨。但还是有很多城市学校一旦遇到加课补习,艺术类学科俨然又成了替代品。只有大家都意识到艺术其实并不是“副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到建筑设计,小至生活起居,甚至咖啡馆里播放的音乐都无处不蕴藏着艺术的存在。

想必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这条艺术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对未来整体老师的教育水平及学生的审美素质也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四、吉他未来教育发展方向预测

纵观历史,吉他在我国被大家从排斥到认可,再到现在的传承发扬,其过程仅仅40年的时间。如同经典的爵士乐发展一样,从起初人们的抗拒,到包容、改进,创造出一个影响时代的佳话。其中留给我们的不是其发展过程中的“苦”,而是一个个经典作品的“甜”。所以当我们有时感受到“时过境迁,学古典的人越来越少了”“Fingerstyle好难推广”“整体的音乐环境太乱太差”的时候,不如换个角度,接纳现实的存在,理清自己应该做什么能改变现在的环境?什么样的举措才能影响下一代的人?或是创作出更经典的作品流传百世。因为,这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时代的车轮在马不停蹄地奔进着,相信吉他的未来也会迎接属于他的辉煌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