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心肌梗塞患者采用心内科治疗临床研究

2021-09-11 18:59黄波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9期
关键词:心内科

黄波

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内科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将某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36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每组180例。治疗后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血便、心律失常、黑便、皮肤粘膜损伤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心脏病学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心肌梗塞患者;心内科;治疗临床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9-062-01

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严重心血管疾病。这并不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近年来患者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疾病发生迅速,一旦发生,就非常严重,死亡率非常高。因此,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维护患者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减轻心肌缺血和恢复心功能是治疗此类疾病的基本原则。目前,对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干预动脉血栓形成的形式,从而降低抗血小板聚集,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在应用中发现,降低抗血小板聚集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见动脉血栓形成的干预在维持患者生命和健康、减少危险事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某院2015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36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常规组(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和观察组(使用瑞替普酶药物进行治疗),各180例。在常规组病人中,男性有98位,女性有82位。年龄42~65(59.28±2.14)岁。观察组的病人中,男性有95位,女性有85位。年龄45~86(58.36±3.24)岁。排除对治疗药物有禁忌的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充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和药物过敏史,并做好记录。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确定急性心肌梗死的分级,选择适合患者病情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以及无药物禁忌证的患者进行基础治疗,β受体阻滞剂联合地尔硫卓。

1.2.1常规组

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主要是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和硝酸盐。主要注意的是,过量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会对患者身体造成极大伤害。因此,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的剂量不应超过0.5ml。每天两次皮下注射药物,每天一次口服300mg阿司匹林。疗程2个月。

1.2.2观察组

患者接受瑞替普酶治疗。100万单位瑞替普酶用10Ml0.9%生理盐水稀释,稀释后的溶液加入100ML5%葡萄糖溶液,并将混合溶液静脉注射到患者体内。为确保药物的疗效,将药物溶液的注射控制在2小时内。疗程2个月,每天继续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并给予必要的心理咨询。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统计本文中出现的数据,其中计量资料,实行T检验;计数资料,实行卡方进行检测。在P<0.05,差别较大。

2结果

2.1治疗效果

治疗后发现,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达91.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6.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6/18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23.3%(42/18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发生的很快,一旦发生,就非常严重,死亡率也非常高。近年来,患者数量不断增加。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呼吸窘迫、呼吸急促、胸痛和发绀。发病时,患者非常痛苦,有死亡的感觉。因此,患者会产生极大的恐惧,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复杂,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血小板在血液中凝结成斑块。受外界因素影响,它们在血液中破裂脱落,阻塞血管,导致心肌缺血、细胞坏死和病理改变。急性心肌梗死更容易引起呼吸困难、休克甚至猝死。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栓进入心脏,导致心肌阻塞。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呼吸困难、气短、发绀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恐惧,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用心脏病学治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从而缓解患者病情,疏通心脏动脉阻塞部位。

为探讨心肌梗死的有效治疗策略,对我院36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为91.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6/1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42/18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是一种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第四代瑞替普酶不仅具有很强的溶栓作用,而且可以去除t-PA中的三个区域,以避免与肝脏中的受体结合,从而快速清除血浆。同时,瑞替普酶还具有较强的纤维蛋白选择性,在临床应用中起效快,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与传统治疗相比,re酶的作用能更有效地提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同传梗死血管,降低血小板聚集,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此外,使用瑞替普酶0可使患者在治疗后迅速恢复,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生活。

結论

综上所述,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脏病学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妙琴,张建华,劳素银.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护理干预价值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3):29.

[2]王文杰.探讨心肌梗塞患者选取阿司匹林结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疗效[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05):201-202.

[3]赵英杰.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8):25.

猜你喜欢
心内科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优质护理对心内科住院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分析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联合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价值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浅谈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探讨
专案改善对提高心内科责任护士护理评估能力的影响
某院心内科前列地尔注射液病历点评
护理干预对减少心内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影响
浅析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