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高危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及效果

2021-09-11 21:49刘顺红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9期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护理风险实施效果

刘顺红

摘要:目的:从实际出发,分析讨论精神科高危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的实施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时间范围在2019年5月-2021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科患者50例作为本次对比实验的研究对象,做两组处理,即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同临床治疗前提下,给予对照组患者精神科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接受精神科高危风险标准化管理,对护理后的最终效果进行临床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高危风险标准化管理后,暴力、自残自杀事件的发生率出现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下降趋势更加显著(P<0.05);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满意度,同样以观察组患者更佳(P<0.05)。结论:通过精神科高危护理风险的标准化管理实施,能够大大提升精神科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患者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缓解患者、家属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医院精神科的护理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9-287-01

精神科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原因,治疗期间非常容易出现情绪失控、认知障碍等情况,甚至还会出现自伤、自杀以及暴力伤人等护理风险事件[1]。另外,由于精神科护理风险事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与突发性,需要通过预见性护理风险评估,实施高危护理风险标准管理,才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的规范性以及标准型,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患者健康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同一时间范围内的50例精神科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5例,男女比例为13∶12,年龄范围在32-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58±2.03)岁;观察组患者25例,男女比例为14∶11例,年龄范围旨在35-56岁之间,平均年龄值(40.02±1.0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进行临床对比。

1.2方法

本次研究对照组患者除接受与观察组患者一致的临床治疗以外,将接受精神科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接受高危风险标准化管理,具体如下:

首先,由精神科护理部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健全关于护理风险的管理预案、高危风险防范管理制度,统一制定关于风险评估的评分标准、风险级别的划分标准等[2],针对所有护理人员展开统一的培训;

其次,实现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在制定了相对统一的护理风险评估标准后,所有精神科的患者在进入医院接受治疗时,都能够进行以此常规的评估,护理人员将患者的评估结果详细记录在患者的病情记录中。其中,所有新入院的患者都需要进行三级评估。一级评估有责任护士完成,将所有关于高危患者的护理风险以及特殊护理方式详细告知家属,令其知晓签字[3];二次评估由院内责任组长完成,主要目的在于完善一级评估没有完成的事项;三级评估由精神科护士长完成,最终评估完成后将高危护理风险患者上报备案,接受高危风险的标准化管理。

最后,严格执行责任制的相关标准及规定。所有高危患者都应当设立相应的责任护士,由责任护士负责高危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比如:病情观察、康复指导、心理护理以及临床治疗等。责任护士每天将高危患者的风险进行复评与记录,直到患者评估降至低危。

针对精神科高危患者的标准管理,首先在面对具有暴力高危风险的精神科患者时,责任护士应当定期实施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信心[4],并帮助患者寻找到代替暴力解决的方法;另外,在接触患者时应当注意方式方法,与患者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内,避免刺激患者;其次,面对具有出走高危风险的患者,责任护士应当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在接受外出检查与治疗时,责任护士应当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避免患者在此期间擅自出走。最后,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精神科内部做好相应的安全意识教育以及学习护理风险防范知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对研究过程中患者所产生的暴力、自残自杀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属对护理人员满意度进行进一步的统计与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该文的实验数据均使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

若P< 0.05,则表示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详见表1,两组患者护理后在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比较上,对照组患者发生概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满意程度对比

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满意程度统计详见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获得患者、家属的认可程度更高,且P值<0.05.

3.结论

所谓护理风险,指的是患者在住院接受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期间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5]。通过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能够积極、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患者以及家属安全的预防措施,同时还能够早期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与识别,之后通过及时、有效的干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在面对精神科高危患者时,通过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能够做到提前预知不良事件的发生,并通过及时的预防与解决,降低了精神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同时提高了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可以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月燕,范喜英. 精神科高危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及效果[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8):168-170.

[2] 邓蓉林,岳玉川,吴冬梅. 精神科患者护理风险标准化评估及管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129-131.

[3] 崔淑敏. 高危药品管理在精神科的应用及对策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4):113-114.

[4] 张仲霞,董春玲,孙立娟,等. 精神科患者入院高危因素评估表的应用研究[J]. 健康大视野,2020(13):257.

[5] 何成添,李小画,李洪波,等. 精神科住院病人跌倒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的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2019,17(9):1046-1048.

猜你喜欢
标准化管理护理风险实施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现代学徒制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实践应用与探索
基于模型的小麦栽培方案设计技术实施效果研究
基层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神经外科护士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论综合性ICU的护理风险与防控
循环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