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构建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2021-09-12 10:12邵改革吕飞张洁关旭
新农民 2021年33期
关键词:培训工作新型职业农民

邵改革 吕飞 张洁 关旭

摘要:构建新型农民职业培训体系需要结合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现状和问题分析,加大建设力度,并落实职业教育要求。本文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下,积极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并立足于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实情,从政府、市场等主体探讨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做好功能定位,促进我国新型农民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农民教育

新型农民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农业企业、职业院校、政府等都有密切的利益关联,想要有效推进农民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需要围绕政策、企业、职业院校等主体,建设协调统一的教育支撑体系,在统一的管理体系下,使各方能够理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职责和作用,针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站在整体规划视角,对制度要求、政策创新、物质基础等给予全面支持。

1 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分析

1.1 农民对科技培训认知不到位,欠缺学习的主动性

首先,多数农民对待科技培训、职业教育缺少正确的认识,无法认识到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强、农民致富的优势。农民受传统思想的桎梏,无法深入理解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由于理解层次较低,受教育观念和传统农民意识的局限,农民自然无法积极参与培训活动。这也弱化了科技培训的作用,无法有效落实到实处;其次,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培养难度和引导工作量加大,农民对新思想、新观念、新模式的接受能力偏低,由于农村大部分都以中老年为主,年轻群体都进入城市发展,农民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有限,跟不上新农村发展理念,无法对现代化建设产生正确的理解。所以,这也造成了多数农民不愿意学习新的观念,科技培训工作也难以进一步推进;最后,政府没有发挥出有效的指导作用,对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服务效能不足。仅有少数农民愿意参与政府举办科学技术类培训班,加强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学习,但是参与培训的农民也只是走形式,对科技培训工作缺少深入理解,只看重眼前利益。

1.2 政府对农民专业和高素质人才的重视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農业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农村水稻种植面积不断缩减,土地撂荒问题也随之产生,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培养技术性强、懂得经营的新型职业人才。因此,西安市政府对农村人才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十分重视,始终将培训高素质农民工作作为西安市重要的工作指标,通过政策的落实和理念的宣传,对农村发展规划和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也逐渐在社会上引起关注。直到今年7月份,各区、县先后表彰了十名优秀乡土人才,为开展新时期农业农村专业人才培训工作开启新的工作旅程。经过陕西省各方积极动员和不懈努力,围绕西安市构建的“一主多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逐渐影响和拓展到周边以及更广泛的地域范围,并结合各发展阶段的建设要求,强化教育培训内容,为农民提供政策帮扶和农业科技指导,让“四位一体”制度得以落实,构建制度完善、产培结合、精准培育”为条件支持下,符合西安市发展实际和建设方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结合现阶段全市针对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成功案例分析,经过全市挂牌认定区县级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共有54个、市级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71个、省级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 14 个。培育高素质农民18023名,认定职业农民11824人。从这一可观的数据来看,培训工作的成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领和指导,并且接下来西安市将继续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需求,借助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抓好高素质农民教育工作,为农业经济产业发展、农民专业技能提升以及农村规划与治理,提供产业政策和专业人才的支持。

2 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实践策略

2.1 发挥政府职能,重视制度建设

根据国外农业强国战略和制度体系建设,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新型农民职业化转型过程中发挥了政策的引领和规范作用,重视法治建设,并且使立法制度建设与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同步同行,有了健全农民教育法律制度,可以有效保障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实现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升级[1]。而我国在这方面起步和发展的时间较短,想要短时间内尽快让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有序开展,步入正轨,最有效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的经验和成熟的政策,并结合我国的农村实际情况,出台有针对性的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法规和政策。比如:对农业经营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制度、对贫困农村地区确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援助制度以及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制度等。只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使教育培训制度规范化,才能为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引导机制提供助力,保障各参与主体以及社会公益组织的资金投入和利益[2]。此外,还可以通过政府“工程”的形式推动多元化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体系的落实。如“新生代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留守妇女职业教育培训工程”等。

2.2 立足于市场需求,改善职业院校与市场的供给结构

职业院校与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职业院校为市场提供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但是往往人才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与市场的实际需求不匹配,造成职业院校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相悖,需要职业院校改善教育策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供给结构。具体可以围绕以下策略有序展开:一是借助“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构筑自由开放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平台,其作用既可以满足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需要,又可以满足不同农民分散化和针对性的学习需求,而且最重要的是通过在线教育培训平台可以灵活组织培训形式,让农民可以充分利用时间,依托互联网进行在线分享与探讨农业问题,同时,农民结合自身的需求,完成在线答疑和专业辅导的任务,及时解决了农民的疑惑和问题;二是科技的进步逐渐深化和应用于各个领域,促使农业也改变了传统粗放型的经营模式,结合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加强农业现代化发展[3]。对新型农民培训体系构建,需要围绕现代化农业,定位重点培训对象,建立培育对象数据库。根据2016年西安市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统计,对登记在册的88.63万户农户及5155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情况进行了调查。西安市农业经营户77.55万户,其中规模农业经营户0.32万户。全市农业经营单位5155个。同时对全市土地利用也进行了调查,在2016年末,西安市耕地面积279.92千hm2,实际经营的林地面积497.31千hm2,实际经营的牧草地面积2.94千hm2。结合现实情况以及农业发展趋势,着重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返乡下乡涉农创业者等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重点培育对象,以创新理念,借助互联网的教育培训的优势,构建职业教育培训网。

2.3 构建资源子系统,保证教育体系的完善性

在建设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时,为保证体系的完善性,必须要重视资源子系统的构建。首先,场地资源系统。建设场地资源系统时,可以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设置专业的培训机构,以国家级农民教育培训中心为核心,结合企业与民间科技服务组织,在此基础上,设置各级农民教育培训中心,并与农业院校、相关的农业单位机构紧密连接,以形成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各类培训机构为载体的农民教育培训系统。另一方面,以农村的初中、高中学校为基础,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体系。以此为前提,实现远程教学,以电视、广播以及互联网网络为载体,将新型技术和实时信息准时传递给农民。其次,师资资源系统。在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中,除要重視农民的主体地位外,师资力量也起着决定性的因素,为保证师资力量满足教学需求,要制定健全的教师培训制度,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师资队伍平台,为农民教育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与此同时,当地政府要积极引入先进人才,加大教师聘任制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师队伍,还可以聘请农业专家或相关技术人员为辅助教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保证教师队伍的全面性。最后,教材资源系统。为真正的做到农民学有所用,在选择教材时,要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取,深入走到农民生活中,以保证所制作的教材内容符合农民的发展需求;对于教材的编印、制作,当地政府也要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培训教材质量的标准性、统一性。

3 结语

新型农民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需要从两个方面考量,一方面立足于实际,围绕市场需求,以现代化发展模式,推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创新发展,提升土地利用,促进农民对智慧农业技术的掌握;另一方面是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构建健全的制度和法规,在政策下促使职业院校与市场及涉农企业形成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 李月.发达国家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总结与建议[J].职教通讯,2020(6):114-122.

[2] 郑一鸣.基于智慧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及体系架构[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20.

[3] 郭耿玉.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保障体系研究[J].职教通讯,2019(13):45-50.

作者简介:邵改革(1984—),女,汉族,陕西富平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植物保护。

猜你喜欢
培训工作新型职业农民
基于参训意愿分析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研究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拓宽基层农广校培训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运用远程教育手段开展党员培训模式与效果分析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成长
探讨做好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