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文物讲党史故事

2021-09-12 02:34
红领巾·成长 2021年8期
关键词:陈望道遵义会议中央红军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那些被珍藏在各地博物馆里的红色文物们也行动起来了!它们要向你们讲述党史故事,让大家从中了解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峥嵘岁月,感悟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接下来,让我们有请文物们隆重登场吧!

文物一:《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译本)

我是由陳望道先生(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于1920年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我的“祖先”——《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发表于1848年,由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1920年春天,留学回国不久的陈望道应上海《星期评论》周刊的邀请,着手翻译《共产党宣言》。为了保密和免受打扰,陈望道回到家乡浙江义乌县分水塘村,在老家的柴屋里聚精会神、字斟句酌地翻译起来。

经过两个月的日夜奋斗,陈望道完成了翻译工作。同年8月,我——《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译本,在上海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的又新印刷厂正式问世。我的问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建设,对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成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文物二:M1896式毛瑟手枪

我是一把M1896式毛瑟手枪,我曾亲历过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我的主人叫朱德,是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之一。起义后,他在我的身上刻下“南昌暴动纪念 朱德自用”的字样以作纪念。

为什么会爆发南昌起义呢?这得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说起——

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然而,仅仅过了3年,国民党反动派就背叛革命,残忍地屠杀共产党员。这让共产党认识到独立领导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1927年8月1日凌晨,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2万余人,向驻在南昌城内的敌军发起攻击。经过4个多小时的战斗,消灭敌人3000余人,起义军成功占领南昌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起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

文物三:羊皮袄

我是一件破旧的羊皮袄,现被收藏在江西省于都县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中。我的主人是江西于都籍的老红军曾广华,我曾陪着他爬雪山、过草地,走过漫漫长征路。

1932年,28岁的曾广华成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在一次战斗中,由于他表现出色,曾广华的上级将我奖励给了他。1934年,曾广华带着我,跟随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从于都出发,踏上了长征之路。

1935年,部队到达四川境内的夹金山。这座高山上雾气腾腾,积雪终年不化,气候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雪时雨。

一路上,有的战士因寒冷或饥饿牺牲了,有的战士因风雪或冰雹的袭击不幸跌下山崖……尽管困难重重,但,曾广华和其他战士们还是靠着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不断前行,最终翻越了雪山。

长征结束后,曾广华留在了延安,参加过南泥湾开荒。之后,他还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作为红军的“战袍”,我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因为,我不仅参与了一段伟大的征程,还从中感受到了一种不屈不挠、顽强战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文物四:遵义会议会议室挂钟

我是一个有着木质外壳的机械挂钟,现被收藏在遵义会议纪念馆中。86年前,我在遵义市子尹路96号的一栋小楼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的召开。

为什么遵义会议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如此重要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在攻占遵义前,红军经历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一连串失利。那时的中央红军,已经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多人;许多干部对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产生了怀疑与不满。在这样的情形下,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的召开,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之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四渡赤水河,跳出敌人的合围圈……一步步走向胜利。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亲爱的“红粉”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党史故事呢?欢迎你们扫描二维码,把故事讲给“红红”听。

猜你喜欢
陈望道遵义会议中央红军
陈望道: 误把墨汁当红糖吃
“转变不只在那三天”
陈望道与省立安徽大学
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人
最危急的关头:中央红军进军贵州
长征歌谣的民间性与变异性
陈云手稿揭开遵义会议谜团
破解遵义会议日期人数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