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过渡环节组织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叙事研究

2021-09-12 21:36王声平林玲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牛牛环节绘本

王声平 林玲

一、问题提出

过渡环节是幼儿在一日各个环节活动中,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时产生的中间阶段,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纽带。过渡环节既能减少活动各部分的低效衔接,又能满足幼儿身心调节的需求,保证一日生活顺畅自如。[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等浪费时间的现象,提高活动效率”。[2] 不同于集体的、正式的教学活动和户外活动,过渡环节作为一日生活的“驿站”,它是非正式且不独立存在的,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与价值。

但在实践中,教师不重视过渡环节的现象十分普遍。如何让过渡环节更好地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促进幼儿成长与发展,是幼儿教师、学者理应关注的重要议题。本研究所阐述的“过渡环节”是指幼儿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日常活动与下一个活动之间的过渡与衔接。本研究通过对幼儿园过渡环节组织中教师的指导方式进行观察和记录,在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宜的组织策略。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浙江省X市一所乡镇民办幼儿园的小二班老师牛牛(化名)。牛牛老师在该幼儿园工作了三年,因身体原因,今年上半年在家休假,对小二班幼儿的整体情况有些陌生。牛牛老师平时与同事关系融洽,工作认真积极,热爱和关心幼儿。今年由于怀孕后身体激素的变化,平时容易情绪化。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方法是叙事研究。叙事研究又称“故事研究”,以对故事进行诠释为主要任务,不强调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证明,重在对叙事材料及意义的研究。[3]根据相关的研究,幼儿园的过渡环节主要有八类:晨间入园过渡环节、户内外过渡环节、“教学—游戏”过渡环节、点心前后过渡环节、餐前过渡环节、餐后过渡环节、午睡前过渡环节以及整理过渡环节。[4]本研究对牛牛老师组织的早餐后过渡、户内外过渡、生活与集体教学间过渡、午餐后过渡4个过渡环节进行观察,记录了牛牛老师在过渡环节中的不同组织形式、师幼互动方式、语言引导以及幼儿的反应情况,然后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本研究中的记录主要采用第三人称转述方式。

三、观察结果和分析

1.组织内容脱离幼儿兴趣

组织内容包括活动类型选择、活动环节设置、教师引导方式等。幼儿的有意注意、意志力发展都还比较弱,因此对于幼儿来说利用其兴趣来促进有效学习尤其必要。[5]教师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有助于激发其学习和探究欲望,帮助幼儿掌握知识经验, 提高教育教学活动效果, 进而达成教育目标。过渡环节蕴藏良好的教育契机,教师在组织内容上应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多元选择。但观察发现,牛牛老师在早餐后过渡环节的组织内容与幼儿的兴趣相脱节,从而导致了幼儿秩序混乱。

在早餐后和集体教学间较长的过渡环节中,牛牛老师让吃完早餐的幼儿去阅读区拿绘本并回到椅子上阅读。几个幼儿来到书架前,他们左看看右摸摸,最后每个人拿起一本绘本。睿睿看着书架犹豫了很久,最后拿起了绘本《小甜饼》。他翻开第一页,指出了自己认识的动物后继续往后翻,最后越翻越快,到了后面甚至没有看书上的内容就直接把书合上了。另一个幼儿则把手里的书卷成圆筒状,当成望远镜玩,其他幼儿见了纷纷效仿。还有两个小男孩直接把书抛向空中,捡回后再抛,如此反复。牛牛老师看见后大声说:“谁把我的书丢来丢去?还卷起来呀?”听到了老师的话,幼儿安静地坐回小椅子。过了一会,幼儿有的开始大声讲话,有的开始在椅子间奔跑穿梭。

通过对早餐后过渡环节的观察可以发现,幼儿虽然拿了绘本,但大多做的却是与绘本阅读无关的事情,并未真正关注绘本内容。本次过渡环节中,牛牛老师让幼儿自己选择绘本阅读,但她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忽略了小班初期的幼儿还未具有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同时,她没有关注到幼儿看书习惯尚未养成、绘本投放较少、绘本内容不够有吸引力等,也会导致幼儿对阅读活动表现出较低兴趣的问题。

2.节奏过快忽视幼儿的需要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之所以需要过渡环节,一是为了适应幼儿日常身心活动有节奏更替的需要,二是為了适应日常教学活动有节奏更替的需要。[6]幼儿的身心节奏具有个体差异性,一定时长的过渡环节适应了不同幼儿的心理节奏。教师应给每名幼儿提供相对充分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安排和调整,并避免活动本身节奏更替过快的问题。活动节奏是否合理与情绪变化密切相关,只有合理的节奏才能诱发积极情绪, 否则只会产生消极作用, 影响学习热情。过渡环节中,活动节奏过快主要体现在活动更替的时间较短、活动环节设置不合理等。过渡环节如果忽视了幼儿自身的需要,就不利于幼儿的自主调节和活动的顺利进行。下面记录了牛牛老师在户内外活动过渡环节中因节奏过快而忽视幼儿需要的场景。

课间操活动音乐响起时,班级的手工活动还未结束。听到音乐后,部分幼儿立刻放下手里的材料,开始蹦蹦跳跳,部分幼儿因“花瓶”还没装饰完仍在继续“工作”。牛牛老师让幼儿去小便,然后赶紧排队准备做操。有几名幼儿在厕所聊天、嬉闹,导致整个厕所挤满了人,秩序混乱。牛牛老师进来大吼一声:“都在干什么呢!我是让你们来上厕所的,不是来讲话的!快点啊,等会我们走了你就不要出去了!”幼儿逐渐安静下来,有的甚至没去小便就直接跑出去集合了。

此次过渡环节中,幼儿表现匆忙,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就开始进行下一项活动。在手工活动耗时比较久的情况下,牛牛老师没有提前预知过渡,活动时间安排不够灵活,匆忙组织、催促幼儿进行课间操活动,导致秩序混乱。并且,幼儿在此过渡环节没有获得真正的放松和休息。过渡环节忽视幼儿的需要,活动节奏过快,会造成幼儿的迷茫和混乱,过渡环节的放松目的也将难以实现。

3.教师高控导致幼儿自主性缺失

自主性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独立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一是果断性,即在客观现实面前,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目标、坚忍不拔、有进取心。[7] 教师在过渡环节中要充分尊重幼儿,鼓励幼儿发挥自主性。下面记录了牛牛老师在集体活动前用音乐进行过渡的环节中,忽视幼儿自主性的场景。

天气变凉了,幼儿在小便后正排队准备扎裤子。扎完裤子后,一些幼儿开始打闹嬉戏或到处闲逛,安静的幼儿则静坐发愣。等大部分幼儿扎完裤子后,牛牛老师开始弹奏《小朋友请坐好》的音乐。弹奏了三遍音乐后,铭铭和梓梓还在大声聊天,牛牛老师立刻叫他们的名字,并让他们保持安静。等所有幼儿坐好后,牛牛老师又开始弹奏常用的练声曲和儿歌,幼儿也跟着拍手和歌唱。小龙在大家唱歌时左顾右看,牛牛老师转头批评道:“刚刚有小朋友没有和大家一起唱歌,这一次我们用温柔的、好听的声音再来一遍,大家要加上以前学过的动作。”随后又弹了一遍。10分钟后,牛牛老师弹奏常规音乐,让幼儿一个接一个地在音乐声中找到活动位置。

在集体教学活动前的10分钟左右的过渡环节中,牛牛老师选择用音乐进行过渡,希望通过音乐来帮助幼儿完成相应的任务。但从幼儿的表现看,教师的音乐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也未能帮助他们完成任务。音乐应使过渡环节更具自然性、愉悦性,但牛牛老师把它变成了强制的、整体的要求,使愉悦、轻松的音乐过渡变成了专门复习歌曲的时间,阻止了幼儿进行自由活动。由此可见,教师高度控制下的过渡环节阻碍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4.活动过于开放而缺乏教育意识

开放式教育中的开放、自由并非让幼儿放任自流、毫无原则的,而是一种建立在一定规则之上的自由、自主。[8]幼儿在过渡环节中时常表现出“无所事事”的状态、师幼互动质量低,其组织松散、衔接低效的背后,反映出的都是教师对过渡环节的存在价值缺乏认识,因而未曾真正地将过渡环节纳入其教育意识的问题。[9]下面记录了牛牛老师午餐后过渡环节活动过于开放,而忽视该环节教育意义的场景。

午餐时间,韵丞和李辰两个吃饭快的幼儿搬着小椅子靠柜坐好,李辰把椅子放在韵丞旁边后,马上注意到了柜子里的“聪明棒”玩具。他双腿跪在椅子上,一手扶着椅背,另一只手直接伸向了玩具筐,他在里面抓了两下但没敢把玩具拿出来。韵丞见了便跑到牛牛老师面前说:“老师,李辰在玩玩具。”李辰立刻收回手反驳说:“我没有,我就看看。”然后安静地回到小椅子上。老师走后,韵丞和李辰坐在一起说起了悄悄话,几个幼儿吃完后也搬着小椅子加入了聊天。随着声音越来越大,男孩子离开椅子开始互相追逐打闹。牛牛老师大声制止:“谁乱下座位?吃完的就回小椅子上坐好!可以说悄悄话,不要让我听到啊!如果谁再下座位,我就把他的小椅子请出来送给老师。”幼儿听到教师的话后立刻安静地坐在小椅子上。但牛牛老师转身离开后,一个男孩转头看见操场上有人在给其他幼儿拍照(近期幼儿园正在组织为幼儿拍摄生活艺术照)。他非常感兴趣并召唤同伴过来一起看,还叽叽喳喳地相互討论着,不时发出笑声。

本次午餐后的过渡环节中,教师关注较多的是吃饭较慢的幼儿,忽视了给其他幼儿明确任务,让幼儿陷入消极等待状态。同时,教师缺乏教育机智,幼儿因好奇而进行的探索活动被其制止或打断。秩序混乱时,教师没有合理引导而是以大吼的方式去制止。因此,幼儿无事可干、行为受到限制等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教师的教育意识不强导致幼儿活动的目的性不足,使幼儿错失了学习机会。过渡环节作为一日活动的“中转”与“纽带”,教师能否将其纳入教育意识范畴之中,关系到幼儿一日生活的流畅性与有效性。[10]教师如果只是放任自流,长此以往,幼儿的自主性、创造力将得不到发展,也不利于幼儿建立起对教师的爱和信任。

四、讨论与建议

1.转变教师观念,给幼儿爱与尊重

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特点及规律,过分的控制会带来人们不想看到的结果。卢梭对此有深刻的描述:“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11]在过渡环节中,教师面对幼儿出现自己预期之外的行为时,第一反应不应该是制止、控制,甚至使用威胁和恐吓的手段来管理幼儿。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被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师在对待幼儿的态度上要平等,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和自尊,为他们营造有利于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氛围。教师和幼儿是合作者, 幼儿不仅可以感到舒服自由, 还可与同伴、老师相处得非常愉快。在过渡环节中,教师在管理幼儿时要耐心引导,使用榜样激励,注重情感沟通,及时表扬与鼓励。

2.减缓生活节奏,营造和谐舒适的氛围

节奏的减缓和合理的时间安排更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当代认知科学研究表明:“信息加工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儿童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连续的、不受干扰的时间来进行思考。”[12]如果用严格的时间框架来限制儿童,那么其学习过程将不能深入进行,教育效率将大打折扣,减缓过渡环节的节奏能让幼儿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幼儿经过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手工课和消耗体力的课间操,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需要休息和放松,过渡环节的宣泄与释放有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在课间操结束后牛牛老师首先要做的是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舒适的环境,如播放轻松、舒缓的背景音乐,让幼儿自由结伴选择活动。教师合理安排过渡环节,能让幼儿自主地形成一种秩序感,使短暂的过渡环节融洽、温馨,有利于与其他环节自然相连。

3.增加弹性时间,丰富过渡环节的形式

增强过渡环节的弹性时间能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孩子的素质和天资只有当他每天都有时间从事自行选择的喜爱的活动时才能得到发挥。因此,帮助幼儿有效利用空余时间就是创造宝贵财富。”[13]

在过渡环节中,教师要让幼儿调节活动节奏,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不需要把教学活动之前的过渡环节进行压缩或者高控。根据幼儿的心理需求和过渡时间的长短,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优化过渡环节的组织形式,使之真正成为儿童自主发展的空间。在组织过渡环节时,教师要注意动静交替,注重活动节奏的合理性,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上述案例中,牛牛老师给幼儿安排了集体复习歌唱等类似的活动,看似充实,实则忽视了幼儿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需要大胆放手,用心观察每个幼儿,审时度势,让幼儿在自主活动中获得成长。

4.尊重幼儿兴趣,发挥幼儿主动性

与其他年龄段相比, 幼儿的特点之一就是主动性。 幼儿的兴趣与他们的好奇心一致, 往往受周围生活中各种直观、有趣的现象、事物制约,未形成特定的内在倾向。过渡环节中,教师需通过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去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关注幼儿兴趣的同时,可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为幼儿提供一些能完成的任务和自主选择的项目,由他们自由地选择应该按照怎样的方式和顺序来完成。在此氛围下, 幼儿不仅可在活动中主动地展现自己的个性, 还可自由地进行过渡,达到“无形胜有形”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春炬.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导[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38.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4.

[3]利布里奇,图沃-玛沙奇,奇尔波.叙事研究:阅读、分析和诠释[M].王红艳,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9:2~10.

[4][9][10]王春燕,白小棉,杨瑒.幼儿园过渡环节安排与组织的适宜性:基于 H 市三所幼儿园半日生活视频的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8,(03):47~52.

[5]蒋慧.幼儿兴趣的理论思考:概念厘清与价值分析 [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145.

[6]朱细文.积极对待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J].学前教育研究,2004,(02):12~13.

[7]邱学青.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实现条件[J].学前教育研究,2008,(01):55.

[8]李艳辉.浅谈开放式教育中师生的互动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1999,(3):40.

[11]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91.

[12]鄢超云.师幼互动中的等待问题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4,(04):16.

[1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 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08.

猜你喜欢
牛牛环节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家乡的变化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牛牛妞妞笑话集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牛牛种太阳
牛牛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