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有所育”政策背景下构建合肥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面临的挑战及建设路径

2021-09-12 21:36鲁如艳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合肥市合肥公共服务

鲁如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幼有所育”,合肥市政府积极构建“幼有所育”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将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建设作为民生工程之一。这就需要立足合肥农村本土,着力解决现存问题,充分发掘区域资源,创新学前教育办学理念与方式,以此推动学前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一、“幼有所育”政策背景下合肥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合肥市各村镇积极参与农村幼儿园建设中,基本完成了“每个村1所9个班级规模中心幼儿园、每区域建设1所500人以上规格独立幼儿园,建设若干附属小规模幼儿园”的目标。截至2019年年底,初步实现了208所幼儿园建设,新增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45所,设学位54000个,初步达成了“广覆盖、保基本”的发展目标,为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合肥市政府还推行“家庭困难幼儿资助”的政策,针对学前教育阶段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给予一定的补助,具体标准由不同村镇的实际情况确定。在合肥市农村区域中,贫困户家庭幼儿进入学前教育阶段的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不低于800元。

截至2020年年底,合肥市市区及农村幼儿园建设工程完成60个,年均完成6094名贫困幼儿资助,合肥农村区域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整体建设进度较快,各项任务均按时按质完成。

二、“幼有所育”政策背景下合肥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挑战

1.三年入园率仍显不足

近5年以来,合肥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入园率大约为82.1%,相较于前5年的年均入园率提升了10.6%,但是由于存在“底子薄”“欠账多”的情况,农村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仍然是地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结合地区政府提出的“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内容,可以发现,入园率虽然有所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根据对合肥农村幼儿家长的调查发现,“数量增加”“随迁子女入园”“非户籍人口子女入园”等指标的满意度较低。因此,入园难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2.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019-2020 年,合肥政府向合肥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投入了大量建设资金,但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政府资金投入主要运用于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中,缺乏对幼儿园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体系、教育基础配套设施方面的投入,难以保证学前教育质量。一些园长表示,相较于城市幼儿园,农村公办幼儿园的教学条件较差,活动区域中的游戏材料较少,难以开展游戏活动,不利于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

3.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不足

2019-2020年,合肥市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机构建设已基本完成,但是大都存在图书较少、教学资源不足、教师力量不达标等情况。另外,在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受专业资源、条件限制,仍然存在“小学化”的情况。结合对合肥农村幼儿园建设环境的观察可以发现,大部分幼儿园采取“课堂中心——活动区边缘”的模式,其中仅有10%的幼儿园的空间结构是以活动区为主的。由此可见,农村幼儿园仍然将“室内课程”作为主要教学环节,缺乏区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幼儿缺乏户外活动与自主探索活动的空间与资源。

4.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根据对合肥农村幼儿园实际情况分析发现:大部分幼儿园存在教师队伍结构失衡、缺乏足够的教师编制以及幼儿教师、保育员的福利待遇水平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均是限制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合肥农村幼儿园中,教师主要是地区内幼教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或者是地区内一些年长、退休的老教師,这些教师大部分为临时聘任,存在明显的流动情况。由于聘用制度及福利待遇问题,教师对幼儿园的归属感较低,不认为这是一份需要终生奋斗与奉献的事业,这也是农村幼儿教育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有关数据,合肥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中,80%及以上的教师为专科、高中毕业,仅有极少数教师具有幼儿教育专业的本科学历,教师队伍整体素养水平较低,不利于合肥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三、“幼有所育”政策背景下构建合肥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路径

要想突破现阶段合肥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局限,就要积极跟随“幼有所育”战略思想,全面调动各方力量,立足本土资源,深入发掘农村幼儿教育资源。针对现实状况,笔者分别从政府职能、农村幼儿园建设、幼儿园机构管理、幼儿园教育资源等角度入手,提出符合合肥农村实际情况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法。

1.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要构建合肥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就要合肥市各级政府积极主动履行政府职责,充分发挥对学前教育发展的调控与帮扶职能。要建设第三方评估机制,以此监督、评估合肥市政府、区镇政府、乡镇政府对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与投入情况,加强对各级政府的考核与评估,从而督促政府行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优势。建议在合肥各级政府业绩考核中提出“学前教育发展考核”,从而调动各级政府的学前教育建设积极性,“比争赶超”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合肥内部学前教育发展环境。此外,建议全面调动合肥区域内的消防、安全、财政、教育、卫生等多个部门,加大对区域内农村幼儿园建设的监督与管理力度,保证幼儿园的基础设施良好、环境安全、消防达标、课程体系完善,以此形成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外部力量。

2.深入了解学前教育需求,加大力度发展普惠幼儿园

合肥农村区域中仍然存在“入园难”“入园贵”的情况,且部分家长对公益性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之间的区别存在困惑,缺乏对公办幼儿园的了解。因此,建议要明确公益普惠性幼儿园的定位,提出具体、清晰的收费标准与入学标准,出台有关条例与规定,规范农村普惠性幼儿园的有序发展。此外,合肥市政府及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支持力度,制定多种鼓励性政策,比如免费提供教育场地、增加教师津贴等鼓励性政策,以此提升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水平,为农村幼儿提供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此外,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学前教育体系中的教师队伍建设力度,结合目前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待遇情况,出台幼儿教师编制政策,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与地区内的高校合作,引入具有较高学历与幼儿教育专业素养的毕业生。

3.提出分层管理机制,全力创造高质量幼儿教育机构

建议政府部门采取“分层管理机制”,致力于提升合肥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从合肥及其周边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可以提出“以合格质量为起点”的多层次管理机制。针对合肥农村区域中的幼儿园,对其进行分层,将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儿园进行集中管理,提出不同层次幼儿园的建设标准、教育标准、基础设施标准、投入力度标准等,以此推动农村幼儿园的有序发展,全面提升不同层次幼儿园的整体质量,为合肥农村幼儿提供更好条件、更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服务。

4.立足农村区域实际,充分发挥农村教育资源优势

建议根据“共生发展”的思想,引入附属小规模幼儿园,搭建乡镇幼儿园联盟。在联盟中,实施协同管理、研训联动、资源共享的策略,以此缩短幼儿园之间的差距,实现区域内部资源的流动与共享,进一步提升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水平。此外,可以提出“牵头幼儿园与微小幼儿园独立管理”的方法,在日常教育、班级管理、幼儿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相对独立管理,同时接受牵头幼儿园的建议与帮助,定期进入牵头幼儿园进行教育观摩、教师交流,开展符合农村特色的“田园教育”“山水教育”“乡村实践活动”等,进一步发挥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的优势。

猜你喜欢
合肥市合肥公共服务
合肥的春节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合肥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合肥市包河区语文老师书法作品选登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小小书画廊
合肥市雕塑院雕塑作品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