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器械操“海底总动员”为例,谈幼儿园早操的创编

2021-09-12 21:31袁贝妮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早操总动员小班

袁贝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强调“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早操运动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更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幼儿园应开展好早操运动,发挥早操对幼儿运动、生活、健康等的积极促进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早操创编,提升幼儿园早操运动的质量。现以小班器械操“海底总动员”为例,来谈一谈如何进行幼儿园的早操创编。

一、研趣环节——突出有情境、有情趣

1.研情境。情境化的早操能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激发幼儿的运动愿望,使幼儿有完整的情绪、情感体验,让做早操就像一次快乐的游戏旅行。情境设计有两个来源:一是与园本课程相结合,根据课程的特色和理念设计情境主线,让早操成为课程的一部分,体现课程特色;二是与故事情节相结合,根据幼儿喜欢的动画片、绘本等故事设计情境,并使情境贯穿早操全过程,作为选择音乐的依据。

比如:小班响环器械操“海底总动员”情境设计包括五个活动环节:海底世界(热身)、海洋动物运动会(队形+操节)、海底探险(体能)、尼莫吹泡泡(放松)。为了增加早操情境的逼真感、戏剧性,教师可以用稚嫩的声音说:“我是鱼,我是可爱的美人鱼,哇!”把幼儿引入海底世界的故事情境中。

2.研幼儿。首先,解读《指南》,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目标,把本学期早操中需要锻炼的关键能力用红色标注,作为体能环节设计的重要参考指标和依据。其次,分析游戏,根据目标找准各年龄段幼儿日常最爱玩的各种游戏,如输赢游戏“石头剪刀布”、模仿游戏“照镜子”、表演游戏“五连拍”、身体接触游戏“抱一抱”、队形变化游戏“吹泡泡”等,作为接下来动作创编的重要素材。

在创编小班响环器械操“海底总动员”时,我们先从《指南》中选出动作发展的目标:能身体平稳地双脚连续向前跳、分散跑时能躲避他人的碰撞、能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能快跑15米左右等,为体能创编找出理论依据;然后选出小班幼儿喜欢的“变变变”“网小鱼”“吹泡泡”等游戏,融入早操编排的各个环节之中。

3.研音乐。音乐是早操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与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音乐是早操的灵魂,好的创意要有相匹配的音乐去演绎。早操创编音乐在选择上要广搜集,即音乐作品的选择不拘形式,可以是幼儿爱听的音乐,或当下流行的音乐、经典流传的音乐等。搜集之后,要过“筛子”,即结合情境反复推敲音乐,找出音乐风格定位,避免动作和音乐不匹配,并做到两个一致:

一是音乐和年龄一致。大班幼儿动作灵敏度、控制力增强,表现欲、创造欲更强,可以选择一些旋律有快慢变化、节奏丰富、大气的音乐;中班幼儿体力增强、动作协调性更好、动作语汇也有了一定积累,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感强、可边唱边跳的音乐;小班幼儿动作能力较弱、音乐理解力较差,可以选择歌词简单、旋律鲜明、节奏不太快的音乐。

二是音樂和情境一致。音乐、情境、器械应融为一体,音量要统一,音色与音质要干净、饱满,没有杂音。音乐风格要与情境统一,慎用流行音乐,特别是中外音乐混搭。音乐作品要根据情境、动作适当地做加法或减法,让角色、情境、游戏、音乐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小班响环器械操“海底总动员”的音乐采用了儿歌+名曲的方式,选取了《泡泡时光》《米格爷爷鞋匠铺》《闲聊快速波尔卡》《金鱼》等音乐作品,体现了小班音乐激趣、简短、易记的特点,并利于保持幼儿动作的稳定性,体现海底的神秘性与动感。

二、研动环节——体现有运动、有互动

1.体现运动全面性原则。陈鹤琴先生说过:“要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要强身先要注意幼年儿童。”幼儿期是个体身体发育比较快的时期,幼儿生来活泼好动,走、跑、跳、钻、爬等好似幼儿每日的“必修课”。早操动作编排时应力求幼儿身体的各部位都参与运动,尽量涵盖全面,通过走、跑、跳、钻等动作的全面练习,充分锻炼幼儿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增强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实现幼儿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发展的平衡。

2.体现文化民族性原则。中华体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就有通过运动“强健筋骨、疗伤祛病、健康身心”的传承,如太极拳、舞狮等。早操的操节编排要巧妙地融入中华体育元素,让早操不仅起到良好的健身效果,还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体育精神,体现民族文化的生动性与博大精深。

3.体现编排互动性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运动经验包含着某种形式的激活和唤醒。”早操创编时应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物的互动性,处理好动作和游戏的关系,采用集体和分散、小组和个人、自由和合作等多种互动方式,做到难度有挑战、频率有变化、领域巧整合。

小班响环器械操“海底总动员”的五个活动环节就体现了这三个原则。(1)热身环节:因为幼儿熟悉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的角色,所以我们给予幼儿创新的空间,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幼儿扮演尼莫、多莉、鱼缸老大、海龟、鲨鱼等海洋动物,随音乐自由表现,进行全身各关节热身,体现运动的全面性;过程中我们巧妙穿插了民间传统游戏《网小鱼》《鲨鱼追小鱼》,增加运动的趣味性、挑战性;师幼互动中随着熟练程度提高,增加幼儿同伴互动,每次请两名幼儿做鲨鱼“布鲁斯”,渗透传统游戏,支持同伴间的多种互动。(2)队形环节:幼儿参加“海底运动会”,取“美人鱼”送的礼物——响环,情境贯穿始终,幼儿在情境中练习一个跟一个地走大圆。(3)操节环节:每一节动作表现一种海洋动物,如上肢运动是小螃蟹、体转运动是大扇贝、下蹲运动是小海马,既好记又易懂,展现趣动早操的游戏性和运动的全面性。(4)体能环节:主要落实《指南》中关于幼儿运动发展的目标,在游戏“鲨鱼来了”中,幼儿需要快速摆臂绕彩环外圈跑;游戏“躲礁石”则是让幼儿S形绕彩环跑;游戏“跳水沟”中幼儿需完成单人双脚跳环等。(5)放松环节。通过“尼莫吐泡泡”融入传统游戏“吹泡泡”,幼儿自由结伴做圆圈变大变小、泡泡变小变大的动作,过程中自然渗透团身、屈蹲的动作练习,使全身肌肉、筋膜、腰部得到放松、还原。做完早操后每个班级间相互“行礼”,增加早操的仪式感,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中,感谢好朋友、老师的陪伴,让幼儿懂得感恩、友爱。

三、监测环节——调整编排运动量

监测环节是改进、调整、提高早操质量的关键。由于幼儿心肌纤维较细,心肌收缩力量较弱,心容量较小,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动调节还不够完善,因此幼儿园要通过监测来确保适宜、适度、适当的早操运动量。

1.遵循一般规律。早操编排的一般规律通常按照“慢→一般→加快→更快→慢”的运动节奏,编排“弱→增强→再强→较强→弱”的运动量。教师可通过外部观察和心率的变化,监测运动量,反映出运动强度和运动密度的适宜性。一般而言,早操中最适宜的运动量以幼儿的平均心率为140b/min,在体能运动最高时,可达到心率150~170b/min,放松阶段为100~120b/min,在早操结束五分钟后幼儿心率逐渐回复正常状态。

2.教研监测跟进。每一次早操运动结束后,教研组要及时交流、反馈,回看幼儿的发展情况,通过分析早操观察记录,判断早操编排中运动强度的大小,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微调与改进。

小班响环器械操“海底总动员”作为早操中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最大的环节,对幼儿的身体具有一定挑战。因此,及时跟进、监测幼儿的身体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还有游戏“鲨鱼来了”“躲礁石”“跳水沟”,分别落实《指南》中“快速摆臂跑”“躲闪跑”“单双脚跳”的目标。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对幼儿脸色、出汗量、呼吸、动作、心率等的变化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并对体能环节进行调整,以确保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与幼儿相适宜。

猜你喜欢
早操总动员小班
高校“以人为本”模式下早操制度的理性思考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做早操
海底总动员
早操
做一做
思维总动员
海底总动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