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情境的引导性家庭科学实验开发研究

2021-09-12 12:18周金晶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9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

摘 要: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开发简易的家庭科学实验,并将其作为教学情境引入课堂中,既能让学生充分动手,增强学习兴趣,又能有效进行课堂探究学习。

关键词:家庭科学实验;教学情境;汽化与液化

用生活中的实验来解释课堂上的知识就是在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的科学现象。这就是笔者研究这个课题的初衷:使课堂回归于生活中。如此不但能达成科学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而且能充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一、开发策略

在介绍引导性家庭科学实验教学情境开发策略之前,笔者先介绍它的原则。既然是教学情境,那就必须为教学服务,所以实验不能随意性选择。我们先明确这里面的关系性:

笔者就引导性家庭科学实验的开发简略提出以下几个步骤:

1.教师要针对新课的内容、要求、目的设计好家庭科学实验。

2.设计教学过程。

3.教学过程中的落实。

4.及时反思,实验有始终、知识有落实。

二、实践案例

下面笔者以引入性家庭科学实验开发的案例来分析本研究的成效与反思。

1.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第2课时)家庭科学实验设计与实施

家庭科学实验一:不沸腾的水

直通课堂:七年级(下)第一章第2节“水的三态变化(第2课时)”

生活中神秘的现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100℃就会沸腾。但是有时候看起来温度已经很高,而且也在不断加热,但水却没有沸腾,这是为什么呢?

家庭百宝箱:一口锅、一个玻璃杯、水

跟我做一做

第一步:往锅里放入适量的水。

第二步:在玻璃杯里倒入一点水,并把玻璃杯放在锅中,最好保持杯子的水位和锅里的水位一样。

第三步:把锅放在燃气灶上加热。

第四步:过一会儿锅里的水就会沸腾了。

第五步:持续加热,好长时间,杯子里的水始终     。

2.“水的三态变化(第2课时)”教学设计(片段)

教学目标:

(1)知道汽化和液化過程中能量的变化。

(2)能解释相关现象。

教学重点: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蒸发与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过程:

引入:学生交流家庭科学实验的现象。

现象:外面锅中的水沸腾,但里面的水看起来没有沸腾。

疑问:为什么没有沸腾?缺了什么条件?

小结:汽化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沸腾是汽化中的一种方式。

沸腾

实验: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目标:

1.根据沸腾时的条件总结沸腾规律。

2.根据实验中各时间段温度的变化绘制成坐标图。

质疑解疑:

教师:请问现在你们知道这不沸腾的水其中的原理了吗?

学生:沸腾的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持续供热。当锅中的水沸腾,说明温度已达100℃,并保持不变,而供热必须温度高于沸点,所以瓶中水之所以没有沸腾是没有持续供热。

三、效果分析与反思

“汽化与液化”这一课时中,在生活中汽化与液化是两个非常常见的现象,而汽化有两个难点:(1)汽化方式有两种:蒸发和沸腾。(2)沸腾的条件。笔者设计的这个实验趣味性较强,实验现象超乎想象,“不沸腾的水”。明明杯外的水在不断沸腾,显然已经满足条件,但杯内的水为什么不会沸腾呢?学生说:在看到这个神奇现象时就已经很想上课了,想赶紧解决这个问题。

结合以上开发过程,笔者认为,有这样几点需要我们设计者考虑:第一,实验不能随机性。科学本身就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一门学科,我们要选择能为我所用的实验,家庭实验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好玩,而是玩过之后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对下一堂课有所期待。第二,在课中用实验来解决教学难点。实验不是只为了引入而做,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好实验现象,解决教学难点。第三,将抽象化为实践。对于学生没有生活经验的知识点,尽可能设计出这样的家庭实验,对学生来说只有新奇才能使其保持最大的兴趣。

总之,基于教学情境的家庭实验,不仅能促进学生建构知识,还能将科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真正实现科学课程的四维目标: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作者简介:周金晶(1982—),女,汉族,本科,浙江宁波人,教师,中学中级,研究方向:课程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小学低年级词汇教学
创设化学教学情境,实现高效化学课堂
巧设教学情境 增效英语课堂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微课助力,让小学语文教学大放光彩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