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调查研究

2021-09-12 01:49杨丹妮
百花 2021年5期

摘 要:广西是戏剧艺术资源宝库,长期以来都有举办壮剧会演、侗戏会演等少数民族戏剧演出活动的传统。广西各族人民以及各级政府部门不断举办少数民族戏剧会演活动,既是推动广西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的重要做法,也是广西少数民族戏剧繁荣兴盛的直观体现。探索新时代少数民族戏剧艺术繁荣兴盛的发展路径,应加强戏剧保护政策的精准施策和精细化管理,着力推进新时代、新形势下政府在文化治理体系和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色与定位研究。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精准施策;文化治理

广西是戏剧艺术资源宝库,戏曲剧种数量较多,地方戏曲剧种如桂剧、彩调剧、邕剧、牛娘戏、桂南采茶戏、丝弦戏、粤剧等,约有十余种,少数民族戏剧也较多,有北路壮剧、南路壮剧、师公戏、侗戏、苗戏、毛南戏等,在全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且在靖西、德保、三江等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都有举办壮剧会演、侗戏会演等少数民族戏剧演出活动的传统。

会演性演出是在新中国戏曲改革运动中形成的一种新型戏曲演出形式。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西各少数民族戏剧艺术得到蓬勃发展,广西各族民众以及各级政府部门不断举办各种少数民族戏剧会演活动,既是推动广西戏曲发展的重要做法,也是广西戏曲繁荣兴盛的直观体现。戏剧会演成为一种集发现艺术品种、挖掘艺术人才、展演艺术形式、普及艺术欣赏、探究艺术特点于一体的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艺术载体,在表现少数民族现实生活、确立少数民族文化地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各级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不同的宗旨与评奖机制,折射了广西少数民族戏曲(文艺)政策对时势变化的回应和指引。会演中的获奖剧目是广西少数民族戏曲成就的形象体现,也是经验总结之源。我区的少数民族戏剧种类较多,资源丰富,但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戏剧方面,还面临着不少实际问题和现实困难,需要各方努力凝聚共识,精准施策、分类保护。

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工作的通知》的背景下,亟须总结我区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的成功经验、不足之处,系统地阐释会演制度与少数民族戏剧繁荣发展的内在关系,从文艺政策、政府治理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等角度针对少数民族戏剧会演做专题调查研究,为各级政府以及文化职能部门在戏曲艺术工作中的分类管理和精准施策提供学术指导和对策建议,对着力推进当代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广西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的调查与研究,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杨丹妮、卢纯、胡媛三人组成的调研组于2020年5月18日—25日赴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对三江侗戏会演进行了深入调研。2020年9月14日—18日杨丹妮、徐海龙、黄幼霞三人到百色市田林县、靖西市对田林北路壮剧、靖西南路壮剧会演进行了实地调研,采取座谈交流、专题访谈、观摩戏曲表演等多种调研形式,对壮剧会演的组织者、地方专家、壮剧传承人、民间壮剧团、普通群众等与壮剧有关的社区、群体和个人进行了调研了解,初步掌握了目前壮剧会演的总体情况,还就田林、靖西等地的壮剧传承保护工作取得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听取地方文化管理部门的汇报与总结。本文基于调研了解到的情况,梳理21世纪以来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启动以来这一段时期,主要从广西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的总体情况、主要做法与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等四个方面探索新时代少数民族戏剧艺术繁荣兴盛的发展路径,着力推进新时代、新形势下政府在文化治理体系和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色与定位研究,加強戏剧保护政策的精准施策和精细化管理。

一、21世纪以来广西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的

总体情况

少数民族戏剧会演(包括调演、比赛、展演、剧展等)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主导的具有艺术检阅和竞演性质的少数民族戏剧演出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文艺事业百废待兴,全国上下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举办戏剧会演成为当时扶持和繁荣戏剧创作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在刘三姐会演的轰动效应以后,广西的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效仿引入了戏剧会演机制,继而使其成为当地戏曲界组织演出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手段。广西各地陆续举办了不同层级和规模的少数民族戏剧会演,在壮乡侗寨的少数民族地区掀起了一股势头不小的“会演热”。尤其是在2006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铺开以后,壮剧、侗戏等少数民族戏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少数民族的特色剧种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重新认识和大力弘扬,田林、德保、靖西等壮族文化核心地区再度组织举办了壮剧戏剧会演活动。而广西侗族聚居的三江侗族自治县举办的全县侗戏会演是侗区最具吸引力、覆盖范围最广的社会性艺术活动之一,肩负着侗族同胞戏曲艺术精品的全面汇聚和系统总结的使命任务。戏剧会演极大地激发了侗族民间戏剧爱好者的创编和表演热情,广大侗戏队伍积极响应,各个侗戏班子团队高度重视,认真排练,精心编选剧本,以良好的姿态参加会演,侗戏剧目演出质量相对平时更高,进一步激发了戏曲传承的活力,营造出基层侗戏艺术的活跃氛围。

在调研中了解到,在广西的少数民族地区,21世纪以来最早在县域一级以少数民族戏剧为专门艺术品类举办会演活动的是百色市的田林县。古老而独具魅力的田林壮剧艺术,是我国少数民族艺术中一朵绚丽的奇葩。挖掘、保护和发展壮剧既是形势的要求,也是打造田林特色文化品牌,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需要。正是基于上述条件,田林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扩大交流、拓展商机、提升形象、促进发展”的主题,连续举办了覆盖全县的壮剧艺术节。2006年,壮剧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田林县被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授予“中国壮剧之乡”荣誉称号,2007年至今,田林县已经连续成功举办11届北路壮剧艺术节活动,其间虽然历经田林北路壮剧文化艺术节、广西北路壮剧文化艺术节、百色田林·中国壮剧文化艺术节、壮剧文化展演、田林·中国壮剧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周、田林“吼敢”壮剧节等多种活动冠名,但仍旧保持了以壮剧艺术为主要展演内容的艺术竞演形式,吸引了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来宾的参与,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双丰收。壮剧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标志着田林壮剧已走出田林,传遍广西,迈向全国。田林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艺术研究室原主任黄志元介绍说,田林县通过举办11届壮剧艺术节,从第一届仅有的15个壮剧团发展到现今的118个壮剧团,充分说明田林县北路壮剧艺术节的推动作用之大。田林县通过艺术节的形式,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壮剧别具神韵的魅力,打造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文化品牌,从而展示田林、推介田林,提高田林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田林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最终达到推动和促进田林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的。

靖西是广西南路壮剧的一个重要传承地。为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传承和保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项目——南路壮剧,展示南路壮剧表演的艺术魅力,弘扬靖西优秀传统文化,靖西市文化和体育广电局于2017年10月12日—14日举办首届靖西市南路壮剧会演,会演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靖西南路壮剧会演得到靖西市壮剧团队的热烈响应。在会演通知发出之后,全市广大壮剧团队积极响应,参加本次会演。参加这次会演的演员,克服了来自家庭及其他方面的种种困难,付出极大的心血,这是难能可贵的,既反映出群众对文化的渴求,也反映出群众对壮剧的热爱,影响力可谓不同一般。

自2016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连续举办五届侗戏会演,鼓励和支持全县各乡镇戏班、文艺队、戏曲创作者创编、表演侗戏节目,同时结合“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工作同步实施,邀请侗戏代表性传承人下沉至进入侗戏会演决赛圈的侗戏班,对侗戏剧目、作品进行提升、培训。通过设立表演奖、最佳演员奖、剧本创作奖、新苗奖,培育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2019年三江侗族自治县共有186支侗戏队伍参加全县侗戏会演,侗戏会演设置了侗戏表演奖、优秀编剧奖、优秀演员奖、最佳新苗,共奖励117支侗戏戏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涌现出25名优秀演员及8名侗戏新苗奖,其中最小的侗戏新苗年龄只有11岁;评选出《考验》《敬老爱幼是中华传统美德》《帮扶》等32部优秀剧目。通过常年举办区域性的侗戏会演、调演、邀请赛等戏曲比赛活动,吸引桂黔湘地区的众多侗戏表演队参加比赛,达到对侗戏的艺术检阅与普及提升的目的。

二、广西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目前广西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专项竞演活动的举办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设区市、县的这一层级之中,且几乎限于本民族剧种的剧团之间。在广西各地举办的少数民族戏剧会演大多以政府主导的办会机制为主,由地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为主办单位,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主要承办单位组织开展活动。采取分片区预赛、县城总决赛相结合的竞赛评奖制度,最大限度地深度动员全县(市)各乡镇的基层戏曲演出队伍。现以举办时间较为长久的田林县北路壮剧文化艺术节为例介绍该县的会演活动的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机构健全,确保筹备工作高效运转

为办好田林县的壮剧文化艺术节,展示田林县地方文化底蕴、旅游资源,加快“文化田林”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田林县加强艺术节活动筹备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联络组、资金组、研讨会组等15个组(办),每个工作组均由一名县领导作为联系人。这种强有力、高规格的领导指挥机构,充分体现了该县对艺术节的高度重视和“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要求。各工作组制定了本组的筹备工作方案,各相关责任单位都确定了活动项目的具体筹备工作责任人。在筹备工作期间,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筹备工作进展汇报会、现场办公会,听取汇报,现场督查,解决问题。四大班子领导先后到演员排练现场、城建绿化美化工地、组委会办公室等看望工作人员和了解筹备工作进展情况,检查指导工作。

(二)强化安全,注重保障,确保戏剧会演活动有序进行

艺术节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组委会自始至终列入筹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到各个工作组,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千方百计做好各类安全防范工作。组委会确定了两位常委和一位副县长作为保卫组联系领导,统一协调和指挥艺术节的安全保卫工作。县公安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切实负起本次艺术节的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定了艺术节安全保卫方案,成立了艺术节安全保卫指挥部,下设文艺晚会现场保卫、贵宾驻地安全保卫、道路交通安全、治安巡逻、街面临时治安岗、情报信息、通信保障、警务督察、后勤保障、应急机动等十个工作组,确保安全保卫工作警力,征集民兵应急分队和青年志愿者配合协助安全保卫工作。在艺术节安全保卫指挥部的直接领导下,参战民警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始终坚守在保卫工作岗位上,实现了艺术节活动现场“零发案”目标。

为壮剧文化艺术节活动提供交通、供电、通信、卫生、建设等保障的各个工作组,也分别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组,对相关工作逐一落实,确保了“四个实现”。一是实现了道路畅通。县公安、交通、建设等部门对城区有关道路进行了交通管制,确保了县政府驻地与活动主会场、嘉宾住处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二是实现了供电正常。艺术节前,县供电部门对部分城区供电路网进行了改造,藝术节期间,还在现场安排了工程抢修车,确保演出正常供电。三是实现了电信畅通。电信部门出动了移动应急车,保证了会场通信通畅。四是实现了食品卫生安全。艺术节前,县委办、县府办联合药监局、工商局、质监局、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等部门对全县的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了节会期间人民群众和参会领导、专家、媒体记者的饮食卫生和安全,维护食品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保障工作同时实现了“两个做到”。一是做到了接待规范。接待组从县直各部门选调了多名干部从事礼仪接待工作,节前进行了纪律、接待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对每个人的职责进行了详细分工。确保艺术节期间的外事接待工作做到热情周到,作风严谨,细致有序,宾至如归,表现出了良好的综合素质。二是做到了“机制联动”。在艺术节筹备期间,指挥部办公室根据组委会的部署,不断细化工作方案,做到筹备工作任务安排到天,责任落实到人,时间精确到时,形成了上下、左右、条块整体联动的有效工作机制。所有工作人员牺牲了公休日时间加班加点,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主动出击,大造声势,全方位宣传艺术节

组委会宣传组和相关单位,早介入、早谋划、早行动,精心制定和实施艺术节宣传工作方案,组织新闻采写人员,对艺术节期间个性活动进行新闻报道,全方位对艺术节进行了强有力的宣传。在艺术节筹备阶段,县委宣传部制作艺术节广告宣传牌,张贴艺术节宣传画,悬挂艺术节宣传横额,县有线电视台登载、播放艺术节消息,通过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向全县用户发布举办艺术节的信息。艺术节前后一段时间,各级新闻媒体纷纷刊发艺术节新闻报道,《右江日报》《广西日报》《南国早报》等媒体在节前、节中、节后做了重点报道;新华网、新浪网等多家网络媒体对艺术节进行了报道、转载。宣传组和县广播电视局制定了现场直播方案,在南宁电视台的支持下,出动电视台直播车设备,通过卫星设备,南宁电视台、百色电视台、田林电视台等电视媒体对艺术节开幕式晚会进行南宁、百色、田林三地直播。

(四)设置片区预赛和县城决赛的竞演机制

田林的壮剧会演活动采取设置片区预赛和县城决赛相结合的竞演机制,赛前发布比赛通知,组织动员全县各乡镇业余壮剧团报名参赛,积极排练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壮剧剧目。县文广局、乡镇文化站派乐队老师、业余文艺骨干跟踪、辅导参演剧团排练。各剧团排练热情高涨,参演人员认真排练,致力于提高壮剧演出水平、为全县人民奉上精彩的传统壮剧盛宴。经过第一轮片区会演比赛,各片区挑选出2~3支优秀的业余剧团到县城参加展演,并邀请相邻的右江区、隆林、西林、凌云等县(区)及周边贵州省册亨县、云南省富宁县的民间剧团到田林县城交流展演,既有效地带动全县壮剧团的排演热情,又能保证壮剧表演的艺术质量与参赛水平。

田林县壮剧艺术节的组织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在田林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田林县壮剧艺术节按照“隆重、提升、节俭、有序、安全”十字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稳步实施,基本实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提升形象,促进发展”的目标。艺术节嘉宾规格高,活动规模大,宣传覆盖广,观众人数多。通过举办艺术节,北路壮剧以及田林的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壮剧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保护,田林县城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人民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当好东道主,办好艺术节”成为田林人民的共识,市民的文明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是展现了一种精神。举办艺术节牵涉的部门广,参与的人员多,工作量大,对县一级行政机关的写作能力、组织能力、行政能力是一次考验。田林县负责艺术节系列活动的各工作组(办)、各相关部门、单位凝心聚力,配合紧密。各个工作人员尽职尽责,演职人员更是为排好节目,克服疲劳和酷热,早中晚不间断地排练。广大业余群众为了把剧目排好,都放下手中的生意和私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为办好艺术节展现了该县“团结协作、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

二是弘扬传承了一项文化。历届田林壮剧藝术节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增强了广大民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与认同,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信心,对激励本县及周边县业余壮剧团今后积极创作和演出、促进北路壮剧艺术节更好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是锻炼了一批干部。艺术节活动对每一位干部都是一次考验和锻炼,很多参与者不计报酬,不辞辛苦,主动加班加点,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在全体工作人员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每一位参与艺术节系列活动的干部的大局意识、合作意识、协调水平、办事效率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是整合了一批人力资源。这批人员包括组织领导者、文艺工作者、筹备工作人员、志愿者、广大业余群众演员以及外请的众多演出团体等,在艺术节系列活动中,来自各方面的人员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在工作中增进了信任和友谊。这批人员将是田林县今后继续举办大型文艺活动,打造田林特色文化品牌的主力军。(来自田林县文化馆提供的内部资料)

三、广西少数民族戏剧会演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了解到,虽然田林、靖西、三江等少数民族地区举办当地特色的戏剧会演活动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但如何保证这个戏剧专项活动的长期性举办,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是少数民族地区在举办少数民族会演活动时存在的共同的难题。在田林县了解到的情况是2019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壮剧片区会演活动于2019年4月23日—27日在乐里、旧州、定安、六隆、利周等五个乡镇举行,其间壮剧演出69场(次)、各民族原生态山歌表演5场(次)。本届壮剧节为历年来准备最为仓促、宣传工作最少、群众知晓率最低、活动内容最为单一、气氛最为冷清的一届。究其原因,除了和田林县近几年来全力投入脱贫攻坚工作有较大关系外,北路壮剧自身的生存、发展困境也是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在调研时田林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还提到田林县壮剧艺术传承保护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壮剧演出水平亟待提高。由于筹备时间短,各项筹备工作和节目排练过于仓促,节目演出水平还有待提高。第二个问题是活动场地简陋。由于场地原因,参加壮剧会演部分团队安排在露天的广场舞台演出,演员和观众受到日晒雨淋的影响。现有的文化广场面积太小,在搭建大型舞台和观众容纳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无法满足更多观众要求到现场观看的需要。第三个问题是配合协调不够。各筹备组与办公室的职责分工还不够明确,一些工作存在推诿现象,增加了办公室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工作被动。

靖西市文化馆馆长莫福校也反映,靖西市连续举办的三届南路壮剧会演让活动组织者真实摸到靖西南路壮剧的底子,既看到希望,也感觉到了危机。好的方面归纳起来有如下六点:

一是得到广大壮剧团队的热烈响应。在会演通知发出之后,全市广大壮剧团队积极响应,报名参加2019年第三届靖西市南路壮剧会演的就有34支壮剧团队。

二是演出质量不同凡响。第三届靖西市南路壮剧会演,各个壮剧团队高度重视,认真排练,精心挑选剧本,以良好的姿态参加会演,所以演出质量相对比平时高。旧州壮剧团演出的《还恩》、壮博艺术团演出的《母爱》等都具有较高的水平,确实不同凡响。

三是培养一批新人。第三届靖西市南路壮剧会演,有部分相对年轻的演员是第一次上舞台,但表演得相当有水准。禄峒镇凌准窑庄壮剧团的方美清,是本次会演最年轻的演员,表演也相当成功。这有助于培养新人,更有助于壮剧的传承和发展。

四是激发了靖西市南路壮剧的创作热情。第三届靖西市南路壮剧会演,特别设立优秀编剧奖,目的在于激发全市壮剧创作员的创作热情,为靖西的南路壮剧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五是促进壮剧乐队的培养。南路壮剧表演离不开乐队,这次会演,乡镇的各个壮剧团队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乐队伴奏,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这促使各个团队加大培养乐队的力度,争取更多人员参与乐队演出。

六是为壮剧团队建立了交流的平台。经过会演,各个团队达到了交流的目的,通过对比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希望像这样的会演能够形成惯例,年年都举办,这将极大促进靖西南路壮剧的发展。

靖西市南路壮剧会演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部分壮剧团队演出质量低下。有些团队根本分不清壮剧和山歌的区别,甚至不知道南路壮剧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怎么表演好。

二是舞台表演不规范。靖西南路壮剧会演舞台问题很多,包括台风、动作、进出场等均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得到评委专家的指点,再加以提高。

三是部分团队演成壮剧表演唱。表演没有剧情矛盾,仅是壮剧各种唱腔的展示,有失南路壮剧演出的精彩性。

四是演员老化、剧本缺乏的局面没有得到完全改观。靖西南路壮剧会演,大部分演员年龄相对较大,五六十岁仍然是主力军;剧本总体水平也是质量不高,创作人员年龄也相对偏大。(来自靖西市文化馆提供的内部资料)

四、广西少数民族戏剧会演可持续发展的

对策建议

(一)會演作为独特的文艺制度,是戏剧艺术可持续发展的牵引力,也是推进全民艺术普及与改革探索的必由之路,应重点关注和发挥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的聚集平台优势,通过会演的举办集中展示基层院团传承发展戏曲艺术的优秀创作成果和服务基层人民群众的良好精神风貌,推出一批富有时代精神、充盈文化内涵、蕴含艺术价值、小制作、大情怀、正能量的优秀戏曲作品。让这些作品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现实生活、传达群众心声,反映基层戏曲院团深入生活、贴近民生的创作特点,体现出广大基层戏曲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深入基层为百姓服务的真挚情怀。

(二)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和组织,艺术价值挖掘,优秀剧目的扶持、推广、评奖以及优秀戏剧艺术人才的扶持力度,激发我区少数民族戏剧内在传承活力,不断探索有利于传统戏剧传承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推动戏曲普及和活跃程度,提高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传承水平。

(三)因类制宜,精准施策,科学指导,精准管理,推动少数民族戏剧领域的文化治理体系的建立和文化治理能力的提升,探索出一条符合地方实际、民族特点的少数民族戏剧发展之路。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0年文化和旅游研究课题“广西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调查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黄斌.会演:广西戏曲发展60年的一个考察视角.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8(05).

[2] 李锦芳.北路壮剧概论.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11):162-184.

[3] 李煞.华灯下的田野——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