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项钱币上海泓盛10月重磅举槌

2021-09-13 14:18陈曦
中国收藏 2021年9期
关键词:户部银圆北洋

陈曦

10月18日至23日,备受瞩目的上海泓盛2021年秋拍钱币专场拍卖将在上海宏安瑞士大酒店举行。此番将上拍的2000项钱币拍品,可谓亮点频出,精彩纷呈。其中,《抚松山馆》旧藏、天津老藏家旧藏等中国机制币专场,将作为本次秋拍的重头戏隆重呈献。而上海一两银币样币、户部一两银币样币、北洋一两银币样币、广东七三反版样币、庚子京局七钱二银样币等精品,也将登台亮相。

罕见难得——“上海壹两”银币样币

1867年上海县上海壹两射线版银币样币

在众多拍品中,“上海壹两”无疑是最闪耀的明星之一。即将上拍的一枚1867年上海县上海壹两射线版银币样币,正面龙纹,光芒自中心向外辐射,背面为英国王室及嘉德勋章图案,设计精美绝伦;镜面底版,边齿及马齿锐利,龙鳞满打,立体感极强;原味欧洲五彩包浆,品相顶级。此币为中国机制币顶级大纲目性名誉品,存世仅数枚,向为藏家所珍爱,极为难得罕贵。

关于“上海壹两”的来龙去脉,钱币学者孙浩曾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图说中国近代机制币章》一书中有过详细叙述。早期中国没有自己的银元,外来通货充斥,其中俗称本洋的墨西哥造西班牙银元最为畅行。墨西哥1821年独立后改以鹰洋取代本洋,惟初期尚未普及。香港在《南京条约》后割让给英国,开埠以来并没有发行货币,一直沿用中国内地的各式通货。1859年,港督罗便臣上任,为推广香港贸易及取代来源不稳定的鹰洋,积极争取在香港设厂造币。经核准即制定条例,向英国购置机器,1866年5月7日“香港铸钱局”正式开张。

规划之初,原本是想以该厂占地利之便来取代墨西哥银元,但民众守旧,习惯使用熟悉的货币,新制维多利亚女王肖像香港银元的质量及产量都不稳定,未能推广。营运后又逢景气低迷,这座耗资45万元的造币厂月收入只有1万元。新任港督麦当奴了解状况后,就想把港元卖到中国内地,就近扩展市场以消弭亏损,但内地接受度有限。1866年,麦当奴向总理衙门的恭亲王请求港元同意可比照本洋及鹰洋折纳关税,惟实际收受数量太少于事无补,港府认为应专为中国设计一种市场能接受的贸易用银元。

1867年初,香港铸钱局委托英国皇家造币厂雕刻师史特(Sherd)制模。为容易被清政府接受,正面采用象征中国帝王的龙形图案。在考虑平衡对等的原则下,背面是英国皇室及嘉德勋章图案。同年5月送币样11枚到北京,然而当时清廷对以机器制造银币的任何提案都没有兴趣,未被认可。因此香港政府决定关闭铸钱局,整座厂卖给日本,成立了大阪造币局。

钱币界最早对“上海壹两”进行考证而有具体成果的是中国机制币大师伍德华(Tracey Woodward)。他关注此币近15年,期间还托人至英国外交部查阅档案,他最终结论如下:“上海壹两”(Shanghai One Tael)应该是“壹上海两”(One Shanghai Tael);“上海”一词是指秤量单位,不是地名,即本意是“漕平壹两”。英方认为上海是重要新兴港埠,采用上海平法有助销量,故重量以漕平一两(566格令、合36.67克)为准,并非专用于上海。另可能错以为通行之上海规元含银九八,将成色定为982。伍德华将结论发表在1937年8月上海出版的英文《中国杂志》(The China Journal)月刊,不知何故,沪上泉界似无所悉。所谓上海工部局委托该厂制作准备在租界使用之说,纯属误解。

此泉界习称的“上海壹两”共有三种版式,壹两分有芒线及无芒线两式,二钱只有一式,无芒线及二钱未获采用。有芒線版式当时曾小量生产,成品随即被销毁。无论何种版式,均极珍贵罕见。

原味体验——“户部两”银币样币

另一枚值得关注的拍品即为清光绪二十九年户部光绪元宝库平一两银币样币。其为日本大阪造币局制模,是中国历史上“圆两之争”时期的产物,仅试铸,未发行,存世极稀。此枚币面呈浅灰色,原始包浆均匀,版底平整,银光犹存,其状态是当今普遍审美取向——原味的最佳体现者,极为难得。

孙浩在《百年银圆》一书中对“户部一两”的来源有过探究。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底,京城拟筹备设立银圆局,然而各地有关龙银究竟是以“圆”或者“两”作为其币制单位争论不休。随即爆发的义和团事件导致当时兼造银圆的北洋机器局毁于战火。次年,袁世凯接替故世的李鸿章为直隶总督,翌年奏准在河北西窑窪护卫营址设厂,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十六日(1902年12月15日)正式开制,命名“北洋铸造银圆总局”。随后,总局按照袁世凯的指示进行一两银币的生产,并委托日本正金银行代办模具。

清光绪二十九年户部光绪元宝库平一两银币样币

其洽询的日本大阪造币局认为,一两银币的直径应比七钱二分加大一成为宜,一则可防止新旧混淆,二则直径与厚度的比例大,轻敲时音脆,易辨优劣。北洋银圆局依照此建议制作了坯饼,在袁世凯批准后试制了六七千枚,但并未发行,原因不明。

以现在的存世量而言,绝大多数此类钱币应被回炉改制,泉界习称此为“户部一两”。根据“造币总厂报告书”记载,光绪二十八年底正式开制前已委托雕刻模具及试制,预定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发行。日本大阪造币局的沿革年表中亦有“1903年6月,清国委托货币模具25组制造完成”的记载,足证此一两的模具来自日本并由大阪造币局制作。“户部一两”为中国最大的机制龙银,在筹划之际朝野均寄予厚望。可惜清政府举棋不定,未能修成正果。

由于存世量极少,在“民国八九之间,平均市值,每套不下三百金,今且数倍过之矣”,素为泉界耆宿汲汲追寻的名珍。

引人瞩目——“北洋库平一两”银币样币

清光绪三十三年北洋光绪元宝库平一两银币样币也同样引人瞩目。1907年北洋(直隶)铸币,仅试铸未发行。此样币打制压力十足,字口清晰峭拔,龙鳞图案周正,立体饱满,层叠有致,铸造极尽精美,尽显样币风采。通体折射淡彩色包浆,镜面底版,品相一流,保存完美,极少见,向为清代机制银币名誉品。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北洋库平一两”是清代“圆两之争”中最后一种“两制”银币。此币的设计与户部一两相同,正面除将“户部”二字改成“北洋”外,其余未变;背面变更了发行年份,并将厂别英文“HUPOO”改为“PEIYANG”,二者尺寸亦相同。当时,户部筹设的造币总厂已开工,并在先前试造了丙午“中字一两”等银币,由此推测,此样币应是后更名为“度支部造币津厂”的原北洋银元局所制。北洋一两只有一种面额,可分为两种不同版别:一种背面龙珠火焰下有三个极细微的小点排成直线或三个非常明显的凸点排成弧形,俗称“三点”版,另一种则为龙珠无点版。

传奇色彩——“京局”庚子系列银币

“京局”庚子系列银币是中国近代机制币中的珍罕品,全套共5枚,面值分别为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庆亲王奕勖请求会同户部在京师试办造币厂制造银圆,上奏获准,定名“京都制造银圆局”,简称“京局”,于1900年3月向英国伯明翰造币厂订购蒸汽机、轧片机、车床、印花机等杂项设备,定于该年8月6日前交运。1900年,义和团烽火燎原并波及北京,6月22日,京局在义和团攻打附近的奥地利使馆时毁于战火。有资料记载,京局并没有正式运行,只试铸了很少量的贰角及壹角样币。战火中,有工人抢救出除“一角”钢模以外的四套钢模,后售予收藏家方药雨,民国年间又转让给上海收藏家陈仁涛。其间,模具曾借给上海币商王守谦私制数套,于是京局银币有了原铸和后铸版之分。

目前已知京局银币的存世量:雕刻师在伦敦工作坊制作的光边版样币,全套5种面额,存世2套;京局原铸版,存世仅有“二角”和“一角”二种,数量各10枚左右;后铸版,估计制作了10至15套,“二角”数量可能稍低于此。由此可见,无论是何种版别的京局银币,均为难得的罕见珍品。

京局银币最早见著于王守谦在1935年印行的《中国稀见币参考书》,仅載有贰角和壹角二种;耿爱德1954年出版之《中国币图说汇考》内载有全套5枚,但说明其华籍同好表示仅贰角和壹角是京局原厂出品,其余为“某上海藏家”私制;早期泉谱如蒋仲川、施嘉斡的著述中,都只收录有贰角及壹角样币也正因为此。京局连同相关档案毁于庚子之乱,扑朔迷离的身世,使其成为最具传奇色彩的中国机制银币之一。

据了解,今年5月,上海泓盛2021年春拍钱币专场推出1478件拍品,成交率为85.06%,成交额达8276余万元。其中,PCGS SP62宣统三年壹圆反龙阳叶以414万元成交,成为本次泓盛钱币春拍“标王”。借着春拍这股东风,上海泓盛再接再厉,全力投入秋拍。据相关负责人表示,此番秋拍无论从质还是量上都将更上一层楼。对于最终成交状况,我们将拭目以待。

清 光绪三十三年北洋光绪元宝库平一两银币样币

猜你喜欢
户部银圆北洋
朱元璋道歉
朱元璋道歉
一枚银圆
将帅银圆护身传奇
将帅银圆护身传奇
新北洋打印未来
北洋海军为何会输
晚清户部铜元成色问题探讨
从报刊角度探北洋时期的民主思想
南宋的酒库与军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