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的研究

2021-09-13 15:24刘欣
中国民商 2021年9期
关键词:绩效考核

刘欣

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转企改制的主要内容,并对我国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的主要原则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竞争战略、更新组织结构、调整薪酬管理及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我国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的优化展开路径,旨在为转企改制工作的更好展开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绩效考核

事业单位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组织机构,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出了较大的推动性作用,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建设与发展无法满足现实市场需求。基于这样的情况,我国推行了转企改制工作,将原有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促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转企改制的主要内容分析

对于转企改制而言,对其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将部分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打单位,撤销其事业单位的建制,促使其参与市场竞争。在当前的实践中,我国主要对以下几种类型的事业单位落实转企改制,具体包括: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二、我国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的主要原则分析

(一)因地制宜及改革创新

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在进行转企改制之前,必须要对自身实际发展情况落实全面、详细、真实的调查了解,并以此为基础选取更适合事业单位现实情况的转企改制方案。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其他地区、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实践经验,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创新,确保转企改制方案与道路的适宜性。

(二)平衡企业发展与职工利益

在进行转企改制的过程中,除了要确保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在转企后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要重视对职工利益的维护,即要求平衡企业良好健康发展与职工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不能过于重视对企业转型发展的实现而忽视对职工现实利益的维护,也不能因保护员工利益而做出不利于转企发挥发展的决策。

(三)协调职工积极性与分流安置

利用多种方式对职工在转企改制中的积极性进行提升,同时要参考事业单位现实情况,对所有职工落实科学合理的分流安置,实现对职工热情与分流安置之间关系的协调。在控制成本的条件下,持续对职工对转企改制的积极性进行激发,同時落实对职工的分流安置,确保职工可以转入合适岗位。

(四)兼顾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在当前的实践中,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除了要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支持,还要体现出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有力维护。实践中,要求在强化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对失业职工的安置,给予其合适的生活保障,推动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

(五)严格遵守市场经济法则

对于所有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而言,其在展开转企改制的实践中,必须压对市场经济法进行遵守,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态度对转企改制中落实的所有策略进行制定与管理。同时,在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实际的转企改制实践中,还要对事业单位自身所具备的所有资源进行整合,落实合理配置。在完成转企改制后,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变为展开自主经营的企业,有相关管理人员承担企业发展责任,并加入市场竞争。

三、我国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的优化展开路径探究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竞争战略

出于对为维护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实践顺利程度以及最终成效的考量,必须要在落实转企改制前,结合相应事业单位的现实情况,制定出具备极高科学合理性、且定位准确的企业竞争战略,促使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在转企改制后能够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相应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必须要对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SWOT分析),完成更合适的竞争战略的选取,具体类型如下所示:基于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的竞争战略,即在牢牢把握外部市场机遇的条件下,对相应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的内部优势进行重点发展;基于内部劣势与外部机会的竞争战略,即依托外部市场机遇对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内部的不足与缺陷进行完善;基于内部浴室与外部威胁的竞争战略,即充分发挥出相应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内部优势的作用,实现对外部威胁的有效抵抗;基于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的竞争战略,即对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内部的不足之处与缺陷落实完善,并对外部威胁进行抵抗。

基于上述情况,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在依托竞争战略的完善提升转企改制效率效果的过程中,可以落实品牌战略、产品差异化战略、产品多元化战略、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低成本战略等等,或是组建战略联盟等,以此推动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的升级。

(二)更新组织结构

第一,对各个部门的职能进行明确划定与宣传。持续细化所有职能部门的职责,并由此组建起具体科室。例如,在转企后的企业内部搭建起营运部门,负责企业的市场营销;搭建起技术部门,负责分析市场现实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产品规划,生产出可以满足现实市场需求的产品;搭建起后勤部门,包括财务部、办公室等等,为企业营销工作的更好展开提供充足、合理的后勤保障。依托对各个部门职责细化与明确,可以有效规避职责不清、存在管理死角的问题发生,以此推动转企改制后的企业是更好发展。

第二,对管理人员的岗位设置展开控制与减少。在企业所有的职能部门中设定一名管理人员,并由总经理对所有管理人员进行统一性管理。通过这样的管理人员岗位设置方式,不仅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岗位设置,还能够实现对职工归属感、责任感的增强,减少人工成本。需要注意的是,在展开组织结构更新调整的过程中,需要切实参考企业竞争战略、外部环境等多样性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变化情况落实动态调整,以此确保企业中各个组织结构均保持在高效运转的状态下。

第三,推动组织结构向着多维立体的方向发展。实践中,需要将企业视为依托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专用投资链,实现对企业经营风险展开更好承担。在企业内,所有人员均承担着来源于企业经营的风险,这就需要着重关注对企业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合理分配,引导所有职工参企业工作与治理。

(三)调整薪酬管理及绩效考核体系

1、薪酬管理体系的完善与调整

参考企业现实情况展开薪酬构成的合理设定,通常来说,薪酬体系普遍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工龄补贴、基本津贴等项目构成。其中,对于基本工资而言,可以根据职称评定进行划分,设定三个档位的基本工资;对于岗位工资而言,其主要由岗位性质、工作内等决定;对于技能工资而言,住户要参考技术等级、个人职称进行提供;对于绩效工资而言,主要与职工的工作完成量、工作合格率进行确定与发放;对于工龄补贴而言,其数额参考职工的实际工龄完成确定;对于基本津贴而言,主要包含日常补贴、学位津贴等等,根据企业的现实情况落实设定。通过对薪酬管理体系的完善,能够达到强化企业对高素质人才吸引力的效果,为企业参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更为有力、充足的高素质人才保障。

2、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与调整

绩效考核是保证企业所有职工具备更高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推动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必须要落实对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与调整。在此过程中,要求切实参考企业的现实情况完成对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通常情况下,可以选取的绩效考核指标包括关键业绩指标、个人能力素质指标、财务指标、学习指标以及满意度指标。其中,关键业绩指标要求联合各个岗位关键业务内容进行差异性设定,例如,营运部门关键业绩的主要业绩评价指标为营销业绩等等;个人能力的素质指标主要实现对职工能力水平的评价,包括个人品质、管理能力等等;财务指标主要应用于对营销人员的业绩考核评价中,以投资回报、利润率等指标落实评价;学习指标包含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以此约束职工重视自我提升;满意度指标主要包含各个部门之间的满意度评价、部门与员工之间的满意度评价、员工自身的满意度评价、客户与企业之间的满意度评价,以此维护企业内部环境的和谐稳定,推动企业更好发展。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人事工作調整是展开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实践中的必要性内容,结合前文所提出的原则,要求在转企改制时,确保职工在转企改制后依然享有社会保障,实现原有利益不受损。基于这样的要求,必须要落实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重点落实以下几项策略:

第一,引入差异性保障措施,促使不同员工之间的待遇差异逐步缩小。针对老职工、重点岗位职工,应当持续沿用原有的社会保障标准;针对新职工,要积极移入新政策为其提供社会保障。第二,重点落实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强化职业年金制度的应用力度,以此尽可能缩小转企改制前后职工享受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性。第三,明确转企改制成本的承担责任。通常来说,在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实践中,由于养老保险模式发生改变出现的成本,应当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所成承担;由于建设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而出现的成本,应当由相应企业自行承担。

(五)其他

第一,组织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业务培训。积极联合区域相关政府部门、职能部门,共同展开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业务培训,对转企改制涉及的工作流程、国资管理、土地处置、社保衔接、企业登记等配套政策,为涉改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进行专题培训解读。对于转企改制而言,其是我国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中最为“难啃的骨头”,政策性强、情况复杂、矛盾面大,关系到涉改人员的切身利益,及时为涉改单位解疑答惑,是确保改革“平静、安静”的关键,因此展开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业务培训是必然选择。

第二,结合现实情况分类施策。针对规模不同、发展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性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必须要结合相应事业单位的现实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改革策略。通常情况下,对于一些经济效益较为理想、职能相近、拥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且具备直接展开转企改制条件的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可以联合组建起国有集团公司实现转企改制;对于一些经济效益一般、职能单一、规模相对较小的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可以将其划入国有企业,同时撤销其事业单位的建制,由国有企业全部接受其的人员、资产等;对于一些承担着部分公益服务职能的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对其经营性职责进行剥离,确定其公益属性,原有经营性职能全部由国有企业负担。

四、总结

综上所述,转企改制是我国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的实现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明确相关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竞争战略、更新组织结构、调整薪酬管理及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的落实,推动了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更好实现,促进了原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静.事业单位转企背景下档案管理咨询服务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机电兵船档案,2021(02):26-28.

[2]邢维全,董国栋.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实现路径——以绩效审计为视角[J].新会计,2019(04):39-41.[3]吕婕.关于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财务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会计,2021(02):56-57.

[4]林燕燕.浅析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20(23):188-189.

猜你喜欢
绩效考核
医院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实践
以净资产为主导的绩效考核机制创新
国企改革视角下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北京市属医院绩效考核有新规
加强绩效考核 提升管理效能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