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仪式链视域下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指导实践探索与思考

2021-09-13 03:57曾媛
河北科技图苑 2021年4期
关键词:儿童阅读公共图书馆

摘要:公共图书馆在培养儿童阅读兴趣、拓展儿童阅读视野、丰富儿童阅读经验等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儿童阅读指导的过程可视为一种由馆员和儿童共同参与的互动仪式。文章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视角,结合无锡市图书馆“阅读使者全城行”活动,分析儿童阅读指导的互动仪式特征,对儿童阅读指导活动进行考察,并提出相应策略建议。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互动仪式链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1.0059

伴随着我国儿童图书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儿童阅读备受瞩目,儿童阅读指导及阅读推广成为公共图书馆最具吸引力的服务项目之一。公共图书馆在培养儿童阅读兴趣、拓展儿童阅读视野、丰富儿童阅读经验等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儿童阅读推广的过程可视为一种由馆员和儿童共同参与的互动仪式,双方在互动中推动着阅读活动有效开展。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分析视角,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和探索。本文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从馆员与儿童阅读互动情境出發,结合无锡市图书馆“阅读使者全城行”活动,对儿童阅读指导活动进行考察,并提出相应策略建议。

1 互动仪式链理论与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指导

“互动(interaction)”的概念最早产生于社会学研究领域中,人类的社会互动就是以有意义的象征符号为基础的行动过程[1]。最早提出“互动仪式”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在他看来,仪式不仅限于确定神圣感的合乎礼仪的行动,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环境中——如在家庭、工作、创作、邻里等环境中——进行正常接触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各种社会或社会系统中能观察到的大部分现象就是人们相互交谈,参加各种互动仪式,使他们能够形成、维持或改变某种现实感[2]。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科林斯(Randall Collins)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互动仪式链”(interaction ritual chain)这一理论。他认为,“仪式是一种相互专注的情感和关注机制,它形成了一种瞬间共有的现实,因而会形成群体团结和群体成员性的符号”[3]24。 在互动仪式链理论中,柯林斯提出了仪式的组成要素,即群体聚集、共同焦点和共享情感。当人们有了直接的身体在场,便形成了一种际遇,在此过程中,人们针对共同关注的焦点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他人的感受。在沟通与交流中,对某一问题的共同看法催生共同的情感体验,讨论的热情进一步迸发并感染群体中的每一个人,个人的自我表达和回应他人的热情得以进一步升华[3]80。互动仪式链理论为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指导开创了新的视角,提供了有效的阅读指导途径。在馆员与儿童的互动情境中,儿童通过与馆员面对面的交流,分享心中所思所想,享受较为轻松的阅读氛围,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讨论之中;馆员通过精心挑选阅读内容,设置互动话题,引发阅读中的情感共鸣,与儿童一起形成阅读共同体,在帮助儿童获得经验、自信以及对阅读热爱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成就感,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儿童阅读指导过程,满足身体在场、共同焦点、情感共享等互动仪式的要素和特征,加强了馆员与儿童之间的人际沟通与互动,为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服务开辟了新的方向,为儿童阅读指导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2 无锡市图书馆儿童阅读指导实践及特色

“阅读使者全城行”活动是无锡市图书馆于2014年推出的儿童阅读推广品牌项目。每年暑期期间,图书馆员化身“阅读使者”,走进社区,深入街道,为小学阶段的儿童带去经典儿童文学阅读指导,通过与推广阅读新理念的融合,致力于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培养儿童阅读乐趣、开展阅读讨论。该项目启动六年来,阅读使者们的行程超过1 000公里,将100余场活动送到少年儿童身边,惠及近10万名少年儿童,并获得第七届江苏省公共图书馆优秀服务成果奖、无锡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群芳奖”等奖项,为儿童阅读推广实践做出了有益探索。

2.1 身体共在:特定场域的阅读团体

柯林斯认为,互动仪式和互动仪式链理论首先是关于情境的理论。它是关于那些有情感和意识的人类群体中瞬间际遇的理论,情感和意识通过以前的际遇链而传递[3]20。互动仪式链依赖于一定数量的个体在特定空间里的情感交流与共享。只有位于同一场域之中,个体之间的互动才会产生。因此,身体在场是互动仪式链的基础。纵观“阅读使者全城行”活动,馆员走进社区、街道,将阅读推广活动带到儿童身边,他们与儿童的共在启动了一场阅读互动仪式。对于馆员而言,他们主动走出馆门,在图书馆之外为儿童开辟了一个阅读场所,让儿童在家门口即能享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对于儿童而言,社区、街道延伸拓展了儿童人际交往范围,成为一个有别于学校的独特场所。它不带有学校和课堂环境所具有的约束力和紧张感,并以其独特的社区文化吸引着儿童的参与兴趣。同时,参与者不论年龄大小、年级高低,全凭自己的阅读兴趣自发融入活动。儿童由此摆脱了日常生活中的个人角色,以群体赋予的全新角色投入互动仪式之中。在这种基于共同兴趣的全新阅读团体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向他人展示自我,儿童更容易感受到一种安全、放松和友好的氛围。当儿童拥有宽松的话语表达空间时,他们更加勇于发表见解,展示自我。

2.2 共同焦点:阅读群体的关注点

共同关注的焦点是互动仪式链的重要一环。在互动仪式中,参与者的一系列行为发生在某个特定时刻,共同聚焦互动情境中的关注点。在“阅读使者全城行”活动中,同一阅读群体互相关注的焦点是伴随阅读这一共同阅读行动而生成的。参与者的注意力集中于阅读内容及其衍生的一系列活动上,彼此形成了有焦点的互动。馆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向儿童推荐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导读和交流,激发儿童阅读积极性。托芙·扬松、玛丽·诺顿、帕·林·特拉芙斯、罗尔德·达尔等世界儿童文学大师相继走进儿童的阅读视野,“姆咪谷”系列作品、“玛丽阿姨”系列作品、“借东西的小人”系列作品等国际安徒生奖、卡耐基文学奖获奖作品进入儿童的阅读版图。在阅读指导过程中,馆员选择有助于让儿童产生阅读兴趣的精彩内容进行导入,让儿童对作品充满好奇。同时,将生动讲述、巧妙提问、讨论引导与图片展示、影片赏析、文本朗读、角色扮演等多种阅读手段相互穿插,增加阅读参与度,塑造儿童阅读的专有情境,吸引儿童畅谈内心感受,形成积极的阅读氛围,在不断的交流和互动中实现良好的阅读效果。

2.3 情感共享:激发彼此情感共鸣

互动仪式链的实质是情感的互动,它强调的是情感行动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有意义的情感也正是在这种互动过程中逐渐获得和搭建的。随着互动仪式的启动,人们会对共同关注的焦点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一旦产生情感共鸣,表达和倾诉的意愿也随之产生,并希望与同一群体中的成员进行分享。成功的互动仪式,身体的共在和共同焦点最终指向共同情感的集体释放。在“阅读使者全城行”活动中,馆员帮助儿童愉悦地走进儿童文学名著,巧妙设置开放式问题,全方位调动儿童感官,让儿童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验,有助于启发更多的思考,提升共同情感。如在《地板下的小人》导读过程中,馆员在让儿童获得对这部经典名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领儿童领略作者对“小人”们日常物品的奇思妙想,借助“小人”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对比,感受兴味盎然的幻想世界。结合电影海报欣赏、精彩段落解读、电影片段赏析等,帮助儿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领会情节发展脉络,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馆员以“猜猜看”“说来听听”的对话方式,将“你觉得主人公阿瑞埃蒂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你认为世界上存在借东西的小人吗?”“目前借东西的小人数量多吗?”“你愿意和借东西的小人成为朋友吗?为什么?”等有趣的话题贯穿全程,促使儿童调动记忆中的资源,帮助他们构想出作品所描述的世界。再如,经典儿童文学作品《魔法师的帽子》从儿童视角出发,将日常生活用品加上想象的色彩,为平淡无奇的物品增添了无穷童趣。一顶普通帽子竟然可以把蛋壳变成云朵,把房子变成森林,把蚁狮变成刺猬,把水变成木莓汁。主人公姆咪特罗尔把自己藏进了魔法师的帽子,馆员向儿童提出问题:“他在帽子里会变成别的样子吗?他变成了什么?”儿童置身于情境之中去体会书中人物的感受,引发与作品的真实联结。当儿童随着姆咪特罗尔变成一个丑陋的怪物或忧虑、或忐忑时,馆员进一步抛出话题:“姆咪特罗尔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吗?”引发儿童热烈讨论,倾诉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当读到姆咪特罗尔在妈妈温柔目光的注视下终于恢复原样时,儿童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流露出心满意足的神情。可见,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为儿童营造临场沉浸感,有助于唤醒儿童内心积极的情绪体验与感情共鳴,增强儿童情感能量的迸发,有效提升儿童阅读主动性。

3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域下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指导策略

3.1 打造儿童阅读共同体

互动仪式链理论阐述了身体在场对于增强情感能量,形成群体团结的重要意义。“阅读使者全城行”活动的最大的优势是为人际互动创造了契机,在馆员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和纽带,敞开了双方对话与交流的际遇空间,形成了一种互动仪式链。然而,在当下,儿童几乎很难获得与他人互动的契机。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课业负担的加重,升学压力的侵蚀,培训班的泛滥,使得儿童的文学阅读和人际交往的时间受到极度挤压。另一方面,传统语文教学课堂往往以单篇短章的字词句分析为主导,片面强调语言文字技能训练方面的作用,而忽视了儿童作为真实读者在情感体验上的需求,无法为儿童打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空间。文学阅读、交流时空的稀缺,使儿童难以对阅读保持持久的热情,必然导致阅读兴趣的丧失。因此,公共图书馆应灵活创造条件,突破时空限制,充分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等,主动走近儿童的身边,扩展儿童阅读空间,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阅读机会。同时,馆员与儿童之间平等友好关系是开展互动的重要基础,交流渠道的畅通多样以及互动话题的开放度则是沟通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基于馆员对阅读内容的导读,儿童得以尽情思考,自由想象,各抒己见。馆员给予儿童充分的尊重、全然的关注,鼓励更多的儿童参与话题的讨论。良好的互动为儿童带来高度的热情、主动性以及自豪感,促进儿童阅读共同体的形成。当那些缺乏自信的儿童也能通过阅读和自由表达变得热爱分享,他们会逐渐衍生出一种自信,这种自信将会为儿童日后成为一名阅读者提供力量。

3.2 激发阅读情感体验

儿童文学是儿童阅读指导活动的重要资源。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善于以幽默的、细腻的笔调展示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的诗意之美,从而给儿童以强烈的情感体验[4]。儿童文学的价值在于其蕴含的审美情感和精神内涵,它们为儿童的心灵带来丰富影响和体验。正如儿童文学理论家刘绪源在《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中指出:“判断文学作品的尺度,不应是某种被称为‘教育意义的理念,也不应该是某种既定的道德律条,而应是情感——具体地说,是自身的自然生发的审美情感……让人获取这种审美情感,正是文学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目的,也是人生至高的精神享受。”[5]146儿童文学作品中文本所蕴含的审美特质和情感能转化为滋补儿童生命成长的养料,让儿童成为自我生命的体验者和创造者。因此,文学阅读并不仅是让儿童单纯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而是在帮助儿童在阅读讨论中分享对文本的感受、对故事的看法、对过往生活经验的回忆和分享,成为一种自我能力的延伸。对于图书馆而言,需要重新发现文学阅读的价值,关注儿童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这种将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抽象认知的表达过程,将使儿童受益无穷。比如,儿童短篇小说集《姆咪谷的伙伴们》中《看不见的小妞》讲述了小傻妞因为家人的挖苦和嘲讽,吓得连人形都看不见,最终在姆咪一家的鼓励下,从“看不见”变得“看得见”,从胆小自卑变得坚强自信的故事。看不见的小傻妞不论是外貌还是个性,都独具特色,对儿童充满了吸引力。虽然每个人心目中的小傻妞都不一样,但儿童想参与书中人物生活的意愿同样强烈。“如果小傻妞来到你的家里,会发生什么事情?”“你有什么办法使小傻妞重新被看见?”丰富有趣的问题能让儿童充分开展想象,调取原有生活经验,表达内心真实感受和独特生命体验。在此基础上,馆员还可以向儿童提问:“你有过与小傻妞类似的经历吗?”“你最想参与小傻妞的哪一段经历?为什么?”此类话题将唤起儿童连接个人经验,找到自己与书中人物的共同点。书中人物形象是虚构的,但恐惧、胆怯、自卑、孤独等情绪在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儿童几乎每天都要与这些情绪共处。但是,儿童文学所传递的爱和勇气可以帮助儿童重拾自信,改变自我。儿童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得益于对他人相似经历的同理心。如果儿童能够很好地体验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并与其产生内心情感共鸣,他们也就能通过阅读建立和世界的联系,拓展对世界的认知,这些经验最终将转化为他们的成长。

3.3 重视阅读书籍选择

柯林斯认为:“每一人将与谁、以何种仪式强度进行互动,取决于他或她所具有的际遇机会,以及他们能够互相提供什么,来吸引对方加入互动仪式。”[3]87馆员与儿童因共同阅读书籍促成了彼此互动的际遇,选书是阅读的第一步。小学阶段儿童“在阅读兴趣上没有选择性和分化性,作为个人独特爱好的学科兴趣一般还没有真正形成起来,因此,他们对阅读材料的选择没有明确的指向和个性特征。”[6]73公共图书馆在为儿童选书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在指导阅读时,馆员要重视阅读书籍的选择。首先,所选书籍应契合儿童阅读心理和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儿童“最感兴趣的是具体的事实,而对比较抽象的有关事物因果关系的规律性的知识一般不很感兴趣。如一些需要运用判断、推理和思考的图书,儿童一时还难以接受。”[6]73这一阶段儿童感性的、具体的认知方式居于主导地位,形象、直觉性思维比较活跃,尤其是想象力发展迅速。而儿童文学最重要的功能是培养想象力。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是对儿童想象力的最佳引导,它们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想象、审美、趣味、智慧,使儿童的童年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为他们增添生命的快乐。因此,馆员应将富有想象力的儿童文学作品纳入首选书籍。其次,所选书籍应该契合儿童阅读兴趣。刘绪源先生在《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向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儿童文学世界,从审美眼光出发,提出了儿童文学三大母题,即爱的母题、自然的母题和顽童的母题。爱的母题体现的是“成人对儿童的眼光”,自然的母题体现的是“人类共同的眼光”,顽童的母题则体现的是“儿童自己的眼光”。它“渴望自由,向往无拘无束尽情翱翔的天地,体现了人类的未来指向,是对于未来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种深情呼唤。”[5]153 顽童母题型儿童文学作品贯穿儿童立场,体现儿童的意志和内心想法,其中蕴含的童真童趣、审美品位、幻想精神和游戏趣味,促使儿童驰骋想象,宣泄情感,释放天性,对儿童产生莫大的吸引力。因此,馆员可以在基于馆藏资源优势的前提下,选择国际安徒生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卡内基儿童文学奖、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等国际儿童文学奖项书目,及时关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接力出版社、新蕾出版社、明天出版社等优秀少儿出版社的出版动态,结合儿童的阅读兴趣,为他们选择适合图书。

3.4 加强专业化人才建设

3.4.1 培养馆员人际互动能力

对于儿童而言,他们的成长离不开与成人的高效互动。俄国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学习与社会互动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成功学习的关键在于为学习者与另一名在学习过程中承担教师角色的人提供最大限度的互动机会。他肯定了儿童在与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在互动中的平等地位,享有平等地表达和交流自己思想、情感的机会和自由[7]。在互动仪式链情境中,馆员的角色尤其关键。儿童是否愿意参与到阅读互动过程以及投入热情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馆员与儿童情感互动的频率和程度。因此,儿童阅读指导对馆员的人际互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馆员要学习与儿童沟通的艺术,馆员要以平等的思维与儿童对话交流,和儿童建立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使儿童乐意跟馆员聊天,让他们知道“馆员不单是只会阅读故事绘本的成年人,他们还会和儿童一起愉快地交流、玩乐,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儿童打开一扇认识精彩世界的大门。”[8]其次,心理共情作为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纽带,在互动过程中作用显著。馆员应设身处地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关照儿童的情绪反馈,用心倾听并及时回应儿童的想法,并适时给予赞赏,增强儿童的信心,强化与儿童的情感联接,鼓励儿童主动参与文本的讨论、交流,进行情感的分享。最后,加强馆员自身的亲和力。阅读指导自始至终离不开馆员与儿童的面对面交流。馆员的语言、行为、情绪等都会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馆员应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以亲切友善的言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愉悦阅读氛围。

3.4.2 提升馆员的儿童文学素养

馆员指导能力是引导儿童从阅读走向讨论的支点。馆员应该具备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知道儿童需要阅读什么,帮助他们做出选择,让儿童真正建立阅读兴趣,发展阅读能力。一方面,馆员应该认真研读儿童文学理论著作,广泛涉猎儿童文学作品。只有拥有足够的阅读量,才能真正领悟什么是经典儿童文学,能够从浩如烟海的读物、琳琅满目的书目中,选择那些真正经得起时间淘洗、传递人类永恒价值的经典书籍,练就卓越的选书能力。另一方面,馆员应对选择的儿童文学书籍有深入了解。馆员对作品把握得越透彻,越能从中获得阅读乐趣,越能懂得如何根据文本以及儿童心理,设计互动话题,引导儿童把以往生活经验带进文本讨论中,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最后,馆员自己爱读书,把自己对阅读的热爱传递给儿童,是最好的阅读指导。如果馆员是一位儿童文学的爱好者,儿童就会因此成为文学的聆听者、阅读者。儿童文学阅读、交流同样也为馆员带来丰富滋养。从成人自身角度而言,儿童文学阅读亦能给他们带来很多珍贵的体验,加深对书籍的理解,在与儿童的交流中也能收获情感慰藉。[9]长此以往,儿童阅读指导实践必将有效促进馆员儿童文学素养的提升,使馆员更加具备专业精神。

4 结语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威尔弗雷德·比昂认为:“学习的基础在于能拥有情绪体验的能力,而且这些情绪经验是有意义的,并能进一步成为深入思考和更高层次抽象观念的基础。”[10]作为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的重要路径,阅读指导活动应致力于让阅读回归到本源意义上的互动活动,即发挥馆员阅读协助者作用,将儿童阅读场所拓展到更广阔的公共领域,鼓励儿童发挥想象,体验情感,表达感受,使文本意义和阅读经验在互动讨论中得以形成,帮助儿童建立自信以及对阅读的渴望,让他们的阅读之路走得更久、更远。

参考文献

[1]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306-307.

[2]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吴曲辉,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545-546.

[3]蘭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崔昕平,马艳萍.儿童文学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58

[5]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张汉强. 青少年阅读心理学概论[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8.

[7]马特·贾维斯.有效教育心理学[M].刘纳,国程悦,刘清,译.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38.

[8]李龙、周文博.“成人——儿童”一对一导师模式阅读推广项目管窥——Power Lunch等3个项目对图书馆亲子阅读的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8:95-100.

[9]李荣秀.儿童文学的成人阅读[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013:7.

[10] 马戈·沃德尔.内在生命:精神分析与人格发展[M].杨方峰,林晴玉,吕煦宗,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190.

作者简介:曾媛(1980),女,硕士,无锡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儿童阅读与服务。

(收稿日期:2021-04-21 责任编辑:张长安)

-familV ?+l b X P ?J ascii-theme-font:minor-latin;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 minor-fareas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9):45-51.

[4]皮尔斯·巴特勒.图书馆学导论[M].谢欢,译.北京:海洋出版社,2018:23.

[5]夏春红,于刚,印重.现代图书馆资源管理与推广服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1.

[6]桑姗,吕述谡,徐双双.沭阳农家书屋成为乡村振兴“加油站”[N].宿迁日报,2021-02-02(A2).

[7]郝晓霞.农家书屋地方文献征集与数字化工作的思考[J].甘肃科技,2016(17):73-74.

[8]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2021-04-26].http://www.gov.cn/gong

bao/content/2018/content_5331958.htm.

[9]魏晓敏,韩宗峰.农家书屋,让浓郁书香涵养乡村文明[N].新华日报,2021-05-18.

[10]孙伟华. 数字时代农家书屋的破局之路[J].出版广角,2021(8):47-49.

[11]黄佩芳.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图书馆众筹的现状与运作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17(24):25-31.

[12]李超平. 嘉兴模式的延伸与深化:从总分馆体系到图书馆服务体系[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12-19.

[13]新华社.中宣部等十部门印发《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EB/OL].[2021-02-26].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6/content_5

368689.htm.

[14]孙杨,李任斯茹.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路径[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5):151-152.

[15]金武刚.农家书屋与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1):84-92.

[16]娄炜利,马嘉.农家书屋在乡村文化传播中的功能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1(4):61-64.

作者简介:胡苗芬(1986),女,硕士,桂林理工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阅读推广。

(收稿日期:2021-05-26 责任编辑:马玉娟)

The Development and Dilemma of Village Libra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 Case Study of Dongyang Village in Guilin

Hu Miao-fen

Abstract: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for rural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social, ecological, and party building. Rur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is one of the weaknesses among those facto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library project,  village libraries have been set up in most of the villages of China, which greatly promotes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culture.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village library has also fallen in predicaments, such as insufficient funds, sluggish operation, low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books and materials, etc. Taking Dongyang Village of Guili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of village library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Village Library; Development and Dilemma;Dongyang village

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on Childrens Reading Guidance Practice in Public

Libra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ve Ritual Chain—Taking Wuxi

Librarys  “Reading Emissarys Tour of the Whole City” as an Example

Zeng Yuan

Abstract:The importance of public library in cultivating childrens reading interest, expanding children's reading vision and enriching children's reading experience is self-evident. The process of children's reading promotion can be regarded as an interactive ceremony participated by librarians and childr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ve ritual chain theory, combining with Wuxi Library's “Reading Emissarys Tour of the Whole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ctive ritual of children's reading guidance, investigates children's reading guidance activitie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Public Library;Childrens Reading;Interactive Ritual Chain

猜你喜欢
儿童阅读公共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向社区小学生开放的探索与认识
以观影寻觅儿童阅读初心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我国儿童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
以绘本为起步,打开阅读之路
让儿童在阅读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