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掀起英语热

2021-09-13 02:12李红笛鲍安琪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35期
关键词:陈琳结业函授

李红笛 鲍安琪

1988年10月15日,河南原阳县祝楼乡中学英语教师李长栓在郑州冒雨奔波了一整天,既找不到旅馆,更没有时间去找考场。而第二天上午8点,就要开考了。这个考试,就是北京外国语学院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首届广播函授英语课程的结业考试。1985年,全国10多万人缴费报名参加了这个函授课程,约2万人坚持学完了三年,12317人参加了结业考试,7856人通过,98名优胜者参加了复试。最终,李长栓和另外26人被录取到进修班,在北外校园中度过了难忘的1989年。

函授课程

首届广播函授英语课程是由时任北京外国语学院夜大校长、函授部主任陈琳教授一手策划并主持的。陈琳曾回忆,1978年9月,李先念邀请他和北外其他几位专家到家中做客,探讨国内英语教育的现状和出路。就是在这次交谈中,酝酿出了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在全国掀起英语学习高潮的思路。

很快,陈琳主讲的“广播电视英语课程”在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黄金时段同步推出,从1978年直至1983年。陈琳编著的《广播电视英语课程》教材仅在北京就发售了1500万套。一股全民学英语的热潮就此涌起。

1985年5月,李长栓在《广播之友》上看到了一则广播函授英语课程的招生简章。课程由北京外国语学院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学制三年,面向全国招生。最让李长栓心动的是这条:修业期满、结业考试成绩特别优秀者,由北外提供奖学金1600元,到北外进修班学习一年。

1985年9月1日,广播英语函授课程正式开学了。付费报名的在册人数超过10万,自由收听者就无从统计了。与以往的讲座式广播英语节目多放在黄金学习时段不同,这个函授课程反其道而行,每周一三五晚上22时30分在中央广播电台一套首播,二四六清晨6时30分在中央广播电台二套重播,星期日休息。但学校有寒暑假,这个课程没有。

在雷打不动的听课中,李长栓从河南省汲县中等师范学校毕业,成了乡里一名英语老师,一边教学一边继续听广播。

结业考试在北京邮电学院函授分院的支持下进行,共设115个考点,考试程度相当于大专英语单科考试,通过结业考试的7856人中,98人收到了复试通知。

难忘岁月

进修班在1989年3月开学。进修班一共27人,职业为教师的最多,约十来位。李长栓年龄最小,只有21岁,年龄最大的是天津大港区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的一位副校长,56岁,头发都白了。1990年1月,为期近一年的进修结束。

从进修班结业后,李长栓回到了乡中学。1993年,他考取了北外高级翻译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高翻学院副院长。

王伟冰进修回校后,获得了破格提拔。今年66岁的他,教了42年的书,没有一张大学文凭,只有一张北外的进修证书,陪他走遍了全世界。

楊冰一心想赴美留学,1990年考了托福、GMAT,被斯坦福大学的MBA录取,但被上级认为暂时不适合出国而未能如愿。他辞职下海,创建了自己的公司,现在已是一名企业家。

崔钟民1992年离开内蒙古呼盟老家,开始了新的生活。他曾在LG、索尼等多家外企工作,现在在上海开了一家自己的贸易公司。他的每一份工作,都跟英语有关。最近,他在喜马拉雅电台上开设了一个节目,叫“重温上世纪80年代广播函授英语课程”。在节目中,他像老师那样朗读了课文。不过,毕竟老师们的声音是无法模仿、难以复制的。他们每个人的英语发音都有着独特的辨识度,那是当年那些没有机会进入正规院校的英语爱好者耳中仙乐般的声音。(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猜你喜欢
陈琳结业函授
Disney World Helped Heal Her Family—Now She Works There
小巫见六巫
自学
自 学
回忆《诗歌报》函授
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研究
基于就业视域下英美文学知识导入大学英语课堂途径探究
在不一致这一点上,我们很一致
人在曹营心在汉,回不去的上海复婚梦
最新速生芽苗菜生产技术快速致富函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