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破解农民工市民化困境的途径

2021-09-13 17:21田琳琳王利君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25期
关键词:政策研究市民化农民工

田琳琳 王利君

摘要: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农民工市民化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对于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意义十分重大,是促进城乡融合、区域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文章在调研数据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从农民工市民化发展意义、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等深入展开论述。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研究

一、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意义

农民工在城市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他们对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并且在城镇化中有着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的作用。农民工市民化能够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将农民的消费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从而提高经济发展。农民工市民化是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能促进城乡融合,化解农村劳动力剩余社会矛盾,推进城镇化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农民工市民化不仅事关“三农”问题的破解、城镇化战略的推进,还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现阶段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儿童、妇女、老人留守村庄,必然会引发“村心空”,产业虚、生气失、人气降,不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解决,也能有效解决农村两地分居的家庭矛盾、半工半耕的社会矛盾、劳动力缺失的经济矛盾,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问题。因此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充分就业、社会和谐稳定。

二、农民工市民化存在问题

(一)制度层面

农民工市民化与城镇化发展不协调,市民化政策滞后,户籍改革制度与配套政策缺乏联动机制,市民化政策整体布局碎片化。随着工業化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人口形态不断变化,现行的行政级别划分制度大大制约了人口规模发展的潜力。大城市区域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小城镇因行政体制限制抑制户籍人口增加。一些城市虽然建立了农民工落户积分政策,但是因为程序的繁琐并没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落户政策虽然有所放松,但是呈选择性状态。

(二)就业收入支撑层面

农民工就业不稳定,就业渠道单一,就业层次低、收入低。目前农民工大部分在建筑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工作,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就业选择能力脆弱,一般是从事体力劳动,稳定性不强,有专业技能的较少,并且处于被动选择。由于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缺乏支撑产业,持续吸纳就业能力不足,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虽较以前年度有所下降,仍然占总样本的比重大,第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是不稳定的城镇化,现阶段供需结构失衡,城镇化吸纳就业能力不足。

(三)成本可接受层面

房价高,爆发式的增长构成了农民工留在城市最大的成本。当前农民工基本实现了职业的市民化,但是没有实现实质性的市民化,要想增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住有定所”很关键,能适应城市生活的农民工有38.71%,实际在城市购置有房产的仅有11.29%,因为房价高,没有缴纳住房公积金,又不符合相关优惠贷款政策,加之消费观念陈旧,最终很少在城市买房落户。

(四)社会保障层面

大部分农民工从事重体力、高体能工作,危险性大,没有或者没有连续缴纳社保,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减退,许多工作难以胜任,部分因丧失劳动力致贫。多数农民工只是嵌入式生活在城市,绝大多数处于一种“伪城市化”状态,他们游离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秉承着“自我保障,自力更生”的理念,很少甚至没有关注过城市的社会保障政策,对此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认识,且社保维权意识不强。

三、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农民工市民化身份障碍

剥夺户籍上附属社会利益,弱化户口价值,降低进城落户门槛。现阶段绝大部分农民工是通过购房实现户籍转变的。破除城乡二元户籍壁垒,简化农民工落户手续,推动新一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户籍改革核心要“减负”,将户籍上的各种福利进行分解,还原户籍仅是一种人口管理的工具作用。根据人口规模大小,对政府机构和人员编制进行改革,弱化行政级别制度,大型城市可以考虑在部分领域放开对农民工的限制,让农民工与市民享有同等权利,中型城市要积极推进,县城及小城市要彻底开放。政府应为有能力且愿意留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及其家属提供政策支持,如对举家进城的农民工在农民工继续教育、社保养老上、子女入学上给予充分保障,降低购房条件限制、为农民工缴纳住房公积金、推行经济适用房放宽政策、农民工子女入学保障政策、完善积分制落户政策等。

(二)转变观念,把农民工市民化纳入城市发展规划

1. 合理规划城镇空间布局。增强小城镇吸纳能力,鼓励农民工就地市民化。以产业集聚增加带动就业,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以产业兴城,依城促产,注重产业集聚区与城市发展的统筹协调,城市建设部门与集聚区管理部门共同建设,实现整体规划,连片开发,加强集聚区公共服务建设。放宽中小城镇落户政策,促进农民工在县城或中心城镇落户;政府主导项目和重要产业向小城镇适当倾斜,主导产业拉动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现劳动力就近就业。同时要加快服务业发展,兼顾农民工总量和结构特征,扶持农民工由劳动密集型行业向服务业转型。

2.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工就业转型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现阶段农民工七成以上在一线城市就业,三线城市城镇化缺乏产业的支撑,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具有较强的集聚和扩散效应,促进人口集聚,增加非农人口所占总样本的比重,进而解决农民工就业。然而现有的工业园区并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及上下游合作关系。要从产业链延伸,加大补链、强链力度,引导同类产品同类企业集聚,集群上下游企业通过分工协作配套提升生产效率集群优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协调发展,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创新,进而实现农民工就业岗位充足、收入增加。同时要加快服务业发展,兼顾农民工总量和结构特征,扶持农民工由劳动密集型行业向服务业转型。

猜你喜欢
政策研究市民化农民工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山东省奖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出新招
陆铭:不能高估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
高校办公室精细化管理内涵、特征及价值
保育员队伍建设的政策研究
中国能源CO2排放峰值方案及政策建议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