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制造业梯度转移特点与机理探究

2021-09-13 20:58马昕烨沈映春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23期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移制造业

马昕烨 沈映春

摘要:中共中央于2015年推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重大国家战略,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是这一战略的核心,以产业升级转移为其中一大重点。文章试图基于梯度推移理论,探究京津冀地区制造业转移过程中可用其进行阐释的特点与机理。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归纳整合和官方统计数据的整理,文章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京津冀制造业现状的不均衡产生了制造业转移的驱动力。第二,京津冀制造业转移呈现出明显的单向性,具体来看由北京转入津冀、天津转入河北;转移规模与制造业类型密切相关,规模效益、转入地经济发展特征、区域功能定位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三,京津冀制造业在转移过程中推动了制造业转型升级;体现了科学的转移顺序;同时促进了三地差异化分工。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梯度推移;制造业;产业转移

一、引言

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的地级市、直管市,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中国的“首都经济圈”、北方经济规模最大且最具活力的地区。2019年,三地合计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总量的8.5%。《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在2015年推出时,就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同时在一体化、产业升级转移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聚焦于区域经济领域。京津冀地区是国家战略重点区域,内部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其中,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的功能定位;天津将建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河北省承担着京津冀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的重要角色。不同城市的区域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造业转移的深度和广度。

制造业的基本内涵,是将资源经过加工,转化为可供使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品的过程。制造业质量和规模,代表了国家的综合生产力水平,是划分发展中与发达国家的重要指标。有鉴于此,制造业转移关乎区域经济的平稳过渡,是京津冀实现联动发展的重要条件。关注其特点与机理,有助于对制造业转移现状有更深入的认识,探寻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因此,本文选取的重点研究对象是京津冀地区的制造业,通过文献法与相关统计数据的整合归纳,探究京津冀地区在不同功能定位下制造业转移的特点与机理,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二、京津冀制造业转移现状

(一)京津冀制造业发展现状

1. 制造业发展不均衡

梯度推移理论可概括为:无论世界范围内,还是一国范围内,经济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因此在客观上已形成一种技术梯度,有梯度就有空间推移。高梯度地区首先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再逐步向处于二、三级阶梯的地区推移。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逐步实现地区间梯度差距缩小、推移速度提高、整体经济分布相对均衡。在我国,区域梯度推移理论被引入区域研究与整体布局研究。

存在梯度推移的前提是地区间存在梯度差异,为定量比较地区间专业化差異水平,引入了区位商的概念。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某部门产值与当地总产值的比重与全国范围内该部门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之比率,它反映了该地区该部门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商值越大,说明该地区该产业专业化水平越高。当某地区某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5,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及相关计算公式,计算出2017年北京市制造业分行业(部分)的区位商数值(见表1),并结合已有GDP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表1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内部存在着产业结构的梯度差异。首先,三省市第一产业的产值在GDP中占比逐渐萎缩,第三产业比重在平稳中上升。截止至2018年末,北京、天津、河北已全部属于“三二一”型结构但三地三产次占比仍有明显差距,其中北京市的三产业占比最高,天津比北京低约22%;河北最低。由此可见,北京在产业结构上较津冀更优。

通过2017年北京区位商值计算可知,北京市在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产业的专业化程度高,属于高梯度地区,具备向低梯度地区推移的条件。

天津市工业基础雄厚,特殊的港口位置使其交通运输优势明显,在三省市中属于中等梯度地区,具备承接北京市部分产业转移并向河北省转出产业的基础。

河北省的产业模式于近年来顺利转型,实现第三产业占比最高、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低的模式。且21世纪以来,第三产业占比增长比与京津差距不大。2018年,与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占比仅高出约1.75%。可以预计,在未来较长的时间段内,河北产业模式仍将处于过渡阶段,属于京津冀地区内的低梯度地区,在制造业转移过程中主要承接北京、天津两地的转移。

综上,京津冀地区在国内属于制造业发达地区,但区域内仍存在较大的发展不均衡。梯度从高到低为北京—天津—河北,其中天津、河北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尚大幅度落后于北京。

2. 制造业转移的未来方向

为推动各类产业合理有序转移,工信部发布《产业转移指导目录》,从实践来看,成功地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根据该目录,京津冀地区优先承接发展内容中制造业15个。其中,北京市共10类,电子信息产业最多;除此之外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等制造业也优先承接发展目录中项目数量较多;医药、智能制造装备等也有涉及。可以看出,北京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其制造业正在向全面发展并重点突破高精尖产业的方向进发。天津市汽车、电子信息、医药领域项目数量较多,分别为9、8、7项,食品、轻工、新材料、纺织等也紧随其后。可见,天津在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方面拥有独特优势,并有进一步强化该优势的趋势。河北省优先承接发展项目最多,15个制造业领域全部涉及,轻工、机械、食品项目最多,高端制造业项目数量相对较少。

综上,京津冀三地制造业在协同发展的全局下又有着不同的重点,未来将朝着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缓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方向前进。

猜你喜欢
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移制造业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
评剧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音乐生态环境现状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内容创业激发下的创新创业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