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作业讲评课中的三大抓手

2021-09-13 19:23李洁琼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平分线习题解决问题

李洁琼

【内容摘要】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的延伸与补充,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检验,是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衡量与了解。作业讲评课很容易上成是教师的“满堂灌”,学生对于知識仍旧一知半解。一节好的作业讲评课,离不开师生的互动配合。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关键词】作业讲评 几何题 提问

习题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点的反馈,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重要凭证。在作业讲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习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本文将从以下三种提问方式展开探究。

一、开门见山式提问

简单题考查的知识点单一,学生审题后可直接根据所学定理和结论来解答。像这类相对简单的题目,教师可直接问学生“是什么”,由学生来讲解。例如,已知:点P在∠BAC的平分线AD上,垂足为M,PM=3 cm,则点P到AC的距离是   cm。

对于普通学生而言,没有图形的几何题让他们摸不着头脑,这时就需要学生抓住关键词“角的平分线”。教师在讲评作业时,可直接提问学生:“角平分线的性质是什么?点到直线的距离如何表示?”,让学生根据问题理解、分析题意,解决问题。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PM可看作是点P到AB的距离,那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得:P到AB的距离等于P到AC的距离,因而得出P到AC的距离是3 cm。

在作业讲评课中直问学生数学定理或公式,帮助学生回忆并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开门见山式的提问,简洁明了,指向明确,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抓住重点。对于直问“是什么”类的叙述性问题,问题简单,答案确定,学生也敢于回答,这类提问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师生间的问答中,增加了师生交流,实现了师生的互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层层递进式引问

难度中等及以上的习题,尤其是几何题,图中出现较多的线和角,学生易产生混乱,难以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在作业讲评时,可以将题目条件进行拆分,化整为零,通过由易到难的阶梯式提问,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化繁为简,突破难点,找到正确、便捷的解题思路。

例如:如图1,∠BAC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D,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求证:BE=CF。

本题综合考查了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难点在于证明时需添加辅助线。在分析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将条件分解,梳理解题思路。

提问1:已知条件涉及了哪些较特殊的线?

答:角平分线和垂直平分线。

提问2:哪一条是角平分线?有什么结论?

答:AD平分∠BAC,又DE⊥AB、DF⊥AC,则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易得DE=DF。

提问3:垂直平分线呢?有什么性质?

答: DG垂直平分BC,所以点D到线段BC的两个的端点的距离相等。

(根据学生的应答,引导学生添加辅助线,连接CD、BD,如图2。)

提问4:你学过哪些方法可以证明两条边相等?

答:可通过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边相等、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提问5:观察图中BE和CF的位置,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它们相等?

答:两个三角形全等,只需证明△CDF≌△BDE,即可得对应边BE=CF。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将一个中等难度的综合题抽丝剥茧,最终解决问题,是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像这一类循序渐进地引问,在学生解答时进行提示,减小问题的难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单纯的知识理解上升到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的能力。

再如,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AD,BC=DC,点E为AD边上一点,连接BD、CE,CE与BD交于点F,且CE∥AB,若∠A=60°,AB=4,CE=3,求BC的长。

本题考查的是垂直平分线、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特征,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它存在一定的难度,通过层层递进的引导式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提问1:条件AB=AD,BC=DC,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答:点A与点C到B、D两点的距离相等,得AC是BD的垂直平分线。故可作辅助线,连接AC,则AC⊥BD,如图4。

提问2:由AB=AD,∠A=60°,又得到什么结论呢?

答:△ABD是等边三角形,得AB=AD=BD=4;又AC⊥BD,由三线合一可得BG=DG=2,∠BAC=∠DAC=30°。

提问3:条件CE∥AB,这两条线平行,又能得出什么呢?

答: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BAC=∠ACE=30°,通过等量代换得到∠DAC=∠ACE=30°;又由等角对等边,可得AE=CE=3,所以DE=1。同时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BAD=∠CED=60°,得△EFD是等边三角形,DF=DE=1,所以GF=DG-DF=1。

提问4:现已有AC⊥BD、BG=2这两个结果,该怎么求BC呢?

答:在Rt△BGC中,通过勾股定理可求斜边BC的长。

提问5:但是要求斜边,必须先求出另一直角边CG的长度,CG放在哪个直角三角形中来求呢?

答:在Rt△CFG中,∠ACE=30°、GF=1,因为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CF=2,由勾股定理可得CG=3。最后,在Rt△BGC中,BC=BG2+ CG2=22+(3)2=7。

综合题与简单题的区别在于无法一眼就能说出答案,它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需要发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按部就班,逐步解决问题。层层递进式的提问,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接受程度,通过提问为学生架设了解决问题的桥梁,降低了难度梯度,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探究意识,为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打下基础。层层递进式的提问,是为了给学生指引思考方向,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三、豁然开朗式激问

在习题解答时,学生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虽能解决问题,却少了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探究精神,这时就可以通过激问来激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例如:“思考一下还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吗?”,这既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与过程,还鼓励学生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有时,换个方向考虑,也许会有预料不到的惊喜。

例如:如圖5,在△ABC中,AB=AC,M、N在BC上,且AM=AN,试说明BM=CN。

学生的解答:(1)∵AB=AC(已知)∴∠B=∠C(等边对等角),有AB=AC、AM=AN、∠B=∠C两边一角对应相等,学生很轻易地联想到证明△ABM≌△ACN,就可以得出BM=CN的结论。

提问1:这三个条件能否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提问设疑,引导学生回顾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哪些。

答: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SAS(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ASA(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AAS(两角及其对边对应相等)、HL(直角边斜边对应相等)、SSS(三边对应相等);两边一角证明全等时这个角必须是两条边的夹角。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达到化错为对的目的;然后追问,那该如何证明全等呢?

提问2:那么换成是什么条件来证明△ABM≌△ACN?

答:两角一边对应相等。

提问3:已经有∠B=∠C这一对角相等,还需要哪两个角相等呢?

答:∠BAM=∠CAN或∠AMB=∠ANC,就能根据A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而无论哪一组角相等,都需要借助条件AM=AN来得到∠AMC=∠ANB。

提问4:你们还有其他解答方法吗?能不能不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就得到所需的结论呢?

在问题得到解决后继续追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大脑的运转,让他们不断地思考。这样的提问有利于学生保持兴奋度,在作业讲评课中,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思考。在作业讲评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应对及时给出提示,在关键处不断发问,引导学生换一个思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并且收获成功的喜悦。

提问5:条件AB=AC也就是说明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那么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或特征吗?可以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BM=CN吗?

教师不断强调等腰三角形,暗示学生联想到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所以添加辅助线AD:如图6,作AD⊥BC,垂足为D。在等腰△ABC和等腰△AMN中,由三线合一可知,AD是BC和MN上的高,所以BD=CD、MD=ND,所以BM=CN。

问题解决:∵AB=AC,AD⊥BC,

∴BD=CD(三线合一)

∵AM=AN,AD⊥BC,

∴MD=ND(三线合一)

∴BD-MD=CD-ND即BM=CN。

这个过程相较而言更加简洁明了,但是学生往往想不到,通过师生间的问答,逐步引导,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让学生顿觉原来还可以这样做。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还有利于发展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作业讲评课是新授课的延伸与补充,不仅是纠正作业中的问题,更是培养学生实现由了解知识向运用知识转化的重要过程。通过师生间的提问与回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同难度的习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让作业讲评课变得富有生机,让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升,达到“问”故知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世森.如何上好作业讲评课[J].教学与管理,2003(6):27.

[2]杨永刚.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J].甘肃教育,2018.

[3]赵连平.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与策略[J].神州,2012(4):233.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北厍中学)

猜你喜欢
平分线习题解决问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抓住习题深探索
玩转角的平分线
角平分线形成的角
多用角的平分线证题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