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改饲” 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21-09-13 11:10崔奇峰孙翠清周慧郭世娟胡向东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年7期
关键词:模式

崔奇峰 孙翠清 周慧 郭世娟 胡向东

摘 要:基于对河北省4 个“粮改饲” 试点区和1 个非试点区的调研上,以“粮改饲” 作物中有代表性的全株青贮玉米为例,阐释“粮改饲” 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调研发现,在全国“粮改饲” 政策实施前,河北省已开始了对全株青贮玉米饲喂的探索,其“粮改饲” 主要表现为“粮” 改“饲”,即把玉米的利用方式由传统的籽粒收储利用变为全株青贮利用。分析表明,“粮改饲” 模式带来了养殖效率和产品品质提升、节约种植工时、降低加工能耗等利好。“粮改饲” 补贴政策对于“粮改饲” 模式的发展有锦上添花的助推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饲料成本的弥补方面。但是,“粮改饲” 补贴政策效益的显现以原奶或牛肉价格坚挺为前提,还有可能会引发市场不当竞争。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从产业振兴,用地金融补贴等要素支撑,政府积极作为的角度,保障“粮改饲” 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粮改饲;全株青贮玉米;模式;补贴政策

河北省位于全国十大优势奶牛养殖带之列,是奶牛养殖大省,养殖水平高、规模大,2018 年奶牛存栏115 万头,居全国第三位1。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主产区,特别是中南部以玉米为主的种植业结构,为养殖业长期发展提供了稳定保障。在全国“粮改饲” 政策推行前,河北省奶牛养殖户已开始了全株青贮玉米饲喂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2015 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草牧业的发展,支持青贮玉米与苜蓿等饲草料的种植,开展“粮改饲” 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三元种植结构的协调发展2,之后“粮改饲” 政策实施力度整体上不断加大。基于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河北省成为全国首批“粮改饲” 试点省。2015 年,在石家庄市行唐县、张家口市围场县和塞北管理区3 个县(区) 开始试点。2019 年,试点区扩大到包括唐山市、保定市等26 个市、县(市、区),计划收贮面积11.23万hm2,补贴资金合计2.33 亿元3。全株青贮玉米是河北省“粮改饲” 的主流作物,苜蓿燕麦等数量较少,这与全国“粮改饲” 作物的特征是一致的。对河北省“粮改饲”情况、政策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可为全国“粮改饲”政策的稳步推进及“粮改饲”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河北省“粮改饲” 基本情况

本研究对河北省4 个“粮改饲” 试点县(石家庄市行唐县、保定市望都县、保定市唐县和唐山市滦南县) 和1 个非试点县(邢台市柏乡县) 开展了调研,调研主体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养殖场(户) 和种植户,共收回种植业有效问卷141 份、奶牛养殖场有效问卷11份、肉牛养殖场有效问卷2 份。根据2018 年年末存栏量数据,5 个调研县的单个养殖场荷斯坦奶牛的平均养殖规模为774 头,单个养殖场西蒙塔尔肉牛的平均养殖规模为166 头。

4 个调查试点县中,除滦南县部分村种植“花生—小麦”两季作物外,行唐縣、望都县、唐县均为“夏玉米—冬小麦” 一年两熟模式;1 个非试点县柏乡县的种植模式为“夏玉米—冬小麦” 一年两熟模式。5 个调查县的奶牛全株青贮玉米饲喂水平均较高,泌乳牛全株青贮饲喂率达到100%,与河北省“试点县泌乳牛全株青贮饲喂率达到100%4” 的文献结论相符;肉牛的全株青贮玉米饲喂水平较低,有近一半的养殖户还没有实现全株青贮玉米对黄贮玉米的替代。

1.1 “粮改饲” 模式以改变利用方式为主、调结构为辅

河北省“粮” 改“饲” 分为两种方式: 一是改变利用方式,由传统的籽粒收储利用变为全株青贮利用,是“粮改饲” 的主要方式。不仅种植户更偏好种植籽粒玉米品种而非专用青贮玉米品种,甚至养殖户也有相同偏好,除个别养殖场尝试自种少量青贮专用品种外,绝

大多数养殖场的自种品种为普通玉米。二是改变作物种植结构,即将原种植籽粒玉米的土地用来种植苜蓿、甜高粱等牧草,这是次要的方式。仅有少数养殖户正在进行尝试,或者由于尝试种植失败而改回种籽粒玉米。以籽粒玉米青贮化为主要利用方式的具体原因有: (1) 种植户对新的生产模式和内容较谨慎。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农民积累了丰富的普通玉米栽培经验,而对于没有种植经验的其他饲草种植,由于担心市场风险、技术难度大等原因,农户接受度较低,即使尝试,成功率也不高。如行唐县独羊岗乡郑家庄村养殖大户高五江在2007年曾尝试苜蓿种植,但由于产量低、收割人力物力成本高等因素限制,最终放弃,改回种籽粒玉米青贮化利用。(2) 种植户有规避价格风险的需求。出于对风险的规避,玉米种植主体更愿意选择种植籽粒玉米,可以在收获期灵活地随行就市: 如果青贮玉米售价更有吸引力、或者家里缺乏劳动力,则种植户更可能选择以青贮玉米的方式来出售;如果籽粒玉米价格更有吸引力,且家里有劳动力的情况下,种植户则更倾向于选择该种方式销售。在试点县,种植户更愿意把籽粒玉米改为全株玉米出售,由经纪人使用专用机械从地里直接收走,可以免去种植户收割、运输、晾晒、脱粒、储藏等环节的劳动力投入;而在非试点县,考虑到籽粒玉米价格更有优势,以及很少有人来收购等因素,种植户更习惯以籽粒玉米的方式出售。(3) 青贮专用玉米品种存在技术和市场瓶颈。当地养殖场和畜牧部门普遍认为,虽然专用玉米品种产量和效益高,但易倒伏、销路单一,一旦出现养殖场经营困难,无力收贮的情况,将给种植农户带来很大损失,相关部门不敢大力推广。

1.2 “粮改饲” 政策补贴对象以试点县养殖场为主,按实际收贮量补贴

河北省规定,“粮改饲” 补贴对象为试点市、县区域内适度规模草食家畜养殖场(户、企业、合作社) 或专业青贮饲料收贮企业(合作社) 等新型经营主体。优先向流转土地自种、订单收购等形式收贮的组织倾斜,优先扶持奶牛存栏300 ~ 1 000 头的规模化养殖场(企业、合作社)。每吨优质饲草料补贴标准由试点市、县(市、区) 管理部门确定,原则每吨不超过60 元。各试点市、县(市、区) 可在确保粮改饲面积、收储量任务全面完成的基础上,安排一定资金用于青贮设施改扩建补助。对草食家畜养殖场(户、企业、合作社)、专业收储企业(合作社) 新建、改(扩) 建青贮窖、堆放场等设施进行直接补助。青贮窖每立方米补贴不超过120 元;地面堆贮场每平方米补贴不超过50 元。

在所调研的试点县,除保定市唐县有一家青贮玉米专业收贮企业2019 年预报了3 万t 支持外,其余试点区的补贴主体均为规模化养殖场(户、企业、合作社),最小养殖规模为423 头、最大养殖规模为1 260 头。各试点地区均补贴实际收储数量,滦南县、行唐县和滦南县补贴额度分别为58.5、45、27 元/t。所调研样本的补贴内容都不包含青贮窖和堆贮场(表1)。

1.3 “粮改饲” 的种养结合以收购青贮玉米为主,以流转土地自种为辅

养殖户主要通过向种植户收购的方式获得全株青贮玉米,以流转土地自种青贮玉米的比重很小。這主要是由于: (1) 土地流转费较高。当地集中连片的土地流转租金为每亩800 ~ 1 000 元,与养殖场流转土地自种相比,协议收购方式成本更低,更符合当地交易习惯。(2) 有成熟的经纪人队伍。养殖户更多地是通过与经纪人(或农户代表) 以口头协议(居多) 方式或者签订合同方式,由经纪人(或农户代表) 帮助组织青贮玉米的收购,不愿意直接与小规模种植户建立联系,他们认为与小规模农户合作的谈判和执行成本太高。(3) 青贮玉米价格相对稳定。青贮玉米的收贮价格是根据收获期籽粒玉米的价格来决定的,不会提前通过合同约定,养殖场不担心青贮玉米价格大幅上涨。他们认为,青贮玉米流动性较差,消费区域以当地消纳为主,外销不多。从近些年的价格来看,青贮玉米均价变动幅度有限,基本是按照当地市场的籽粒玉米价格确定当年定价,养殖户预期未来价格波动幅度不会太大。(4) 货源相对稳定。虽然和种植户联系相对松散,但是由于所调研样本县玉米是主要农作物,养殖场并不用担心供给不足的问题。

调研样本中有88.14% 的种植户所种植的玉米流向为“本县销售”、10.17% 为“留下自用”、1.69% 为“本省外县销售”。同时,试点区的种植户已经习惯于以全株玉米的方式进行销售,在试点区,有72.07% 的种植户以全株玉米的方式进行销售、有25.23% 的种植户以籽粒玉米方式进行销售、有2.70% 的种植户两种销售方式都有,正如村民所说的“大家都这么卖”。

2 “粮改饲” 模式发展效果与制约因素

“粮改饲” 模式的推行,对河北省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农牧业效益稳步提升,节约了种植业者的劳动时间,节约了资源消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日益显现。但推进“粮改饲” 模式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种养结合松散、粪污污染、用地约束及金融支持缺位等问题和困难。

2.1 “粮改饲” 模式对河北省草食畜牧业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1.1 “粮改饲” 模式为养殖业带来“利好”

(1) “粮改饲” 提高了养殖效率和产品品质: 调研结果显示,随着“粮改饲” 模式的不断推进,并结合科学管理,2018 年被调查主体奶牛日均产奶量比过去显著增加,最高日产达33 kg。其中,石家庄市较2014 年提高了7.83 kg/(头·d);唐山市较2015 年增加了8.50 kg/ (头·d);保定市较2016 年增加了4.67 kg/ (头·d)。生鲜乳中的乳蛋白、乳脂肪两大营养指标提升,体细胞和菌落数显著下降(表2)。由于奶牛养殖收益87.84% 是来自牛奶销售,因此在当前奶价进入景气周期的时候,养殖户非常有动力提高牛奶的单产,改进牛奶品质。肉牛平均可以缩短1 ~2 个月的出栏期。

(2) 全株青贮玉米需求量可能会稳中有增

调研数据显示,基于对奶业市场前景良好的预期,养殖户饲喂全株青贮玉米的量会稳中有增。“稳” 体现在有54.55% 的养殖户认为现在的饲喂结构中全株青贮玉米已经达到最优配比;“增” 体现在有9.09% 的养殖户会少量增加青贮玉米的饲喂比重,还有36.36% 的养殖户会考虑大量增加其占比。在4 户选择将大量增加全株青贮玉米的养殖户中,有2 户的大量增加是有前提的,即在青贮玉米价格下降的情况下。

2.1.2 “粮改饲” 模式受到种植户青睐 由于青贮玉

米收获时无需投入运输秸秆、晾晒玉米等工时,节省劳动力,节约的劳动力可以在其他领域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被更广泛地接受。表3 调研数据显示,在试点区以全株玉米方式销售的农户占比72.07% ,成为主流的销售方式。

2.1.3 “粮改饲” 模式有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传统的饲喂方式是将玉米籽粒和秸秆分开处理,而全株青贮玉米,则是将玉米籽粒与秸秆一起制作成青贮饲料。不仅不用考虑秸秆的二次收贮问题,还减少了秸秆废弃和秸秆焚烧引起的环境问题。玉米全株青贮不仅省去了饲料加工环节能源的消耗,而且节约了淡水资源。

部分养殖户将牛粪施用在自种的田中,由于秸秆经过牛羊过腹还田,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2.2 制约“粮改饲” 模式发展的制约因素

2.2.1 种养结合松散制约“粮改饲” 长足发展 一是养殖户和种植户之间缺少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和信任机制,结合松散。实际调研中,养殖场和种植户间的青贮玉米收购多为口头协议,约束性不强。一方面,养殖户不想承担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如果有订单协议,种植户有可能会存在提前“去棒” 行为或田间管理疏忽等情况发生;另一方面,种植户则担忧由籽粒玉米市场价格上涨产生的机会成本,如果市场价格高于订单价格,农户倾向于选择违约到市场上赚取更高利润。二是养殖户流转土地面积少,内部种养结合不够。从抵御市场风险的角度,平均每个养殖场还需要流转1 225 亩耕地面积,或者以紧密的订单模式确保这一面积的全株青贮玉米供给。在当前玉米价格相对稳定,供给相对丰裕的情况下,而且玉米基本销售供给本地的销售习惯,让养殖主体并不担心全株青贮玉米的供给问题,但是当出现有竞争力的专业收贮企业,或者遇到灾年的时候,松散的种养结合模式将难以应对供给缺乏的危机(表4)。

2.2.2 生态环境承载力制约养殖规模扩大 被调研地区饲养总体规模大且集中,解决粪污污染的难题主要是“谁污染、谁解决”。但是养殖主体一般只精通于养殖,粪污资源化处理方面并不专业,在没有第三方资源化利用企业的情境下,消纳粪污问题是让养殖场主们头疼的大问题。无论是从通过环保要求的视角,还是资源承载力的限制,粪污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都会制约养殖规模的扩大。当前,养殖场一方面缺乏配套的饲草料基地,自身消纳能力不足。调查区域养殖场有6 家只专注养殖业;只有50 多亩的有2 家;种植规模超过1 000亩的仅有3 家。按照1 头奶牛需要配套2.5 亩耕地来消纳粪污的标准进行计算,每个养殖场平均需要1 935 亩耕地。而实际上,2018 年每个养殖场平均经营218 亩耕地,可消纳87 头牛的粪污,另外有687 头牛的粪污无处消纳。当前的粪污消纳方式,有的养殖场建成水泥砌筑的全地下储粪池,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靠蒸发作用减少粪污中的液体成分后,尽可能地多容纳粪污,等到粪污容纳不下的时候,再雇佣车辆来清理;有的养殖场则临时堆放在露天的荒地上。其次,是向种植户推广有机肥的链条不顺畅。种植户没有动力使用有机肥,有个别村民被周围的养殖场求着,“才象征性地去拉一点牛粪回来用用”,即使这样,也是偶尔为之。第三,当地没有资源化利用企业,2018 年,11 户销售牛粪污收入均值为5 773 元。其中,只有3家卖出了一些,其余8 家不仅没有该项收入,处理牛粪还需要花钱。

2.2.3 土地利用和土地供给制约粮改饲模式的拓展土地利用和土地供给对改饲模式拓展的制约主要是由于用地不足,导致养殖规模难以扩大,进而限制包括全株青贮玉米在内饲料需求量的增加。用地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是建设用地配套难。有些养殖场想扩大养殖規模,但是没有场地。以邢台市柏乡县为例,蒙牛建设500 头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在用地保障方面困难重重。

二是种植用地流转难。集中连片的土地一方面较少,另一方面流转费用较高,800 ~ 1 000 元/ 亩,如果没有环保对粪污处理的强制性要求,养殖户普遍缺乏流转大规模土地自己种植的动力。

2.2.4 缺少相应的金融支持手段激励“粮改饲” 模式的发展全株青贮玉米收贮环节需要大量资金,被调研县中除滦南县有邮储银行提供的“青贮贷” 外,其他县都没有专项金融支持。以行唐县为例,每年的青贮资金超过1.4 亿元,大部分需要银行借贷或者民间借贷,获得的粮改饲补贴资金对于数额巨大的借款来说,等同于提供了相当于利息的款项。养殖主体希望能享受到专项金融扶持,让“贷款容易点”。

3 财政补贴对“粮改饲” 模式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为促进“粮改饲” 政策的执行及模式的快速发展,实现减粮增饲,以农载牧,河北省积极推进“粮改饲”财政补贴工作,扶持生产青贮饲料和利用耕地发展青贮玉米种植。由于河北省在国家“粮改饲” 补贴政策实施前就已经进行了“粮改饲” 模式的探索,因此,补贴政策对河北省“粮改饲” 模式的发展起到了锦上添花的助推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饲料成本的弥补方面;基于补贴政策的效果显现是以奶价和肉价坚挺为前提的,补贴对象不当还带来了干扰市场秩序的问题,因此补贴政策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3.1 “粮改饲” 补贴政策促进了“粮改饲” 模式发展

3.1.1 “粮改饲” 补贴有助于降低养殖户全株青贮玉米饲喂成本 调研显示,养殖场并不会因为有全株青贮玉米补贴而增加全株青贮玉米的饲喂占比,形成对其他饲草的替代,从而改变其他饲料的成本构成。因此,补贴对饲料成本的降低可以直接反映在对全株青贮玉米饲料成本的降低上。在唐县、望都县和滦南县三个试点区,全株青贮玉米补贴均值为44.5 元/ t,按照300 元/ t的购买成本来计算,意味着购买同等数量的全株青贮玉米,获得补贴的养殖主体比未获得补贴的养殖主体价格便宜14.83% 。因此,养殖主体对粮改饲补贴非常欢迎。

在试点县,对于“粮改饲” 补贴可以专款专用的县,即资金不会被整合,可以直接补贴到全株青贮玉米收购环节的县,养殖主体积极申报、积极收贮;在资金被整合的县,养殖户希望资金不要被整合,而是专款专用,认为“补贴少总比没有好”。对于非试点县,养殖主体非常希望可以得到补贴,提高与周边养殖场的竞争力。

3.1.2 “粮改饲” 补贴有助于提高全株青贮玉米收购质量和养殖户的价格竞争力在有专业青贮玉米收储公司也可以获得试点县“粮改饲” 补贴资金的情况下,养殖场如能获得补贴,其在与专业青贮玉米收储公司的玉米收购竞争中,将更有竞争力。如保定市望都县的养殖主体反对“粮改饲” 补贴给专业收贮企业,因为收贮企业可能只赚取到补贴的钱就够了,所以会以很低的价格提前大量收购本地青贮玉米并销往内蒙等地,会造成青贮玉米收获季节的抢收和干物质含量不足30% 的现象。

这种现象发生时,因为有“粮改饲” 补贴,获得补贴的养殖场不会觉得“支出太多”,会更有勇气通过提高收购价格的方式,让农户再晚收获1 周时间,达到30% 的干物质含量,满足奶牛的饲喂的品质需求。

3.2 “粮改饲” 补贴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2.1 “粮改饲” 补贴政策推开依赖于原奶或牛肉价格坚挺 调研结果显示,“粮改饲” 模式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奶价、肉价具有长期的吸引力,而“粮改饲” 补贴政策仅仅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奶牛养殖领域,一是养殖场饲喂结构的转变并不是由于“粮改饲” 补贴政策的实施而带来的,而是奶业的盈利空间。在“粮改饲” 补贴政策实施前,河北省泌乳牛全株青贮玉米的饲喂水平就很高,11 户奶牛养殖场中只有1 户在“粮改饲” 政策实施前没有饲喂全株青贮玉米。二是养殖场也不会因为有“粮改饲” 补贴而加大全株青贮玉米饲喂的占比,而是取决于综合效益。由于受中美贸易战影响,进口苜蓿价格提高,为降低成本,部分养殖场已经成功实验了用全株青贮玉米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进口苜蓿,牛奶产量并不降低。但是,养殖户认为“如果用全株青贮玉米替代的综合效益比不上使用苜蓿,大量增加全株青贮玉米仅仅会停留在思考的层面。” 三是养殖户不会因为“粮改饲” 补贴政策而扩大饲养规模,进而增加对全株青贮玉米的需求,规模的扩大依据的是对行业盈利的预期。正如养殖户所说的“只要奶业振兴、奶价可观,全株青贮玉米价格就有吸引力”,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市场空间。在肉牛养殖环节,虽然饲料结构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全株青贮玉米饲喂水平可以进一步提高,依然需要牛肉价格对养殖户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行。因此,一旦奶价和肉价下行,“粮改饲” 补贴政策的可持续性将受到挑战。

3.2.2 “粮改饲” 补贴政策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行为 由于“粮改饲” 补贴政策无法约束专业收贮企业对于在当地所收购玉米的销路选择这一市场行为,试点区专业收贮企业存在提前抢收现象,全株青贮玉米干物质含量低。收贮企业接到外面的订单后,由于预期可以获得“粮改饲” 补贴,有可能以提高收购价格的方式收购全株青贮玉米,即使赔钱也敢尝试,只要预期获得的补贴金额大于销售净亏损。企业的过度逐利行为,造成了青贮玉米收获季节的提前抢收现象。抢收一方面降低了市场上全株青贮玉米的品质,提前了青贮玉米收获时间,导致青贮玉米干物质含量不足30% 。另一方面,降低了本地养殖企业青贮饲料可供收储量,如遇到异常年份,本地奶牛养殖企业需要从外地购入青贮饲料;如河北望都的一家收贮企业,获得的是望都县的“粮改饲”补贴,却把全株青贮玉米卖到张北、内蒙古等地。尽管这家企业由于达不到验收条件而没有成功领取到2018年的粮改饲补贴,但是企业的行为却激起了当地养殖场的愤怒。养殖户说“收购企业获得补贴,变相压价,扰乱市场,质量更难保证。” 因此,如果类似的情况在更广范围内发生,“粮改饲” 补贴政策的初衷将难以实现。

3.2.3 “粮改饲” 补贴政策对纯种植户带动不足 补贴不发给种植环节,发放在收贮环节,大部分种植户都不清楚有“粮改饲” 补贴政策。调研数据显示,有85.98% 的种植户对“粮改饲” 政策“不了解”,更不知道有补贴;对“粮改饲” 政策有些了解,但不知道有补贴的群体占4.67% ;对“粮改饲” 政策“很了解”,且知道有补贴的群体占9.35% ,由于是养殖场负责人或者在养殖场打工而对粮改饲补贴政策有所了解。养殖场在收购全株青贮玉米时,主要是参照籽粒玉米价格,随行就市,并不会把享受到的补贴与种植户形成利益共享机制。

4 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保障“粮改饲” 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4.1 以产业振兴带动“粮改饲”

前面的分析显示,对于养殖户来说,看到或者预期到奶价或肉价可观的情况下,才更有扩大养殖规模或提高全株玉米饲喂水平的动力,进而增加对全株青贮玉米的需求量。因此,要下大力气保障下游产业的振兴,下游产业振兴会通过价格传导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带动上游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振兴的主要着力点有:

4.1.1 以奶业振兴为核心 一是将《河北省奶业振兴规划纲要(2019—2025 年)》(以下简称《规划》) 落到实处。着力建好绿色优质奶源基地建设、乳制品加工培育、产品质量提升和乳品知名品牌创建四大工程,实现《规划》提出的,到2025 年,全面实现奶业振兴,实现奶源基地、乳品加工企业、乳品品质、乳品品牌等“四个世界一流” 的战略目标。二是推广“奶价保险”,维护奶企和养殖场之间的利益联结。当前,加工企业和养殖企业将长期处于博弈状态,对原奶的需求旺盛时,企业倾向于降低收购标准、提高价格,甚至争夺奶源;奶源过剩时,乳品企业压级压价、拒收限收。养殖场处于更加被动和劣势的状态。长期来看,要么是乳企建立自己的养殖基地,要么是养殖场衍生产业链条进入加工行业,方能更好地解决利益冲突问题。但是,大量养殖场进军加工行业显然是不现实的。政府应当鼓励“奶价保险” 的发展,当原奶年平均收购价格低于一定标准时,保险公司按照差价进行赔偿,保护奶农不亏损。政府重点要针对保险公司动力不足的情况,通过对保险公司补贴的方式激励其积极性。三是合理布局奶企。调研显示,附近有奶企带动的乡镇,养殖业发展更为迅速,管理水平、规模化水平更高;与乳企距离越近,运输成本越低。而养殖业基础较好的地区,也更容易吸引奶企入驻。因此,政府不仅要关注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将乳企布局在养殖业发展基础好的地区;也要兼顾到更广范围地带动养殖业发展的角度,特别是要关注到养殖业有挖掘潜能的地区,将乳企进行合理分布,降低养殖户运输成本,带动养殖业快速发展。

4.1.2 以肉牛产业振兴为补充 一是通过发展屠宰等深加工产业来带动肉牛养殖,分享增值收益。二是通过“肉牛价格保险” 来抵御市场风险。三是提高管理水平和全株青贮玉米饲喂水平,改善肉质、减少出栏周期,起到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作用。

4.2 以要素投入助推“粮改饲”

4.2.1 加强养殖业用地支持,特别是要鼓励利用现有场地资源 鼓励现有养殖场提升管理水平、扩大经营规模。通过降低空栏率、探索立体养殖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如滦南县,2019 年有42% 的空栏率、5 万余头的空栏数可以补足。对于新建场地,鼓励养殖场以租借等形式,利用闲置养殖场扩大产能。事实上,有些养殖场由于行业波动、经营不善或者转产经营,已离开养殖行业,但是养殖场地还在。

4.2.2 提供“粮改饲” 收购专项金融业务 政府可以与邮储银行、农业银行联动,为收贮企业开辟专项“青贮贷” 业务,解决奶牛养殖场储备青贮饲料的资金需求。为了规避风险,发放对象主要可以确定为,与金融机构认同的奶企签订原奶收购协议,贷款是用于收储加工青贮饲料并以原奶结算款作为主要还款来源的养殖场。以降低养殖户收购全株青贮玉米的资金压力,促进全株青贮玉米收购。

4.2.3 加强耐旱、抗倒伏玉米专用品种的研发、推广与技术指导 要针对河北地下水漏斗区的区位劣势,研发和推广高产、抗旱、优质的玉米品种。加强技术指导,优先指导养殖场掌握优质高效专用品种种植方法,推动“粮改饲” 模式更加多元化。

4.3 以政府积极作为护航粮改饲

4.3.1 积极申报“粮改饲” 项目,帮助本县降低全株青贮玉米成本 在粮改饲项目补贴资金的获取方面,只依靠养殖企业的力量是薄弱的,必须由地方政府统筹协调推动。地方政府对粮改饲项目的积极争取和推广,可以增加养殖户发展养殖业的信心。以唐县为例,作为曾经的试点县,2018 年“粮改饲” 补贴资金被整合使用,2019 年由于机构改革的关系,唐县没有申报粮改饲项目,两种情境下,养殖户都不可能获得这一项补贴,尽管补贴对于弥补成本是微不足道的,当地养殖户还是非常希望“能够专款专用,少总比没有好”。

4.3.2 协调好全株青贮玉米专业收购企业与养殖场之间的利益冲突,保障全株青贮玉米市场良性运行 一是完善监督机制,监管专业收贮企业的全株青贮玉米质量,避免其提前低质抢收行为,确保市场良性竞争。二是必要时可以通过调整补贴对象的方式来保障当地全株青贮玉米的市场秩序,如取消对严重扰乱市场的专业青贮玉米收购企业的补贴。

4.3.3 尽快引入第三方治理主体,以及积极推动有机肥替代行动,解决牛粪污处理难题 利用被调研地区养殖场的规模效益和集中优势,通过各县政府部门或者相邻县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引入第三方治理主体,提供污染防治服务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服务,如对牛粪污进行粪便基质化利用、粪便垫料化利用,条件成熟地区可以探索粪污能源化利用模式,如大型沼气工程。养殖场则按照合同约定,缴纳或者支付一定的费用,委托专业化服务公司进行畜禽粪污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打破现有“谁污染、谁治理” 传统方式的制约。整县推进化肥替代行动,推动县内的种养循环。

4.3.4 做好玉米紧平衡状态下,对牛养殖业全株青贮玉米需求的保障工作 经历了非洲猪瘟疫情打擊的寒冬后,目前生猪生产的恢复性势头比较明显,对籽粒玉米的需求会大量增加,在猪饲料中,玉米用量最大,比重高达60% 左右。在当前玉米供需紧平衡状态下,生猪产能的恢复很可能在区域内形成与牛争玉米的态势。特别是滦南县,既是“中国生猪之乡”,生猪养殖年出栏量121 万头,居河北省第一位,又是“中国奶牛之乡”。2019 年滦南县,奶牛存栏达到13.5万头。政府要高度重视建立本县玉米供给预警机制,协调好生猪和牛产业的玉米需求;非生猪养殖主产区也要做好预案,警惕畜禽产业间的争粮现象。

参考文献

[1]唐山劳动日报.滦南产业化撑起农业发展大格局[N].2019年11月5日

猜你喜欢
模式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我国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从《后窗》看希区柯克作品的人性怀疑论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