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授信审查工作的思考

2021-09-13 02:28高小宇
时代商家 2021年24期
关键词:行业宏观逻辑

高小宇

摘要:在当前新的经济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六稳”“六保”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对金融工作必然产生重大影响,对商业银行风控业务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经济形势,作者根据自身工作实践和思考,从研究宏观政策、研究了解行业、培养审查逻辑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授信审查需重点把控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授信审查;宏观;行业;逻辑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进入换档期、经济结构调整进入阵痛期、前期政策刺激进入消化期的复杂情况。同时,又叠加了新冠疫情的影响,造成了经济增长不稳、经济内外失衡等状况。针对新的情况,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六稳”“六保”等宏观政策措施,对形成新的金融工作构架奠定了重要基础。经济“新常态”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银行工作的新业态同时也对金融工作风险管理,特别是授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试图根据新的经济形势下银行授信工作新业态的要求,就授信工作须把握的关键点展开深入思考。

一、深入研究宏观经济政策,把控授信整体风险

(一)研究宏观经济因素

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与宏观经济周期波动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宏观经济的波动导致信贷业务发展出现变化,从而对信贷风险产生影响。

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是金融的主要表现形式,金融的最初来源是实体经济,所以信贷来源于实体经济的投资需求。实体经济投资需求的大小影响着银行信贷业务的投放量。另一方面,信贷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为信用风险,实体经济企业的信用问题影响着银行信贷业务风险。

宏观经济上行,实体经济企业的经营环境良好,投资需求相对比较高,银行信贷业务发展较好,同时企业偿债能力较强,信贷风险相对较小;反之,宏观经济下行,社会投资需求减少,信贷业务运行随之衰退,同时导致实体经济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信用降低,还款能力减弱,风险传递至银行,导致信贷风险增加。以上均体现了信贷风险与宏观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性。

(二)研究宏观政策的实施

当前宏觀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促增长和调结构已成为宏观调控的总体目标。同时,近年来金融监管政策的趋势越来越严,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合规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宏观政策调控,对银行加强信贷管理和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具有重要积极的影响,有利于银行在结构性去杠杆和实体经济对流动性的合理需求中寻求一个平衡,有利于引导银行信贷资金流向配置高质量化。一方面,促进资金流向国家鼓励支持方向,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另一方面,严格控制信贷资金投入“两高一剩”行业,形成行业准入和环保两道“闸门”。从而优化信贷客户结构,降低信用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确保将调整结构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监管政策日益趋严,对提高信贷门槛,守住风险底线有重要意义。对高信用等级企业增加授信,低信用等级客户控制授信,进行信贷政策底线管理,提高准入门槛,满足合规监管需求,从而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维护信用活动良性运转。

因此,作为商业银行信贷审查人员,主要工作目的在于控制信贷风险,宏观因素是实体经济企业发展的系统环境,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所以必须对国家宏观经济及宏观政策进行不断分析、梳理,与实际信贷审查审批工作相结合,形成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逻辑,才能从整体上把握风险,而不是“一叶障目,不见深林”,从而促进信贷业务稳健发展。

二、广泛研究行业,防控中观风险

(一)研究行业整体情况

授信审查工作的核心是判断企业的还款来源及偿债能力,不同行业客户具有不同经营特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行业这个大环境,行业的内部结构、分工链条等因素,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对客户所属行业进行系统深入的了解,研究行业发展形势、竞争特点以及行业与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关联,运用行业语言分析判断客户的经营情况及偿债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研究行业发展趋势。要动态地将信贷业务投放与行业周期及客户生命周期同周期运行,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牢牢守住风险底线。对整体出现下行的行业,密切关注其市场变动及客户资金链状况,审慎介入;对传统优势行业,适当提高中长期业务比重,科学设定方案;对战略新兴行业,则重点关注其技术实现、生命周期与市场竞争力等,关注产业优化升级为银行信贷业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进一步优化银行信贷资产结构,避免盲目的信贷支持,降低信贷风险。

2.研究行业政策调整。明确行业政策底线,服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制定科学的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明确审查策略及要点。通过对不同的行业属性及规律进行分类,实施不同的风险偏好及分析重点,尽量避免风险、减少损失。比如,对“两高一剩”行业,需严格行业准入,严控信贷投放总量,需随时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防控政策调整升级引发的客户“猝死”风险。

(二)研究客户在行业中的地位

俗话说“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差行业中不代表没有好客户,好行业中也不代表可以对任何客户放松审查标准。个别企业信贷质量不尽如人意,不能等同于该行业中所有企业的不理想,应该找出特有原因,对症下药,而非粗放地夸大为整个行业的风险。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从实际出发,正确识别风险、缓释风险、控制风险,才是为优质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正确逻辑,而非简单粗暴地将某几个行业全部资源对竞争对手拱手相让。透过行业研究发现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选择优质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是一个银行需要形成的经营思路,也是一名授信审查人员需要形成的风险逻辑。

三、培养审查逻辑,把控微观风险

(一)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如何处理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如何拿捏好合适的分寸,是授信审查工作永恒不变的难题。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既要考虑盈利,也得重视风险,当业务部门与授信审查部门的风险理念达成一致时,才是一家商业银行真正步入正轨之时。作为一名授信审查人员,就是要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实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其核心在于注重实质风险是否可控,坚守信用风险底线,把握好企业借钱干什么、怎么还、还不了怎么办的根本底线原则,除此之外的业务瑕疵可以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予以弥补。警惕过度模型化、标准化的风险偏好,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把握实质风险,差别化审查审批,最终实现商业银行综合经济社会效益大于所承担的综合风险。

(二)通过形式审查实现实质审查

信贷审查时要重点把控信贷业务风险关键环节,但商业银行为了防止办理信贷业务中出现腐败问题,确保业务的公平、公正、公开,往往采用审贷分离制度。授信审查人员一般不需要实地到访企业,仅通过上报的信贷资料进行形式审查。因此,如何通过信贷资料及调查报告把握实质信贷风险,处理好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的关系,通过形式审查达到实质审查的效果,透过现象看本质,防控信贷风险,成为授信审查工作的关键。

信贷审查人员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丰富的从业经验,熟悉行业规则及政策、法律财务知识、信贷政策、产品政策等等,综合各方面信息及数据,判断分析信贷材料所反映的情况是否符合行业规则及经营逻辑,资料与事实情况是否接近吻合,最终使形式审查能够达到实质审查的质量。具备“侦探”思维,不盲目相信表面信息,不仅用眼看,还要用心听,克服银行与借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障碍,辨别真伪,在资料中的“故事”里寻找破绽,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

四、结束语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防控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业务的中心内容,授信审查工作则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我们只有不断思考、总结经验、注意把控,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关键持续提升授信审查人员能力,提高审查审批水平,才能有效提高银行授信工作水平,强化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促进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明哲,尤飞.信贷业务审批应遵循的逻辑思维和逻辑关系[J].上海金融,2014(08):96-100.

[2]黄冬梅.信贷审查中非财务分析和思考[J].辽宁经济,2005(07):36.

[3]中国农业银行新疆分行信贷管理部课题组.新形势下对深入做好信贷审查审批工作的思考[J].农银学刊,2015(05):4-7.

[4]郭胜.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对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的影响[J].现代商业,2008(05):46.

[5]孙卓成.宏观经济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9(29):156-157.

猜你喜欢
行业宏观逻辑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逻辑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专车行业改革必要性探究
组成与构成 含义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