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数据库的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2021-09-14 09:09陈小龙
乡村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共生旅游研究

陈小龙

(河南工学院,河南 新乡453007)

1 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旅游业是当今潜在影响最大且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当今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早在19世纪30年代,欧洲已开始发展农业旅游。农业旅游的发生地在乡村,从本质上与城市旅游及工业旅游有区别,主要消费群体为城市居民。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资源丰富,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通过对优势资源的利用,把乡村旅游和农业经营相结合,提供类型多样、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的乡村旅游产品,可以吸引城市居民进行消费。城市居民消费潜力大,对乡村资源较为依赖。因此,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加强研究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基础,探究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和趋势。检索时间以2010年年初为基点,截止时间为2020年年底。靶区研究范围为连续10年在《旅游学刊》刊登的文章。输入关键词“乡村旅游”进行搜索,共获得29 000条相关检索结果。本研究的主要范围为国内乡村旅游,排除研究国外的619篇文章,筛选出剩余有效文献28 381篇,对乡村旅游进行探讨。

3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内容分类

根据文献研究的方向及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对期刊文章进行筛选,用N1、N2和N3分别代表乡村旅游基础性研究、发展研究及相关影响体系研究所占的数量,N2=17 028>N1=7 095>N3=4 258(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对乡村旅游影响体系的研究关注度较小,所以今后应加强对乡村旅游影响体系的研究。

3.1 乡村旅游基础性研究

乡村旅游基础性研究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的25%。随着人们越来越热衷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基础性研究学者越来越多,为乡村旅游的理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在对基础概念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同学者存在不同见解。例如,早在1992年,杨旭认为乡村旅游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农村资源,农村是乡村旅游活动的消费地,任何一个乡村旅游活动的发生都是在以农村为基础的区域内[1]。王兵也对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了系统阐述,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及自然景观为基础性资源,融合消费者休闲、娱乐、学习、科普及休闲度假等多种功能性的一种独特的旅游活动[2]。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刘德谦更为系统地提出了乡村旅游的深层次概念,他认为乡村旅游一般是以农村为发生地,通过乡村旅游资源吸引外来的城市居民前来游玩、休闲和娱乐的一种具有经济效益的旅游活动[3]。何景明等通过对旅游经典概念的回顾与总结,从旅游吸引物概念出发,引出了乡村旅游吸引物的概念,其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吸引物为主要特色,吸引城市居民消费乡村旅游产品的一种活动类型[4]。

表1研究内容分类

乡村旅游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复杂,既涉及第一产业农业(以农村为发生地),又涉及第三产业(旅游服务产业)。所以,对乡村旅游概念难以有一个定性总结。但是,所有研究者都认同的一点就是乡村旅游的“村性”,即不同于城市旅游,乡村旅游产生地是乡村,而不是城市[5]。

综上所述,目前对乡村旅游概念性的研究与探索仍然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从文献角度来看,数据库中有关乡村旅游的文献数量可观,前人对乡村旅游基础性的研究为乡村旅游外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目前,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经营模式(农家乐、乡村民宿及乡村客栈等)、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乡村旅游发展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方面[6]。孟铁鑫指出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旅游开发又会影响乡村生态环境,两者协调发展对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和乡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7]。保继刚总结了其在1993—2002年主持编制的9个旅游规划案例,包括2个风景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和7个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案例,每个规划案例含规划背景、规划述评、规划提要等规划要素[8]。

3.3 乡村旅游相关影响体系研究

我国对乡村旅游影响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上。林丽英以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为例,分析了长泰县构建生态旅游体系的资源现状,从旅游资源的整体布局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入手构建长泰生态旅游体系[9]。

弓志刚等把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一个共生系统,从共生视角对乡村旅游产业链概念进行再认识,得出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共生互利性、自组织性、共演化性、协同性等系统特征;在分析乡村旅游产业链共生模式演化阶段及其特征基础上,提出构建山西省乡村旅游产业链共生系统的3种途径:横向产业链共生——寻求共生合作组织,纵向产业链共生——链条一体化,乡村旅游价值链共生——文化共生链[10]。

4 现有研究的不足

4.1 研究广泛,内容失衡

以知网数据库为研究区,严格筛选关键词,结果发现,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不管是研究深度还是文献数量均有所增长,表明科研机构及研究领域对乡村旅游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2012年,国家对乡村旅游高度重视,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及立体农业的出现无疑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位学者对乡村旅游内涵、外延及影响力的研究也空前深化,对乡村旅游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乡村旅游可通达性及旅游规划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11]。但是,有关乡村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还比较欠缺。

4.2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不平衡

通过对相关研究数据进行整理与筛选,可以看出相关学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上,缺少对定量数据模型的构建。相比而言,定量分析方法更加科学,但需要较高深的数学知识;而定性分析方法虽然较为粗糙,但在数据资料不够充分或分析者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时比较适用。在今后的研究、分析过程中,应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5 研究展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关注,乡村旅游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宽。但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涉及很多复杂的因素和问题,不是仅仅停留于理论研究层面就能解决的,今后应注重解决现实蕴含的错综复杂的问题,尽快实现乡村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深度旅游、文化旅游、智慧旅游等方向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共生旅游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