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装配式建筑教学课程改革路径研究*

2021-09-14 00:54张建清九州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江苏徐州221116
砖瓦 2021年8期
关键词:建筑业装配式院校

张建清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江苏 徐州 221116)

随着我国城乡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业开始普遍采用房屋的批量建造,该建筑方式即为装配式建筑。因此,为了紧跟当代建筑业的现代化进展,高职院校也需要优化有关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课程,使得高职学生可以在走出校门之后,更好地适应当今建筑业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提升自我的工作能力和发展前景。

1 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作为国民经济主要组成部分的建筑业,其发展对于国家的发展理念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可以缩短工期、节省空间和人力成本的装配式建筑,其特点符合我国建筑业升级的发展趋势。随着“十三五”期间对城乡住宅建设工作的愈加重视,“创新、绿色、开放”的建筑理念开始深入人心,装配式建筑随之进入一个健康高速的发展方向。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房屋建造方式,其使用面积在现有的建筑面积中的占比还远远达不到我国对其设定的发展要求,发展速度仍然需要大力推进。再加上这种装配方式所需的人才是要具备高度专业化和复合化的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择进入装配式建筑领域施展身手。

1.1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与传统的砖混结构相比,装配式建筑主要有:整个建造过程高度标准化,从设计到工厂化生产,施工到装修,再到最后的智能化管理和应用,整个过程的各种配件,都通过工厂生产来取代现场施工,利用工厂标准化的质量设定来减少现场施工的人为缺陷。不仅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减少质量问题,还可以利用标准化体系使得售后问题的解决更为直接方便。其标准化流程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大大地提升了施工速度和客户满意度。图1为装配式建筑安装施工现场。

图1 装配式建筑安装施工现场

1.2 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型机遇

党的十九大着重体现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相较传统现浇的建筑方式,无论是施工周期、建筑用水、木材节约和耗能垃圾等各个方面,装配式建筑都体现出绿色建筑的优势,并且其建设过程中,大幅减少的垃圾和浮尘,对于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样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充分符合了当下绿色发展的新理念。随着装配式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整个与之相关的产业链同样被带动发展,例如设计、生产、物流运输等一系列配套服务。因此作为一种一站式到位的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代表了高水平建筑产业的升级。因此,随之而来的就是建筑人才队伍的重要变革,这种新型建筑方式同样需要新型的建筑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这种新型建筑思维的引导下,要以装配式建筑为教育基点,寻找出一条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就业的同时,为我国一线的装配式建筑提供优秀人才。

2 装配式建筑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逐渐变得平缓,曾经靠着人多力量大的发展模式开始逐渐遇到瓶颈,对于建筑业来说,要想更大范围地开展装配式建筑,必然需要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和操作手段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越来越多的生产工厂和建筑公司都急需受过专项培训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加入。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只有以这种新型建筑方式为出发点,逐渐提升对学生建筑教学工作的推广,才能大批量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专业化人才,输出到建筑业中,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扬壮大,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不同方面来进行教学改革。

2.1 教育模式的灵活调整

首先要确立教学改革的途径,按照国家的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通用标准,与建筑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充分结合,科学的调整有关该建筑方式的课程,并适当增加基础性教学内容,从而与其他建筑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使得学生们意识到装配式建筑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等职业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基础教育的同时,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灵活的调整的专业方向的适配性。使得教育能够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协同并进,符合建筑业新兴发展方式的要求。

在教学改革中,高职院校应该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根据社会性需求来优化教学课程中的设置。在注重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还应将理论与实践一一对应,使得院校可以培养出面向社会,具有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装配式建筑提供一流的专业人才。

2.2 提升教师队伍的建设

作为一个从设计到施工环节全部囊括的建筑方式,其要求设计人员要同时具备理论到实践操作的相关能力。因此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队伍,教师要及时地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看清发展趋势,对自己的理论实践能力进行不断地提升。院校不仅要对教师有关技术和理论方面的知识的学习提供相关的资源,还要安排教师对生产厂家的各种施工方式进行学习和实操训练,从而对装配式建筑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全面的理解与认知,对如今社会的新技术和新理念进行深入地学习。此外,院校还应该邀请该建筑方式领域内优秀的专家团队和技术人才来学校讲座和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学方案的适配性。

2.3 优化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在教学改革中,院校应在布置传统建筑施工课程之外,额外为装配式建筑增加相应的课程。在实行理论课程中,可以运用BIM 三维模型技术来进行情景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在模拟情景中,充分了解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方式两者的特点,从而使学生们更加了解新工艺的特点与做法,从而有效地解决装配式建筑在教学中所遇到的瓶颈与难点。

同时还要开设相关的施工实践课程。可以与工厂进行实地实习,使得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新型建筑方式与旧式建筑方式的区别,在观摩实习过程中进一步分析装配式建筑的先进性,各种装配式建筑的手法都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其新材料、新手法对于不同建筑的适配性,如何通过方式更好地体现出来。

例如装配式剪力墙体系,其多通过剪力墙、叠合板、楼梯与阳台等结构来进行装配式组装。其施工计划通常由以下几点构成:①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拼装;②利用细石混凝土对墙板间缝隙进行灌装;③利用竖向受力钢筋对上下墙板进行连接;④外加钢筋网片进行二次现浇。其体系的优点则为高度工业化且便于操作,现场调整的比例较小,可以较高的适配在超高层的住宅建设中。

因此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在外出实习前应开设实习相关理论知识的讲座;实践过程中,则可以在经验丰富的前辈和建筑人员的指导下,学生独立自主地参与进现场施工中,掌握建筑过程中必要的技术与过程方法,从而提升自我的实践能力,学会在装配式建筑中,提前对房屋建造完成相关构建的预测与实施,然后进行装配,从而完成一个现实化的主体工程。使得学生在“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全方面发展。

2.4 设置校内实习专区

由于校企合作的方式需要一定时间和地点的多重考虑,因此校内在加强校外实习的同时,还可以在校内建立实习专区,具体可以设置节点模型、生产沙盘和安装模型等设备,使得学生可以不出校门就得到现场实践零部件的生产与组装与装配,以及现场验收等多种实训的机会。在实习的同时,要充分地给予学生动手实操的机会,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才会使他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理论知识背后的现实意义,从而更好地运用在将来的工作建造中。

院校只有高效地利用校企合作和校内实训的双重机会,才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为我国的建筑产业提供符合当下发展趋势的优质人才。

3 结语

中国的建筑产业已经进入了关键的现代化转型时期,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更是与日俱,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紧跟社会需求。在高职院校进行装配式教学课程改革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现有建筑知识的设置情况,夯实传统建筑知识的同时,不断调整,自主地将装配式建筑与现有知识进行融合。以装配式建筑的先进性和优良特点为发展基点,调整教学结构、加大实践内容、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加强与优秀的装配式建筑企业的合作,让校内校外的双重实践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使得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操作结合起来,从而掌握装配式建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为我国的建筑产业以及新型的装配式建筑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建筑业装配式院校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