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理念的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研究

2021-09-14 00:54吕加宝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100
砖瓦 2021年8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实训

吕加宝 (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100)

1 课程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教材内容不完善

工程测量教材的内容,应以未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应用有关测绘资料和测量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传统的教材理论内容所占比例偏大,案例、技能实训内容偏少,新理论、新标准、新技术、新设备等内容未及时更新。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内容,无法满足工作过程和岗位的需求,不能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需求。

1.2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较落后

第一,教师进行“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中受固有教学理念的不良影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运用灌输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经验,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不足,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吸引注意力,学习的效率不高。实践教学内容及过程管理落后于当代现场施工要求,“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的测量原理、绘图技巧及计算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要求较高,学生若注意力分散,没跟上教师讲课的节奏,忽略了关键的细节,导致在实践环节或在实际工程中缺乏耐心及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操作或计算存在偏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将给工程造成损失。

2 建筑工程测量融入工匠精神的意义

2.1 符合时代要求

工匠精神多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到,将工匠精神融入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中,契合学校对工程人才的培养及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目标,符合企业对测量人才的综合需求,有利于改善工程测量教学中教学理念落后、脱离工程实际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及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急需更多高技能、高水平、高素质的测量人才。工匠精神理念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及课堂教学体系,培养符合市场及施工现场需求的测量人才。

3 基于工匠精神的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模式创新

3.1 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改革

在测量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将学校实践性教学与校内实训基地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企业工作岗位锻炼结合,融素质教育于专业教育全过程,融专业入行业,达到学生学习与就业“零对接”。教师在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内容,提取各章节的知识模块,将工程应用的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工程中具体测量任务,实地学习便于学生熟悉测量流程。在工学结合的教学中,学习并掌握最新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掌握呈螺旋式上升。让学生提前体验实际项目的测量任务,例如基础施工测量,包括垫层中线、垫层面标高、基础墙标高等的测设,这些外业测量,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严寒的冬天,均需按要求完成测量任务,若基础施工测量数据存在偏差,将导致后续土方开挖量超挖或不足,将给工程的成本及进度造成损失。学生的工程测量知识学习与技能得到真正的紧密连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踏实、耐心、严谨、不畏艰辛的精神,能胜任在工程测量相关企业的相关岗位要求。

3.2 加强校企合作

3.2.1 企业导师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施工过程对接。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增加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实践的机会,教师可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的相关标准相结合,让学生在企业实地进行测量实践操作,学习更多的测量新技术与经验。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能手或优秀的现场管理人员担任实践导师,指导实践教学,或不定期地来学校给学生开讲座,讲授工程测量前言动态、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等。聘请企业导师是工匠精神培养与传承,企业导师的言传身教,传授测量技术,同时传递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与团结协作的精神。要求学生强化训练,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避免出现随意、懒散的现象,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做事态度。

3.2.2 企业工匠精神及职业素养的模范作用

第一,通过企业优秀管理模式和优秀、典型的榜样人物的引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目标。例如通过建设工程领域的全国劳动模范王克祥、王洲亚等和全国先进工作者廖正昕等典型人物、先进个人事迹及典型案例的感召,在教学中选用典型案例中先进的施工工艺与技术的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理论学习及实践的动力。第二,把企业优秀的管理方式融入日常的工程测量实训运行管理中,例如在测量实训基地设立企业文化及测量文化的宣传牌、测量流程图、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及纪律要求等标识牌,激发学生学习工程测量的兴趣及对测量专业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

3.3 创新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建筑工程测量对学生掌握并能熟练应用测量技术的要求较高,这给测量实践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在工程测量教学中,应基于工匠精神理念,基于学生社会经验及行业实践少的特点,以行业实际工程的案例分析为导向,在现场教学过程中,将典型的案例结合建筑工程测量原理、测量方法选择、测量技术的应用,深入分析与讲解测量数据的记录、计算、处理技巧等,将课程单元精心设计成实训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实训获得的经验和策略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让学生在“教”“学”“做”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对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适应实践需求的应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学会创新,学会将学过的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到实际工程,学会进行常规测量的组织设计编制、现场的组织管理工作。

3.4 基于施工过程,重构课程体系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是建立基于过程导向、生产项目为载体重构的课程体系。根据企业调研对建筑工程测量所涵盖的岗位群,分析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进行教学情景设计,突出可操作性及实用性,培养学生既了解当前测绘科学发展的现状,又能结合专业的要求,拓宽视野、开辟思路,更好地应用测绘新技术为其专业服务。教师应深化“工匠精神”,提高教学水平及教学环节精益求精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以身作则,树立精益求精的榜样,在实践中形成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例如,水准测量要获得高质量的观测数据,学生必须一丝不苟地进行操作,将水准仪进行整平对中,水准尺到达铅锤状态(水准尺气泡居中)等,将仪器调整至标准状态,再进行观测、读数。要获得一个符合要求的数据,经常要经过反复的操作才能完成。

3.5 课证赛相结合的实训教学

推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训的效果。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及行业和专业发展规律,将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考试内容相融合,与企业用人要求相接轨,以技能竞赛和考证为导向,以竞赛项目和考证要求,寻求基于施工过程工作导向下的项目化教学方法。

3.6 过程性教学评价

应注重学生测量组织设计能力、地形图测绘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鼓励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结合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质量、平时测验结果、地形图绘制情况、学生实践教学体会、技能竞赛水平及考试结果,对学生期末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核,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将过程性评价、测量技能评价、目标评价相结合,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实训成绩占30%,理论考试占40%,平时成绩10%,操作考试20%,见表1。

表1 建筑施工测量能力评价体系

4 结语

本文根据“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现状,在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方法、基于施工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将课证赛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教做学合一”,做字当先,学在其中。积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心理素养,使学生掌握测量员的技术要求,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全部测量工作及技术能力,满足职业技能竞赛和未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实训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工匠神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工匠赞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