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角下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特征及启示

2021-09-14 02:29赵倩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8期
关键词:国际规律

赵倩

摘 要: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中国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国际社会一直高度关注并希望借鉴中国减贫经验。本文尝试从工作方法论角度切入,总结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特征及其规律性,如采用渐进改革的扶贫政策、逐步精准的贫困瞄准、逐步拓展的扶贫手段、长期稳定的施政决心等,以便增进国际减贫知识分享交流。

关键词:国际;农村扶贫;工作特征;规律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历经8年,党和国家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跋涉向前,终于历史性地消灭了绝对贫困,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宣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提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并指出:“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世界各国尤其广大发展中国家高度关注中国减贫事业,希望能够了解、研究、借鉴。为此,国内外学者皆致力于中国减贫奇迹研究。但长期以来,这类研究事实陈述、历史梳理、成果报道以及跨专业理论较多,特征规律性总结却相对较少。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历史较短,自1986年铺开至今不过三十几年,中间又历经多次政策探索、调整、转弯,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整个过程具有碎片化既视感,整体阐述具有难度;另一方面扶贫领域引证原理多为西学东渐,而中国扶贫在实施逻辑与内在动力上又异于国外,国内外理论转换存在困难与消耗,总结应用皆有难度。

本文试图从论述积累较多、国外理解相对容易的工作方法论角度切入,探究中国扶贫开发工作特征及其所显示出的规律性,以供国际减贫经验共享参考。

1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国内贫富差距较小,党和政府的主要精力用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经济恢复发展。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得以跃升,贫穷落后的旧面貌得以改善。国家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涓滴效应红利逐渐显现。1986年5月,国家成立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即后来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农村扶贫开发全面铺开。中国是第一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使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国家,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但随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涓滴效应逐渐消退,其益贫效能不足以适应国民经济新的发展要求。为此,2013年精准扶贫思想提出,在其指导下党和国家号召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以强有力的党政引领精准推动社会经济资源下沉到位,解决扶真贫、补短板的问题。8年奋战终于成就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也再次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2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主要特征

为使身处不同国家、不同发展语境的减贫研究实践者快速理解中国扶贫,便于在统一话语体系下研讨交流减贫经验做法,我们抽取出了四个中国扶贫开发工作特征以供分享。

2.1 渐进改革的扶贫政策

林毅夫先生提出了中国渐进改革模式的相关理论,并应用该理论解释了中国经济的变革腾飞。中国扶贫也具有渐进特征。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我国扶贫工作开展依据“贫困线”的数次大的调整。1986年,我国第一次制定的贫困标准仅为206元。2008年我国废除绝对和低收入双贫困线标准,采用相对高的低收入标准1067元开展工作,又是贫困标准较大一次调整。后再經反复微调,终于在2011年确定为2300元(2010年不变价)延续至脱贫攻坚胜利。贫困线循序演进,不断与世界接轨,除了是考虑购买力平价、食物质量提升等要素,也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变革之难易缓急在即时跟进。事实证明,渐进式扶贫适合中国。中国经济发展难以“休克”获得跃进,扶贫亦是。或冒进态度或保守思维,或精英主义或民粹立场,往往听上去很有道理,但不能持续发挥作用,扶贫需要科学推进。

发展中国家也可关注渐进式扶贫规划制定。治大国如烹小鲜,不管扶贫目标多么明确、决心多么坚定、任务多么繁重,都不能忽视减贫工作具有科学性,不断完成小目标才能实现大目标。

2.2 逐步精准的贫困瞄准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扶贫开发起步之际,我们的贫困瞄准较为粗放,曾被戏称为“撒胡椒面”,扶贫成绩主要依赖国民经济发展带动。1986年国务院扶贫办成立,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化、专业化。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第一个瞄准对象是“县”,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时期国家确定了592个贫困县,这一点对扶贫工作之后布局影响深远。而后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工作开展,总体讲仍以“县”为单位。“县”是中国扶贫的工作单元,这一点直到脱贫攻坚结束都在发挥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扶贫开发深入开展,为了更好瞄准贫困人口,国家发现仅仅以县为单位开展工作已有不足,继而规划审定了14.8万个贫困村精确瞄准。而后,为更好保障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参与收益,2013年国家再次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推动“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落地,工作对象进一步到户、到人。三种扶贫瞄准对象的相继提出,其体量由大到小逐步收缩,都体现了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能力的逐步提升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因此,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乃是扶贫开发工作规律演进的结果。

发展中国家也可参考此类减贫工作方式,不可过分依靠“涓滴效应”。每个渐进阶段减贫成果达成后,要及时调整政策对象,做到始终有效瞄准穷人。

猜你喜欢
国际规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观察比较 寻找规律
先找规律再解答
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的国际金融法制改革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思考
地方财经高校开设财会类方向国际班初探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