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苏东坡的江南情结

2021-09-14 09:28马骋
检察风云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东坡宜兴常州

马骋

藤花舊馆苏东坡诗意图

俗话说“叶落归根”,即离开家乡的人最终想回到家乡终老,以寄托那份难以割舍的乡情。然而出生于四川眉山的我国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却将这份叶落归根的情怀寄予常州。宋元符三年(1100),晚年的苏东坡在离开了贬居三年的海南岛时曾说:“今且速归毗陵(常州),聊自憩,此我里!”表现出对常州归心似箭。苏东坡因卷入朝廷党争,仕途坎坷不平,一生颠沛大江南北,无论在外做官或被贬居黄州、惠儋,均没有常州一地,但他一生痴绝处、逝将归老地竟然是常州,并终老于常州藤花旧馆。要解读苏东坡遗留在常州的浓郁的江南情结,还得从目前位于宜兴蜀山脚下的东坡书院说起。

北宋时常州辖晋陵、武进、无锡、义(宜)兴、江阴五县,苏东坡曾应湖州知府、老友滕元发之约,前往镇江金山寺相聚游玩,其间,滕元发极力主张东坡在常州宜兴购置房产田产。今宜兴丁蜀镇蜀山脚下有一座东坡书院,始建于宋代,最初为东坡草堂,明代更名为东坡书院。目前有屋宇四进。第一进,面阔七间,两侧二间,中央竖立着一尊苏东坡紫砂塑像,上方有清代吏部员外郎周家楣所书“东坡买田处”。查找南宋嘉定二年施宿所编的《东坡先生年谱》,其中有这样的记载:元丰七年甲子,“盖先生旧有田在阳羡(宜兴)也”,即指当时苏东坡的同科进士、宜兴友人蒋之奇为他在宜兴湖沦购置的田产房产。于是,时任杭州通判的苏东坡第一次到常州宜兴小住,并在游历丁蜀镇的独山后感叹“此山似蜀”,触发了他对四川眉山的乡情,于是当地人将独山改名为蜀山。目前东坡书院第三进前为苏东坡曾经讲学的“讲堂”,后称“似蜀堂”,也就是因此而得名。

苏东坡曾说过人生有十六件赏心乐事,其中包括“晨兴半炷茗香”和“客至汲泉烹茶”。前者谓读书,后者系品茗。宜兴乃盛产世上独一无二的茶器名品紫砂壶,苏东坡以宜兴为家,两者相遇便衍生出了一段美丽的传说:苏东坡当年闲居在蜀山脚下,每日啜茗吟诗,便索性自己设计制作了一把紫砂提梁壶,样式新颖为后人所摹,流传而称之,是为“东坡提梁壶”。但此事未见文献明确记载,应该仅仅是反映了陶都宜兴人民仰慕苏东坡而形成的民间传说罢了。事实上苏东坡嗜好的煮茶用器应该是“铫子”,是由水壶或药壶改型并移作煮茶之用的铜器铫子,但苏东坡曾留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因此而敷衍成了他设计紫砂东坡提梁壶的传说。

苏东坡第一次在宜兴住了不到一个月,因皇命在身,便携家北上。到了扬州,他写了《乞常州居住表》交地方官员转呈朝廷,等了好久没有音讯。他只好继续北上,到了泗州,又写了《乞常州居住表》,这次是派专人送呈朝廷的。在《乞常州居住表》中苏东坡词语肯切:“臣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粗给饘粥,欲望圣慈,许于常州居住。”于是很快便得到了朝廷的诏令,神宗皇帝批准他居住常州。苏东坡便携全家乘舟再回常州,心情十分愉悦,在经扬州参观竹西寺后,写下了《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其中有“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足见苏东坡欣然归宜兴居住的好心情。他曾在《楚颂帖》中写道:“吾来阳羡……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显然此时他已产生了终老常州的念头。

左图:东坡书院讲堂。右上图:宜兴丁蜀镇东坡书院。右下图:常州藤花旧馆苏东坡塑像

北宋元祐八年十一月,苏东坡调任登州,直到十七年后第三次居住常州,这已经是他的人生终点时刻,民间有“东坡终老藤花馆”之说。藤花旧馆位于常州市前北岸80号,现为苏东坡纪念馆,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东坡好友钱世雄为他在常州借到孙氏馆居住,他当即决定:“今已决计居常州,借得一孙家宅,极佳。”那么为什么苏东坡不去宜兴呢?据宋人费兖的《苏东坡卜居阳羡》记载,苏东坡原打算回宜兴居住,但由于家人太多,于是托友人置换一处房产,觉得很满意。一天月夜,苏东坡来到一个小村子,听到一位老妇人在啼哭,细细打听,得知她的儿子将她家百年老宅卖给了“苏学士”,原来该老妇人的老宅正是卖给了苏东坡,于是苏东坡当着老妇人面烧掉了房屋买卖契约,把老宅还给老妇人。显然这只是一个宋人笔记中描写的传说,但此时苏东坡确实令家人将宜兴的房产变卖,于是便租住孙氏馆。相传苏东坡曾在孙氏馆手植紫藤,于是后人将孙氏馆改名藤花旧馆。

走进藤花旧馆的前园,粉墙上赫然书写着苏东坡的两句诗:“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出自苏东坡的《除夜野宿常州城外》(其一)。那是北宋熙宁六年(1073),苏东坡任杭州通判,受朝廷委派前往常州、镇江救灾赈济。船抵常州城东时正值除夕,为不打扰地方官员苏轼下令泊舟,并在船上过了一宿,是夜写下了《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两首:虽然孤身夜宿船上,却从残灯的一线光亮和小舟的一夜托身里,感受了一丝的温暖和美好,因而多谢残灯不嫌客。道出了苏东坡乐观的胸怀。

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六月,阔别常州十七年的苏东坡所乘坐的船只到达常州城西,乡民闻知,千万人沿运河两岸围随而行一睹东坡风采。现常州藤花旧馆门前广场左侧有一幅浮雕,再现了当年民众围观苏东坡的壮观场景。

据南宋人施宿所编的《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建中靖国元年辛巳,“今已至常州,百病横生,全不能食者二十余日,自料必死,欲望朝廷爱怜,许臣守本官致仕。一请而获,以七月二十八日公薨于常州城中”。苏东坡生前曾说过:“然某缘在东南”,最终也如愿魂归于与其有缘的江南常州。

寻踪苏东坡的江南情结无外乎自然与人文两个因素。苏东坡做过杭州与密州的地方官,在《超然台记》一文中他曾经比较两地交通、居处与环境:“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显然,苏东坡很喜欢江南的自然环境。那么,他最终选择了江南地区的常州,主要还是源于其人文因素,这也是因为机缘巧合。

北宋嘉祐二年三月,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当晚的琼林苑,朝廷宴请新科进士,苏轼的临座为同科进士、宜兴人蒋之奇、单锡,他们向苏东坡介绍了家乡之美,并夸耀常州儒风蔚然,并在酒席间指出一群常州同科进士及第的儒生,令苏东坡惊叹。蒋之奇当场邀请苏轼有机会去常州作客:“岂敢便为鸡黍约。”苏东坡爽快允诺,最终践行“琼林宴之约”,在单锡的陪同下游宜兴丁蜀镇独山、张公洞等处,并有了买地置产之举。

苏东坡由于卷入朝廷党争,命运多舛,仕途偃蹇的忧伤一直萦绕在他心头,正如其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其一)中感叹:“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遣词造句处处含悲。因此,期盼人生中有君子同道相伴,犹如当年一夜托身的小舟中那盏残灯,在一线光亮中感受到温暖和美好。

笔者站在藤花旧馆明代建成的楠木厅中,仰望高高悬挂在厅堂上的那三个大字“眷君堂”,仿佛正在娓娓叙述着苏东坡遗留常州的江南情结……

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

猜你喜欢
东坡宜兴常州
常州的早晨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东坡画扇
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