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蒙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2021-09-15 11:31赵玉山
农业与技术 2021年17期
关键词:赤峰市中药材药材

赵玉山

(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内蒙古 赤峰 024031)

赤峰市蒙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自建国初期逐步发展起来,蒙中药材种植先后有60余种蒙中药材进行过引种、驯化等栽培试验,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蒙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蒙中药材种植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产业扶贫、产业致富的优势项目。

近些年,赤峰市高度重视蒙中药材产业发展,将其确定为全市的特色主导产业,将蒙中药材产业作为全县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特色产业来抓,旗县区也出台了一些激励措施,各旗县、乡镇也因势因地制宜发展蒙中药材种植基地,取得了积极成效。蒙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赤峰市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赤峰市蒙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1 蒙中药材种植情况

蒙中药材种植在全市12个旗县区均有分布,2016—2020年蒙中药材面积实现逐年稳步递增,2019年底赤峰市蒙中药材总面积22453hm2,总产量17.7万t,总产值19.47亿元。具体品种种植面积和产量见表1。

表1 主要品种种植面积和产量

目前,赤峰市已经形成了以中部喀喇沁旗、松山区为代表的精耕细作生产基地和北部林西县、克什克腾旗、巴林左旗、翁牛特旗为代表的机械化仿野生栽培生产基地。全市蒙中药材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中13.3hm2的基地375个,13.3~33.3hm2基地93个,33.3~66.7hm2基地48个,66.7~200hm2基地43个,200~333.3hm2基地13个,333.3~666.7hm2基地3个(林西、左旗、阿旗),666hm2以上基地1个。

1.2 蒙中药材重点县生产情况

具体见表2。

表2 重点县生产情况

续表 重点县生产情况

1.3 主要蒙中药材成本效益

蒙中药材对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蒙中药材年平均产值为11.1万元·hm-2左右,其中,水浇地蒙中药材种植平均产值12.45万元·hm-2左右,纯收益5.85万元·hm-2左右,是种植玉米纯收益的4~5倍。

旱坡地仿野生蒙中药材种植,药材在仿野生环境下生长3~5a采收,有效含量可提高到普通种植的3~4倍。年平均产值6.75万元·hm-2左右,较旱坡地种植谷子等作物增收4.5万元·hm-2;年平均纯收益3.75万元,是种植谷子、杂粮等纯收益的4倍。

1.4 种植方式呈多样化

1.4.1 水浇地种植

主要种植桔梗、北沙参、黄芪、防风、甘草、板蓝根、怀牛膝、赤芍、党参、苍术、射干、知母、蒲公英等品种,大多为一年生或二年生。

1.4.2 旱地仿野生种植

在没有水源条件的旱坡地或旱平地发展黄芪、黄芩、防风、赤芍等仿野生种植,收获年限4~6a。

1.4.3 间作立体种植

在有水源条件的旱平地或旱坡地发展“果药间作”、“林药间作”等立体种植模式,种植的有黄芪、防风、赤芍、黄芩、射干等二年或多年生品种。

1.5 经营主体转变

赤峰市蒙中药材生产经营主体由一家一户分散式、粗放式种植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蒙中药材规模种植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中药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先进经营主体的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基地迅速扩大,正逐步取代传统生产经营模式。

1.6 品牌建设步伐快

蒙中药材品牌建设的发展,为加快农业产业升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赤峰的桔梗、北沙参、蒙古黄芪已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药材,且建立了桔梗、沙参、黄芪等一大批“三无一全”基地。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主产北沙参、桔梗2大知名产品,被誉为“中国北沙参、桔梗之乡”。

1.7 销售和品牌建设

全市蒙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152个,产品以鲜品、干品或初加工成饮片销售,主要销往河北安国及石家庄、安徽亳州、山东、甘肃、四川、河南、广东、广西、包头等地,出口日本、韩国,出口品种主要以桔梗、北沙参为主。

2 赤峰市发展蒙中药材的产业优势

2.1 种植历史悠久,资源优势明显

赤峰市蒙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已有300多年历史。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和脱贫攻坚进程,蒙中药材种植异军突起,各地充分立足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环境优势,将蒙中药材作为特色优势产业来培育,蒙中药材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蒙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框架已具雏形,正逐步向基地标准化、品种纯正化、产品道地化、加工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2.2 药材质量上乘,区域特色显著

赤峰桔梗质量属全国一流,色白、条长、根叉少、口感好,除少量药用外,鲜品全部销往韩国、日本,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桔梗产区;赤峰北沙参具有条长、色白、味纯正的特点,主要销往广州、浙江等东南沿海用于食用;赤峰的防风主根长,侧根少,品质优良,被国内外用户称之为“关防风”;赤峰的麻黄品种是世界采用药物生产麻黄中的正种;柴胡根皮色黑、红明显,断面粉白,质硬而韧,在国内中药市场上占有重要位置;黄芩成品条大整齐、加工精细、表皮金黄,素有“热河黄芩”之称,5a以上黄芩的黄芩苷含量达到1.3,是甘肃、山西等地黄芩苷含量的近2倍,赤峰的仿野生蒙古黄芪质量上乘,黄芪甲苷含量达到0.13%,是目前执行《药典》标准的3倍。

3 赤峰市蒙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1 种源及种苗问题

药材种源质量难保证,蒙中药材提纯复壮、新品种选育及规范化繁种育苗滞后。

蒙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分散、交易市场混乱,质量难以有效控制。目前没有种子种苗示范企业,种子种苗经营者主要由蒙中药材经营商通过收购、区域调运等方式来满足。收储的药材种子,不经种子质量鉴定,整个产业链基本是自由发展、缺乏规范与监管,经营管理和市场流通较为粗放。

3.2 种植标准化问题

蒙中药材种植技术研发滞后,蒙中药材生产技术标准缺乏,药农无序生产。

赤峰市目前蒙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很薄弱,没有配备相关技术人员从事具体工作,蒙中药材技术推广应用难度大,关键技术没有服务和指导。种植采用GAP规范种植面积较少,规范的栽培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还很缺乏,同时收获、晾晒、仓储、交易、运输等环节的污染时有发生。

3.3 种植机械化问题

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较低。目前赤峰蒙中药材大面积种植的多在丘陵、山地,水浇地种植,一家一户的面积较小,难以进行机械化作业,除北部州县外还有大部分药农依靠人工耕作,种植技术落后,人工成本高效率低,收入还不够高。

3.4 药材销售问题

蒙中药材种植端仍然存在市场信息不对称、货源销售困难等问题。农民在种植蒙中药材时,多是“追高”式种植,即上年什么药材价高种什么,种植缺少规划;另外,由于质量不达标,销售也受影响,化肥、农药超标,造成农残、药残、重金属超标等质量问题;对药材的采收时间把握不准,加工粗放,滥用硫磺等影响药材质量;实际种植中不考虑蒙中药材的区域性和道地性,盲目引种,造成了增产不保质或产量下降,有效成分降低等质量问题。这些都影响蒙中药材的销售。

3.5 加工问题

蒙中药材产业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弱。基础条件差,现代技术装备滞后。

蒙中药材初级加工现状“散、少、乱、差”,零散加工难以形成规模;全市目前仅有3家药材加工企业通过了国家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远不能满足全市2万多hm2蒙中药材生产的原材料加工需求;产业加工链条较短,由于产业收益与药材市场紧密相连,一旦价格波动,种植业首当其冲遭遇风险,药农利益难以保障,不利于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3.6 组织问题

技术人员缺乏、药农的组织化程度低。蒙中药材种植技术人员缺乏。产业科技支撑不够,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缺少药材产区专业协会等合作组织。药农在生产交易中,由于不掌握市场行情,经常会出现盲目种植、价格下跌、影响收益和互相压级压价、相互倾销等无序化问题。

3.7 政策问题

缺乏有效的引导服务和政策扶持措施。蒙中药材产业虽然是赤峰市确定的重要特色产业,但实际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当前全市蒙中药材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市场主导下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的自发行动,虽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但缺乏高质量产业发展规划引领,多是“追高逐低”式种植,优势品种难以做精做强。影响了蒙中药材加工企业和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制约了蒙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 赤峰市蒙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4.1 提高认识,抓住机遇

当前蒙中药材产业发展迎来史无前例的大好时机和“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机遇。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健康保健意识增强;节水旱作农业,经济效益显著。

4.2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立足全市,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蒙中药材产业发展环境,引导蒙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地各部门结合当地蒙中药材产业资源优势,制定切合实际的蒙中药材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对种植、加工、销售等薄弱环节给予资金、技术、人才上的扶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现代化新技术,不断提高蒙中药材生产和加工的质量。

4.3 技术培训,队伍建设

开展蒙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试验示范,做好技术服务。争取国家、自治区科研院所来赤峰进行蒙中药材研究开发,发挥专业人才的技术优势。

加强蒙中药材应用人才培训,通过科技示范向广大药农推广蒙中药材栽培管理技术。

加强技术服务,构建产业服务体系,组建“行业专家+县级技术骨干+乡镇技术员+农村实用人才”四级技术服务队伍,开展技术推广服务。

4.4 加大市场建设力度,完善蒙中药材流通体系

引进专业人才,完善市场制度,保证蒙中药材市场交易的合法性、有序性和公平性。同时,利用先进的电子商务制度,建立蒙中药材信息平台,加强同生产厂家和医疗机构的联系,通过信息网站及时收集各大药市销售动态,并加以科学分析,准确预测市场动态并及时发布,拓宽蒙中药材销售渠道,增加销售收入。

4.5 创建标准化种植基地,进一步提高种植水平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按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指南》和《中药材GAP认证标准》进行天然种植,以科技为先导,坚持标准化种植,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蒙中药材种植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4.6 提升蒙中药材精深加工能力,提高产业综合效益

按照蒙中药材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纽带,以科技为动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和市场经纪人的带动作用,尽快形成完整的产业化链条。依托科研单位的研发实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蒙中药产品的研发能力,对北沙参、桔梗、黄芪等道地药材,深挖其多种药用价值的潜力,变单一产品为多种产品,实行主导产品与副产品同步开发,最大限度地提高蒙中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4.7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支持蒙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开展蒙中药材产品深加工项目研发,使地产蒙中药材得以就地加工,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扶助蒙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建设,挖掘蒙中药材文化资源、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从而促进蒙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8 争取政策支持

建议各级政府设立专项发展资金,重点扶持道地中药种植的中药企业、专业种植合作社和种植大户。通过企业和合作社带动,减少农民种植的盲目性,增强产业发展的主动性。

加大政策扶持,建议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加大道地药材企业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资助力度。

猜你喜欢
赤峰市中药材药材
河南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赤峰市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赤峰市敖汉旗韩家窝铺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赤峰市通联站站长——刘国良